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英、张荣旺北京报道
近日,中国支付通(.HK)发布2019年中期业绩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国支付通收入约1.3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集团毛利约600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5400万元),较2018年同期同比下降约32%;录得亏损约440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4000万元),而2018年同期则录得亏损约860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7700万元)。中国支付通在新加坡拥有聚合支付牌照,未来中国支付通将拓展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南亚移动支付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游客的聚合支付服务。此外,中国支付通将全力推动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Wind数据显示,中国主营业务包括高端权益卡、预付卡及互联网支付、商户收单和互联网小额信贷,各业务营收均呈下降趋势。截至发稿时,中国尚未回应东南亚市场的发展前景、支付业务营收下滑对互联网小额信贷业务的影响等问题。
中国支付网创始人刘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已有近200家支付相关公司将目光瞄准东南亚支付市场,中国支付网在这些竞争对手中并不占据明显优势。此外,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网络小额贷款监管较为严格,中国支付网旗下重庆众望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众望小额贷款”)注册资本仅为3亿元,若想规模化发展仍需增资扩股。
主营业务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中信支付前身为傲世致集团,成立于2001年,主营业务为中国银联泰国收单代理,2014年更名为中信支付。2015年起,先后收购拥有全国预付卡牌照、互联网支付牌照的“凯联通支付”和主打高端权益卡业务的“可路福”,并成立子公司中旺小贷,发展互联网小额信贷业务。2018年10月,中信支付在泰国的主营收单业务“东方支付”在港交所创业板上市。
神州付通主营收入中,高端权益卡业务收入为0.34亿元,同比下降66.12%;预付卡及互联网支付业务收入为0.34亿元,同比下降61.55%;商户收单业务收入为0.38亿元,同比下降27.09%;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收入为0.14亿元,同比下降15.34%。
半年报称,高端权益卡销售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集团终止与主要客户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由于高端权益卡发卡毛利率过低,该行高端权益卡发卡量大幅减少。同时,由于国内电话销售推广效果下降,集团不再与几家电话销售中心合作。
预付卡方面,受国内预付卡政策持续影响,中信银行预付卡发卡量同比下降30%,直接影响到预付卡商户服务费收入,尤其是备付金集中缴存制度实施后,原有备付金缴存收入为零,预付卡收入大幅减少。
半年报显示,泰国商户收单业务方面,商户收单交易费收入及外汇退税收入较去年同期分别减少约1,320万港元及340万港元,该两项收入来源减少主要由于中国赴泰游客人数较去年同期减少,而营销及分销服务收入对集团收入而言仍属微不足道。
拓展新业务
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南亚移动支付市场已成为 未来拓展的重点,作为一家已拥有新加坡支付聚合牌照的公司, 将服务中国游客支付聚合作为海外市场的重中之重。
中国支付通称,未来三年,大量中国游客将频繁往返于新加坡与东南亚国家之间,这将成为其接入东南亚当地中小商户的机会,也是新业务的利润增长点。东南亚的移动支付业务相对落后,大量高频次中国游客正在不断教育当地支付市场。中国支付通认为,公司本身在聚合支付接入和清结算系统开发方面经验丰富,也可以借机拓展商户会员权益产品,以及符合东南亚国家监管的金融信贷产品。这些都是其他友好公司不具备的竞争优势。
“国内支付竞争日趋饱和,进一步集中化,东南亚等周边华人社区是支付公司‘出海’的首选。”刘刚表示,新加坡人口基数较小,拥有当地的聚合支付牌照对其业务发展不会有太大帮助。此外,目前已有近200家支付相关公司瞄准东南亚支付市场,但尚未形成寡头垄断。不过,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国内一样,随着市场的成熟,交易量仍将集中在少数几家公司手中。而中国在这些竞争对手中并不具备突出的优势。
此外,神州付通在半年报中表示,集团正通过底层技术升级、商业模式优化等全面推动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众望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仅为3亿元,这意味着如果想大幅拓展业务,需要增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律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指出,各地对网络小额贷款的管理办法略有不同,但一般杠杆率要求为3至4倍。因此,如果公司注册资本为3亿元,其最高贷款规模不应超过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