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市场群雄逐鹿,两强争霸格局已定

2024-08-02
来源:网络整理

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升级与颠覆,在我国传统金融领域,移动化支持与金融科技创新给市场带来了新的理财方式与消费场景,支付正在颠覆传统的支付方式,目前第三方支付市场已进入多方竞相争夺的支付格局。

在支付领域,谁控制了支付入口谁就控制了市场,巨头们以结盟的策略争夺市场。目前,支付宝、腾讯的财付通、微信支付牢牢占据支付市场的第一和第二位。中国银联、银行机构、科技巨头(京东金融、百度钱包、苹果、三星、小米)、平安一号钱包等都在市场上激烈竞争,加紧争夺国内支付的第三极。

支付领域玩家众多,两大巨头相互较量

当前支付市场已形成支付宝、微信支付两大强势竞争的市场格局。

支付宝凭借阿里巴巴多年电商和支付的积累,势必在支付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支付宝的核心优势还是它起家的支付业务,以及围绕支付的各类金融服务。微信支付的短板。

作为两者中的另一个霸主,微信的核心优势在于社交体系,高维的社交体系冲击低维的支付体系,必然会蚕食原有的市场。在移动支付市场,微信支付确实是领头羊,它通过O2O、移动电商等多种渠道,进入了支付宝传统的势力范围。

支付领域竞争者众多,京东、百度、小米等科技巨头也野心勃勃,京东金融也借力电商进入金融市场,百度钱包则依托百度的生活服务和流量优势,小米软硬兼施,一方面有金融牌照涉足互联网金融,另一方面利用智能手机的终端优势,分一杯羹。

平安一钱包自2013年成立以来,依托平安集团雄厚的金融资源和高端金融用户,实现了初步的实力积累,连接了众多线上品牌、线下优质商户及大型商圈、生活服务、金融服务等优质场景,也是第三方支付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对于苹果和三星来说,它更像是一个支付通道,虽然 Pay和 Pay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增值服务方面却几乎没有什么作为,支付通道的目的不是为了金融,而只是单纯的为硬件带来更好的体验。

其实,苹果、三星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老大,那就是银联。银联携手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通过NFC移动支付正式向微信、支付宝主导的二维码支付体系宣战。而受益者不是别人,正是银联自己,也就是这些手机厂商背后的隐形巨头。

此外,银行也是这场混战中的重要参与者,几乎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支付APP,如建设银行的“龙付”、农业银行的“K码付”、交通银行的“荔枝码付”。再加上网银系统,银行在大额转账市场一直有着深厚的基础。

支付第三极之争 平安一钱包或成新势力

目前,支付宝、微信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业已形成两极竞争格局,而京东、百度、小米、平安一钱包等科技巨头均在争夺第三极位置。

对于科技巨头来说,进入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劣势在于入局较晚,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早已占据先机,一个靠电商优势,一个靠社交优势。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单纯依靠流量已经无法实现野蛮增长,第三方支付领域同样如此。

目前来看,大部分后来者还在千篇一律地玩,没有太多创新,如果想真正在市场上取得第三名,还是要靠精耕细作。

所谓精耕细作,既需要有财务基础,也需要有用户生态,此外,在线上线下业务融合的背景下,本地化、市场化也必不可少。

目前几乎所有平台都在打造用户生态,京东金融的生态是“电商+理财+支付”,百度钱包的生态是“流量+生活服务+支付”,小米金融的生态是“硬件+理财+支付”。

Yi钱包的生态由“支付+生活+理财+购物+积分”五大模块组成,以积分+支付为核心,积分既是流量,也是具体的用户场景,这种模式有三大优势。

第一点是完整的用户生态,“支付+生活+理财+购物+积分”的生态,基本覆盖了用户所有的生活需求、理财需求、购物需求,甚至打通了线上线下。

第二点是,一钱包背靠着中国平安强大的金融背景,相比于其他互联网巨头,中国平安的金融基础雄厚,在金融数据挖掘、金融产品服务等方面实力更强。

第三点就是本地化、市场化的优势,这也是易钱包最核心的优势,可以说决定了它会成为第三个层次的根基。

与易钱包合并的万里行,运营商家积分联盟多年,比如将电信、航旅、消费等各类积分打通,兑换“积分货币”,线上线下融合兑换等做法,将极大增加积分的消费场景,其实是想驱动用户用积分频繁消费,最终实现支付与金融、场景的打通。而且易钱包已经覆盖了京东、一号店、唯品会商城等300多家主流电商平台,以及全国200多个城市的麦当劳、星巴克、全家和百万线下实体商户。而在线下市场,易钱包本身是有基础的。

此外,为商圈打造高端CRM平台的方式,持续影响着B端的商户,即便在拥有了众多消费场景入口和支付大数据之后,依然在深挖大数据,为商户提供营销策略、融资等增值服务。这一策略远比其他互联网巨头更加接地气,这一策略甚至直接与支付宝+口碑在全国商圈的做法对峙。

支付行业悬念未解,新竞争转向差异化市场

之所以2016年“下半场”一词被频繁提及,其实是因为原本靠流量疯狂增长的互联网巨头们都遭遇到了瓶颈,这也决定了在金融、支付等更需要内功练好的市场,靠野蛮手段继续增长就更加不可能了。

尤其是随着线下实体零售的回潮,连阿里都在大力推广新零售、新经济的概念,微信支付也在不断侵蚀原有的支付格局,整个支付行业从未如此动荡。平安一钱包总经理朱银嘉曾表示,自己不会成为第二个支付宝。平安正依靠高效连接金融与用户场景的创新支付能力,成长为支付的第三极。

不做支付宝就得谈差异化定位,除了打通线上线下商圈的积分体系,易钱包的差异化竞争还依托于金融实力,比如续费宝这样的创新型金融产品、定制化收益和投资周期的金融产品未来都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艾瑞咨询集团总裁杨伟庆也认为,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即由上半场的数据收集转向下半场的大数据应用。

接下来,支付市场需要与大数据、线下市场紧密结合,从线下走向线上,这样才能稳扎稳打,逐步影响和改变过去的格局。易钱包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得益于其差异化的定位、战略目标,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意味着第三方支付的竞争格局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事实上,易钱包已经成为支付的第三极,细分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将成为新的战场。以目前易钱包在线下市场的优势来看,甚至可能接管支付端的优势,与大型商场建立共同的会员体系,了解用户画像。另一方面,他们还可以通过精准营销吸引用户,将流量概念嫁接到线下,精准把控各个门店的流量。甚至可以通过金融手段给商户提供金融支持,将商户纳入自己的金融体系,目前易钱包已经与大型商业地产京基百纳深度合作,联合发行会员消费卡,其实这也是目前支付宝、微信支付都在做的事情。

当然,除了线下支付,新科技支付、农村支付、海外支付也是重要战场。目前在农村支付市场,银行联动支付依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渗透率还不够,这将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目前科技公司在农村市场还不够扎实,有了中国平安的支持,一钱宝或许可以借助平安过去线下的优势,有所突破。银联有一定优势,而其他科技巨头则进展不大。

总体来看,新技术支付、农村支付、海外支付等市场将发生较大变化,未来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前景更加令人期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