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扫码支付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不同支付平台之间的壁垒逐渐显现,给消费者和商家带来了诸多不便。近日,京东与微信支付实现支付码互通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不仅是技术融合的体现,更是支付行业或将迎来新变革的预兆。本文将探讨支付行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支付码统一的可能性及其对未来支付生态的影响。
前段时间,京东和微信支付实现了支付码的互通。当然,这种整合并不罕见,看上去有点像机构之间“活期账户”的结算模式,谁关系好谁就合作,关系不好谁就互相盯着看、流口水。
不知道会不会出现一个“代码联盟”清算机构,像新加坡的SGQR一样,统一我国的“扫码支付”。
用历史经验审视当前的问题,放眼未来的可能性,二维码支付的问题无论是在银行卡收款还是在网络支付中都存在。
1.银行卡
每户都有一台POS机,柜台前我是我,你是你。
那时我还小,还没有经历过用POS机刷不同银行卡的时代,还在上小学,还没有银行卡,第一张银行卡是2008年上大学时学校发的农行卡。
支付我只听说过,以前POS机很多,各家银行都推自己的POS机,银联出现之前不支持跨行银行卡收款,导致商户柜台摆满了各种POS机,各有各的优势。
《老板刷卡,李家屯农村信用社模范职工卡》
“抱歉,我们只支持四家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后来,银联出现,实现银行卡跨行统一清算,所有卡都可以在任何一台POS机上成功刷卡支付。
这一变化可以说让机构、商户、个人等所有人都受益,是整个支付行业清算模式和效率的重大变革。
2. 网上支付
每条线路、几百个账户都要设置一套备用金,确实很麻烦。
我恰好经历并参与了直连断网前后的时代,同时也负责准备金基金的核算,因此深切感受到这两个缴费时代的痛苦。
在直连断开之前,很多银行都会开设准备金账户、监管账户、收付款账户、汇款账户等,用于业务需要;当然也需要和各家银行签订合同,开通相应的支付通道,完成资金的收付。
这意味着该公司需要管理和维护大量的各家银行的准备金账户和支付渠道,当然还有银行关系。
现在的情况和银联出现之前的POS时代很像,各家银行的支付通道就如同各家银行的POS机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用户除了网银支付之外,无法感知背后的银行通道,因为需要跳转到各家银行的网银,插入各家银行的U盾。
与银联一样,中国网络支付公司也实现了渠道的统一,并完成了备付金的统一和集中监管。
这对于支付机构在备付金管理、渠道管理等方面是有利的,但用户对此并没有清晰的感知,可以说这是支付行业形态的一次重大改变。
3. 扫描二维码支付
二维码支付也面临同样的情况,这也是支付机构的护城河。现在第三方和第四方线下二维码支付也是互相割裂的,就像过去的POS机一样。每个商户的墙上都贴着支付码,这种情况到现在依然存在。
好的方面是有了四方聚合支付,一定程度上统一了支付码,但话虽如此,还是无法解决支付码碎片化的问题,因为一个商家可以接入多个四方聚合,还是要放多个支付码。
可见,商户不仅要与多家收单机构签订合同、从多家机构下载支付码,而且在资金管理等各方面也存在不利。
当然,对于用户来说,管理多个支付APP,并在APP内打开扫码、支付码,是相对繁琐的,但由于大家都习惯使用一两个支付APP,这个痛点并不是很明显。
但这对于一些小型支付机构来说,却十分艰难,他们的支付码没有用户,他们的收款码也没有被商户贴出来——“惨了!我的日子还好过吗?”
富人会带动穷人,我觉得一个代码可以用于所有事情会成为一种趋势。毕竟每个人都需要吃饭,哪怕只是喝点汤,这将使整个行业受益。
如果一条河里只有两条鱼,它还是一条河吗?它是一个鱼缸。
目前很多机构也在逐步的互相沟通,这也是未来的趋势,也是代码的统一。
那么,我们大胆想象一下,是否会有一家专门从事统一代码的清算机构——Code ,绰号“Code ”,提供“全国统一代码清算”,一举打破机构间扫码支付的围剿?
此时,支付巨头有三家:线下收单、线上支付、二维码支付;中支付正式建成统一的“卡、网、码”三大支付基础设施。此时,银联、中网、中码三巨头;世界经过长期的分裂,终将统一,三家联盟已至,那么“统一支付”的“联合清算机构”能走多远呢!
期待全新“一码世界”的到来!我心目中的“玛丽莲梦露”会不会成真?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支付行业真的会迎来一个新时代。你觉得呢?
原标题:统一支付码?我心目中的“玛丽莲梦露”会成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