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蘑菇街旗下小程序电商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小店”上线小程序电商直播工具,首次尝试向品牌和商家开放这一备受期待的能力。
作为“时尚目的地”,蘑菇街将过去两年在直播、微信小程序等方面积累的技术能力和运营经验再次反哺到时尚零售的供给侧。
早在2016年3月,蘑菇街就推出了直播功能。当时,直播风潮才刚刚开始,当直播风潮退却,垂直化发展成为必然,资本和主播纷纷涌入直播行业。直播刚上线时,蘑菇街已经牢牢确立了直播行业的C位。2017年借助微信小程序,蘑菇街在2017年双11期间再次实现了商业模式的成功转型。直播和小程序继续为蘑菇街的增长添砖加瓦。
率先试水直播、小程序,只是蘑菇街在2016-2017年“专注转型六七年”的一次创新尝试。
2018年,在“互联网寒冬”氛围浓厚之时,蓄势待发的蘑菇街便已开始将其创新战略推进至服装行业供应链和时尚产业,即同时重构交易的前端和后端——这是蘑菇街诞生以来最大的创新。
对于蘑菇街来说,2018年以来的战略创新让它的边界不断大幅拓展,未来的轮廓已经变得难以描绘。
01
先播后制,从品牌赋能到供应链基础
今年11月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在长三角、珠三角,涌现出一大批以代工起家的优质本土品牌。这些本土服装品牌在互联网时代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花钱做广告?打知名品牌;争抢渠道?线下渠道每平米的效率不断降低。
因此,服装行业对“赋能”的需求十分强烈,他们希望电商不仅仅是他们的一个销售渠道。
“品牌赋能”是近两年蘑菇街上的高频词。
用蘑菇街创始人陈奇的话来说:
“‘把客户归还、主权归商家’——在小程序出现之前,所有电商都要限制自己分发流量的能力。但在小程序上,蘑菇街把‘去中心化’视为必须:蘑菇街将保持赋能品牌的‘生产工具’的快速迭代和发展,最终帮助商家管理好自己的用户社群,把小程序客户变成自己的微信好友,从而提高复购效率。”
蘑菇街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旗下“小店”尝试打通小程序电商直播工具,这只是赋能品牌的一小步。2018年,蘑菇街将这种赋能上升到战略层面,打造了由“用户-专家”-“品牌/商家”组成的“三角生态”。
在蘑菇街三面生态中,围绕商品和内容两大核心,用户、KOL(主播)和品牌形成了正向循环——KOL通过站内互动为品牌代言,推动品牌溢价;用户从KOL处获取品牌资讯和个性化穿搭建议并精准下单;商家从KOL处获取订单量,进行高效生产。
这个三面生态系统带来的效果是,用户可以捕捉时尚并进行个性化购物(蘑菇街下文详细重新定义时尚),KLO可以积累财富并发展壮大IP,少数顶级主播甚至开始尝试创立自己的品牌;品牌商则收获了高净值粉丝和品牌溢价。
2018年下半年,蘑菇街将三方生态推向了新的高度和深度,简单来说就是“前面是直播,后面是工厂”。
10月中旬,蘑菇街在杭州举办了直播架构师&供商大会,作为备战双11的重要一环,蘑菇街在大会期间组织了“主播选拔会”。
近百位顶级主播、直播机构负责人在蘑菇街全新开业的蘑菇街,与近百位来自国内外的皮具品牌供应商进行面对面交流,甄选款式,为即将到来的双11做准备。
这是蘑菇街对服装电商的一次重大创新。
传统服装电商要经过制版、拍照、上架、销售等环节,但随着蘑菇街直播模式的火爆,其销售速度远超传统零售渠道和普通电商,并创造了非常可观的“爆款”,部分头部主播每秒能卖出1309件商品。
基于此情况,蘑菇街将业务边界拓展到供应链纵深,创造了“供应链基地”的概念。
深度库存是传统时尚服装行业最大的痛点之一。原本服装总是要标价三倍、五倍甚至十倍,因为他们想让每个买衣服的人都分担一部分库存成本。带货能力强的头部主播为解决传统品牌的这个老大难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可以先收集消费者的需求和订货量,再落实到供应链进行生产,这是一个可以精准把控的C2M(线上线下结合)模式。
目前蘑菇街平台年销售额过亿的头部主播库存几乎为零,这在过去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意味着品牌商家和供应商可以节省40%的固定成本,同时提升整个生产链条的效率,把节省下来的毛利转嫁给消费者,从而达到帮助消费者找到物美价廉商品的目的。
这也正是蘑菇街打造供应链基地、举办主打品选品会的目的,让整个服装电商实现前端合作多元化、后端供应链集约化。
这是蘑菇街2018年在直播基础上对三面生态做出的全新探索,目前这一探索的成果是战略层面的。
02
深耕内容,从电商到时尚
从导购平台到社交电商,从潮流街拍到网红直播,从品牌赋能到供应链基地,可以说蘑菇街一直处于快速进化的状态,而这条进化路径的下一站,将是一家时尚公司。
事实上,直播带货的火爆对中国娱乐圈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但细究起来,无论是游戏、唱歌还是说唱,近几年从娱乐圈边缘走向中心的直播带货数量明显增多,现场的明星依然寥寥无几,而随着众多一线明星频频被封号,对娱乐圈的冲击也越来越小。
对于娱乐业尚且如此,对于时尚业的影响就更小了。
历史上,时尚的两极一直是明星与名牌,俗话说“上流社会喜欢的,下流社会更喜欢”,模仿效应一直是时尚产业的必由之路。
但微信这样一个高效触达圈层的虚拟空间,确实让我们能够自下而上地影响时尚潮流,也就是工具层面。
另一方面,随着制造业的细分化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海量的SKU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购物需求,使得在物质层面上自下而上地引领时尚成为可能。
一直深耕女性时尚领域的蘑菇街,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力:蘑菇街意图打造明星、名牌之外的女性时尚“第三品类”,具体来说,蘑菇街正在利用时尚话题进行社交和个性化的服饰推荐——从两个方面重新定义时尚的含义。
据第三方调研机构调查,社交与购物消费是女性消费者的主要使用场景,其中社交占比为23.9%,购物消费占比为19.7%。
但社交和消费的场景往往是割裂的,这也正是蘑菇街看重的价值落差。
在蘑菇街直播间,主播首先满足的是用户的社交需求,主播与用户尤其是粉丝的沟通是第一位的,产品推广是第二位的。
“你如何评价唐妍的婚纱和裙子?”蘑菇街的直播间里,聚集着一大批善于交流的主持人,他们正在讨论从大牌新模特到小众潮流,从娱乐到时尚,从秀场到明星八卦,各种时尚话题。这种时尚话题社交带来的效果是,主播拥有了对时尚解构和重新定义的权力。这是第一方面。
“倪妮的长裙、刘雯的口红,真的适合你吗?”——以往的时尚杂志、时尚媒体受限于技术,大家看的东西千篇一律,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但在蘑菇街,主播对服装剪裁的专业建议,以及蘑菇街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的辅助,可以满足女生个性化的穿搭需求,大大降低用户的购买风险。
陈琪说道:
“蘑菇街有一个使命,‘make to’。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第二个是,最后一个是。这三个决定了公司的商业模式和运营逻辑。”
蘑菇街把这三点结合起来,做了两点努力:第一,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对时尚潮流的变化做出反应,并且让消费者能够非常便捷的接触和获取;第二,如何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让每个人都能接触到不同的产品和内容。
为了完成这一使命,蘑菇街对产品进行了重大调整。
今年8月,蘑菇街推出全新版本11.0APP产品,不仅在产品设计上彻底颠覆了一般电商APP的设计模式,更通过时尚内容、时尚电商、时尚科技三大业务板块的布局,形成了“专家(主播)-品牌(商家)”三方关系网络。
在新版首页中,内容占据了整个页面的绝对位置,除了首页顶部的电商类目导航外,其余均为直播入口和时尚社区,内容版块占据了蘑菇街首页绝大部分空间,而蘑菇街的“首页”更像是一个时尚媒体,整合了海量的时尚内容。
新版APP还特设“动态发布”按钮,为用户分享UGC内容提供入口,达人和用户可以点击“+”号发布自己的时尚心得,帮助“普通人”成长为新型时尚达人,并为实现自己的时尚事业提供向上的路径。
此外,蘑菇街作为时尚目的地,还能服务商场、线下旗舰店、各类电商平台,帮助用户找到更合适的购买渠道,同时蘑菇街还在开发时尚大数据分析系统,为品牌、设计师、商家提供服务。
从电商到时尚,陈奇重新定义了蘑菇街的商业本质。他用一句话描述了这一愿景:
“一家能够影响人们心智的公司肯定比一家只影响钱包的公司更强大。”
事实上,蘑菇街的“心智影响力”不仅影响着用户对于时尚潮流、个人风格的判断,也直接影响着生产者本身。
例如,蘑菇街正在开发时尚大数据分析系统,为品牌、设计师、商家提供服务。这一工具不仅赋能了品牌设计和生产,目前已投入中国美术学院染织服装系,初步试行该专业已开设时尚大数据课程,蘑菇街时尚总监也会亲自授课,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时尚大数据系统。
陈琪认为,中国有很多有天赋的设计师,但他们缺乏商业意识,现在要从学生开始培养,如果一个设计师不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他就只能是一个艺术家。
蘑菇街全新迭代的商业模式,才刚刚开始释放价值。
在从一家电商公司进化为一家时尚公司,在打造时尚行业“第三种触点”的道路上,它没有前人可循,也正因如此,蘑菇街的未来才更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