定期支付基金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

2024-07-30
来源:网络整理

作为应用场景明确的基金类型,定期缴费基金在国外发展良好,因此2013年国内首批定期缴费基金推出时,备受期待。但从目前的发行量和存量情况来看,定期缴费基金为何在国内未能获得发展?定期缴费基金能否东山再起?

什么是定期付款基金?

定期付款基金的初始定义和要点如下:

国内外定期付款基金发展现状

据最新统计,海外每月支付现金流的基金产品资产规模约4万亿美元,其中以债券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产品占比66%,以美国为例,分红型共同基金占全部共同基金比重超过90%,采用定期分红的基金占分红型基金比重超过95%,其中规模最大的基金是该公司(全球最大的债券基金公司)管理的总回报基金,年均收益率为6.83%。

在亚洲,据统计,仅2011年,香港和新加坡就发行了数十只定期收益基金。其中,施罗德亚洲高收益股票及债券基金从首次发行时的不足30亿港元,增长至2013年3月的25亿港元。该基金于2011年推出,规模为1亿港元,于2013年3月23日起暂停发行。产品条款明确指出,无论基金盈利或亏损,均按月派息,投资者每年可获6%的股息。荣获《亚洲投资者》杂志“最佳零售产品”奖。

2013年6月,首批境内定期支付基金获证监会正式批准,开启了境内定期支付的新时代,但随后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据最新统计,国内定期缴费基金不足十只,总规模不足百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国泰安康养老基金,该基金是业内的混合型基金,以新股基金闻名。最近公布定期缴费的基金是景顺长城旗下薪月基金,成立于2014年3月。目前,还没有基金公司近两年公布过定期缴费基金。

应用场景明确:类似养老金计划。定期缴款基金在国内刚推出时,就备受期待。这是因为从现金流模型来看,定期缴款的现金流模型与国外养老金计划类似,都是在某个时点存入一定数额的资金进行投资,然后在随后的特定时间段内每月获得稳定的现金流。但参与方式比目前市面上的养老金理财产品更加灵活,不仅可以像养老理财产品一样获得承诺的稳定现金收益,还可以根据自身现金流需求主动认购、赎回,可以作为养老的长期规划选择之一。

从基金产品最初的设计来看,并不是简单的分红,而是在极端情况下,为了保证约定的收益,可能会进行本金的分配,这一点如果运用不当,非常容易引发纠纷。

定期支付基金_定期支付基金的弱点_定期支付基金值得长期持有吗

首先从逻辑上看,定缴的逻辑没有错,因为没有哪只公募基金能事先保证收益,而定缴基金在约定年化收益率之前,也会考虑能不能达到这个收益率。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真的动了本金,那就算是损失名誉了。比如,即使是保本基金,也只能找第三方担保公司来担保本金,基金公司还跟担保公司签反担保协议。如果规模大了,几亿的损失,很容易让中小基金公司破产。从这个角度看,不是更危险吗?

但从执行情况来看,定制化缴费基金被嘘,并没有人因为反担保而质疑保本基金。最典型的案例是2014年京东8.8%理财联手“国泰安康养老定期缴费混合基金”,成立了目前定期缴费产品中最高现金缴费比例为每年8.8%,按照发行时的协议,无论未来这款产品的投资是亏损还是盈利,基金公司都会按照8.8%的年化现金缴费比例向投资者支付现金。这款产品从运营上来看其实还不错,只是媒体或者竞争对手故意夸大了缴费现金流的问题。

因此,综上所述,基金公司在开发定期缴费产品时,应慎重考虑定制化缴费比例,同时在营销推广时,不应刻意以高缴费比例吸引投资者眼球,而应强调产品的绝对收益投资理念和现金流缴费应用场景,并借鉴保险产品的做法,产品应有一定的封闭期或定期开放型,以约束投资者。

期缴基金还能东山再起吗?

在传统的应用场景,比如水电煤气,其实用货币基金更方便,目前养老金、学费这些刚性、体量大、时间固定的应用场景还有空间,除了新兴的互联网渠道,定期缴费基金、社区银行等也越来越受欢迎,在合作上也有想象空间。

从产品端限制投资者的行为,比如设置封闭期、将投资范围做成绝对收益产品、或是尝试引入担保机构?

定期派发现金流和定期派发股息的理念需要更好的市场教育,其实很多保险产品和公募基金都存在很多风险,比如巨额亏损、收益不达预期、管理不善等,这些问题远比是否派发股息的争论更为严重,这个问题复杂且难以解决,我们需要与媒体合作,获得媒体的支持。

基金公司直销和网络渠道销售并不会刻意夸大约定收益率,而是要经过严谨的测算,确定大概率能够实现约定的年化收益率。

作者简介:刘奇,基金高级产品经理,数学、统计学硕士,多年从事指数基金研究及公募产品、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工作,熟悉市面上各类金融产品,曾在国有银行、指数经纪公司、基金公司等从事研究及市场产品设计工作。

欢迎投稿,邮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