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如何防范?警惕伪基站,牢记安全提示

2024-08-02
来源:网络整理

1. 预防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又称非接触式诈骗、远程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电话等方式,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实情况,骗取被害人财物的行为。

安全警示

●任何人谈论银行账户信息都会被挂断电话;

●谁说中彩票,谁就被杀;

●凡提到“转接公安、检察院或者法院”的电话,应立即挂断;

● 凡自称领导或同事,要求转账的,一律不理;

●任何人若告诉“家属”因意外事故需要先汇钱,将不会受到相应处理。

2. 警惕假基站

假基站是不法分子利用电脑、通讯技术伪装成运营商的虚假基站,利用他人手机号码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广告等短信。

安全警示

● 如果发现自己的手机信号突然中断,就要提高警惕,因为当靠近假基站时,手机一般会断网,几秒之后就会恢复正常;

●收到“中奖”、“转账”等短信时,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更不要转账;

●不要轻易相信各种积分兑换,一般限时积分兑换需通过官方渠道;

●手机应安装安全防护软件,有效拦截垃圾短信。

3. 警惕网络钓鱼 Wi-Fi

钓鱼Wi-Fi是不法分子布设的类似于免费Wi-Fi的假Wi-Fi,当受害人连接钓鱼Wi-Fi时,手机会自动下载木马病毒,不法分子可利用木马病毒拦截手机中的信息,包括银行卡、微信、支付宝、游戏等账号密码等都可能被记录下来。

安全警示

●谨慎使用免费Wi-Fi;

●拒绝来源不明的Wi-Fi,尽量选择来源正规的Wi-Fi;

●建议将Wi-Fi连接模式设置为手动,或者关闭Wi-Fi自动连接功能;

●不要使用破解Wi-Fi密码的软件,防止您的隐私被此类​​软件窃取;

●在公共场所使用Wi-Fi时,请勿输入账号、密码或敏感个人信息。

4. 防止二维码欺诈

二维码诈骗是不法分子通过更换商户支付码、共享单车二维码、车票二维码等方式更改支付账户,或发布含有隐藏木马病毒的二维码,一旦受害人扫码支付,不法分子便可轻松获取受害人的钱款。

安全警示

●不要随意扫描未知的二维码;

●如扫描后被要求填写个人账户信息,坚决拒绝;

支付指纹密码安全可靠吗_支付指纹密码安全吗_指纹支付和密码支付哪个安全

●在手机上安装安全软件,并定期对手机进行安全扫描,确保手机安全使用。

5. 警惕恶意充电宝

带病毒充电宝就是被不法分子植入木马病毒的充电宝,通常放置在公共场所,一旦受害者连接充电,手机就会自动下载木马病毒,不法分子可读取受害者的通讯录、银行卡、支付宝信息等,从而进行诈骗、敲诈勒索等违法活动。

安全警示

●从正规渠道购买充电宝;

●尽量不要向陌生人借充电宝,以免受到不法分子的欺骗;

●最好使用电源给手机充电,谨慎使用公共场所提供的充电设备;

●手机连接充电宝后,若出现“信任”选项,请勿点击。

6. 预防移动支付欺诈

移动支付诈骗是指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支付时,不法分子利用黑客技术、终端漏洞或用户疏忽,窃取用户信息、骗取受害人钱财的行为。

安全警示

● 保护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号、支付宝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

●卸载具有支付功能的移动应用程序时,应先检查银行卡绑定是否已解除;

●通过官网或者正规应用市场下载并安装软件。

7. 防止指纹识别欺诈

指纹识别诈骗是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使用指纹开锁、指纹支付过程中的漏洞实施诈骗的行为。

安全警示

● 手机掉落或者碰撞,检查指纹解锁功能是否正常;

●使用指纹验证前,请检查指纹触摸键上是否有其他异物;

●开通指纹支付后,请限制金额并妥善保管手机,防止被盗;

●尽量避免在手机中输入他人的指纹。

8.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1)不要在频繁用于网上支付的银行卡中存入过多资金,并设置每日网上消费和转账限额;

(二)开通短信通知服务和诈骗保险服务,保障资金财产安全;

(三)建议对不同的网上支付账户设置不同的密码;

(四)用于网上支付的电脑或移动终端应安装安全软件,并定期进行扫描;

(五)不要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网上支付或退款时应登录正规网站;

(六)不要向他人透露网络支付密码、验证码等关键信息;

(七)不要登录非法网站,避免计算机或移动终端被植入木马病毒。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