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入境旅游市场加速复苏,外国人来华支付便利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消费支付不够便捷”成为外国游客入境消费的痛点。“外国人有钱却难以在中国花”话题近日成为热搜。
记者近日走访多地发现,来华短期旅游的外国人主要依赖信用卡和现金两种传统支付方式。但部分商圈支持外国信用卡的门店并不多,用现金支付时,常常遭遇商家称不能找零的窘境;使用中国人常用的手机支付时,也常常遭遇阻碍。如何让外国人支付不“奇怪”?人民银行等部门近日纷纷行动起来,一系列便民举措将有效解决“不能用”“不好用”“不想用”等支付难题。
实际测试:25家商店中只有8家接受外国卡
“我连续进了7家店,都没用。”站在王府井东方广场“北京最曲线咖啡角”里,25岁的美国女孩艾尔莎·米尔顿有些沮丧。初到中国的她,想赶紧和中国朋友买咖啡付钱,但当她出示摩根大通Visa卡时,店员回答说:“对不起,我们只接受扫码或现金。”
外国人在华使用外资银行卡支付有多难?3月7日,记者在王府井东单商圈测试了外资银行发行的Visa卡,覆盖餐饮、服饰、珠宝、便利店、旅游纪念品等25家商户,发现有17家商户拒绝外资卡支付或刷卡后无法支付。另外8家接受Visa卡的商户中,有5家是国际品牌店,人均消费金额超过500元。
门店缺少POS机,是不少门店拒绝接受外卡支付的主要原因。“不是不能受理外卡,而是所有银行卡都受理不了,我们又没有POS机。”肯德基王府井步行街店店员说,目前门店只接受扫码或者现金支付。“我刚刚接待了一个外籍家庭,他们也不会刷卡,只能麻烦你先去隔壁银行取现金再回来了。”店员建议道。
王府井东单商圈的一家麦当劳接受部分外国卡付款
支持国外卡支付商户的国外卡POS机
现金支付是否畅通?记者发现,在景区周边的商铺、中小企业聚集的集市或美食街,现金支付偶尔会遭遇拥堵。王府井步行街的书香街上人头攒动,许多快闪车排成一排,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这张熊猫明信片真漂亮!”艾尔莎·米尔顿指着外文书店快闪车货架上一盒售价28元的明信片说道,但店员称自己手头没有零钱,建议顾客扫码收款。
众信旅游集团入境游部总监赵佳接待过不少外国游客,他注意到,大部分商场都接受信用卡或现金,但故宫、前门、长城等著名景点周边的中小商户往往不能接受外卡,还可能出现零钱不够、找零不方便的情况,导游往往要为游客垫付费用。
突破:打通支付服务“最后一公里”
记者当天到秀水街测试,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随机走访的十余家店铺全部支持外卡、现金和移动支付。“外国人用信用卡比较多,我们也接受外币,支付上完全没有障碍。”卡伦生活店总经理夏群专正忙着接待一批购买真丝床上用品的外国游客。
秀水街多位商户透露,二楼不少外地客流相对较少的商铺,暂不支持外地卡。春节前,银行与支付机构联合升级POS机系统,支持各类外地卡,楼内ATM机2023年将支持外地卡提取人民币现金。
近日,宝莉珠宝的工作人员发现,越来越多的欧美游客使用二维码支付,但多数商家仍反映,来华时间较短的外国游客对实名认证、绑定信用卡等步骤心存顾虑,很少开通移动支付。
秀水街九成以上商户支持外卡POS机,更多外籍人士开始使用移动支付
为何各商圈外卡POS机分布差别如此之大?为何外国人对移动支付不那么放心?受访的多位商户和支付业内人士提到了几个关键词——外卡刷卡费、移动支付限额、认证流程。
“移动支付在国内太盛行,疫情期间外国人来得少,洋卡POS机逐渐退出市场。现在入境旅游恢复了,洋卡POS机数量却没跟上。”一位支付领域业内人士提到,商户承担的洋卡刷卡手续费不低,单笔交易费率基本在2.5%-3.5%之间,而移动支付单笔费率仅为3.8‰。因此,部分商户更倾向于外国人使用现金或移动支付,积极使用洋卡POS机的动力不大。
相较于中国,移动支付在很多国家还不算普及,绑卡流程涉及实名认证、手机号验证等,需要一定的中文阅读和操作能力,也有限制。针对支付难,人民银行在2023年提出了“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担保”的解决方案,包括完善境外银行卡受理环境、丰富移动支付产品供给、改善现金使用环境等。
以移动支付为例,外国人在华支付遇到的一系列难题正在得到有效解决。近期,在人民银行、外汇局的支持和指导下,支付宝、财付通联合商业银行、清算机构、卡组织等实施了一系列优化举措。如支付宝联合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联、海外钱包等推出“境外卡内绑定”和“外包内用”两套针对入境人员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
所谓“外卡内绑”是指入境用户下载支付宝并绑定国际银行卡后,就可以像中国人一样消费。“外包内用”是指外国钱包用户入境后可直接扫码支付。目前,已有HK(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n Go(马来西亚)、Pay(韩国)、MPay(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蒙古)、Pay(新加坡)、OCBC Bank(新加坡)、Pay(韩国)、Toss Pay(韩国)、(泰国)等外国钱包入驻,满足在华外国人使用移动支付的需求。
据人民银行介绍,支付宝、财付通已推出13个境外钱包,满足外国人来华移动支付需求。据统计,2023年入境人员使用移动支付近400万人次,实际交易笔数超7000万笔,金额超100亿元。
两大计划并行,中国境外支付交易大幅增长。2024年春节期间,境外游客在华使用支付宝消费金额同比增长500%,使用境外钱包扫描支付宝二维码消费金额同比增长32倍。支付宝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第四季度日均交易笔数是第三季度的近两倍,日交易峰值不断创下新高。据统计,外国人在北京使用支付宝扫码支付的主要场景是百货商场、中餐馆、旅游服务、超市等。外国人入乡随俗,1、2月火锅店使用支付宝消费金额同比增长460%,其中老北京铜锅涮肉最受欢迎。
据最新消息,支付宝、微信外卡支付已完成外国人交易限额的改进优化,单笔交易限额由1000美元提升至5000美元,年度交易限额由1.5美元提升至2.5美元。除了提高外国人交易限额外,财付通表示将进一步简化外国人来华绑卡支付流程,基于“分级验证”方案,即用户无需提交完整身份信息即可绑定外国卡,在一定限额内试用微信支付。
建议:加强移动支付海外推广
不过,外地人使用 Pay、 Pay、 Pay等移动支付和数字钱包仍面临一定瓶颈。一位接近苹果的人士告诉记者,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收单银行和清算机构。“只要商户的POS机具备收单外卡的能力,就可以使用 Pay。”对于现金支付问题,秀水街道工作人员认为,目前ATM对外币取款的支持有待加强,机器不支持部分类型的外卡。
如何更好满足外籍人士日常支付需求?建设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需进一步优化受理外籍银行卡环境。在重点城市、重点商圈逐步增加受理外籍卡的POS机具,卡组织适当降低外籍卡受理费;在机场等重点场所增加货币兑换柜台和机具,在ATM上增加货币兑换功能,方便外籍人士兑换人民币现金;丰富移动支付产品,简化外籍卡与移动支付工具绑定的要求和流程,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同时,稳步引入外资进入境内支付机构和银行卡清算市场,进一步优化我国支付领域竞争环境和竞争格局。
由于中外支付习惯存在明显差异,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不断优化支付环境的同时,向海外推广我国先进的移动支付方式也十分重要。赵嘉每次接待入境游客,都会提前给客人发一份在华使用移动支付的介绍材料。不少年轻的外国游客会尝试扫码支付,并主动向家人朋友推荐移动支付方式。他认为,相关部门和旅行社可以加大对中国移动支付方式在海外的推广力度,让他们提前知道如何更便捷地“游遍中国”。
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莉建议,各国开展对华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在相关活动中提供《赴华旅游指南》;在驻外使领馆加强行前宣传;在入境口岸显著位置设立公益标识,让游客一入境就能获知中国的移动支付信息,并提供纸质指南。
多位受访对象认为,外国人在华支付问题涉及商务、金融、文化、旅游、交通、外事等诸多领域,需要多方合力打通支付瓶颈。中国人民银行近日透露,将进一步加强与各方协调配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建立跟踪督导机制,聚焦重点城市和关键部位,激发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外汇机构等支付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狠抓银行卡受理、外汇兑换、现金支付、移动支付、宣传推广等重点工作,力争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3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再次提到要切实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不断优化现金使用环境,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
博通咨询高级金融分析师王鹏博认为,一系列便利外国人在华支付的举措,将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也将带动中国支付行业被世界更多了解、发挥更大影响力、提升对外参与水平,为中国支付机构进一步走出去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