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客户,您好!我们是北京一家专注互联网技术服务公司,可以提供收录效果好,文章排名好的网站进行发文,发得多,各种关键词排名就多,流量越多越稳定,如果您有需要欢迎您前来资讯!可以随意添加图文和视频广告,助您的企业或者项目服务实现推广效果!如需合作欢迎请加微信
三年来,“专家”刘洪斌以不同身份9次出现在河南、青海等省级电视台的健康访谈节目中,推荐近10种“药物”。(资料图)
在两名工商人员突击检查的办公室旁边515室,公司客服人员还在用各种花招向电话那头的消费者推销一种糖尿病保健品。网络记者何琳琳摄
6月23日上午,在北京南三环自然大厦513A室,正在办公室办公的北京益康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益康健公司”)负责人面临两名工商人员的突击检查。该公司与北京华爵达科贸有限公司并无关联。
急于撇清关系的华觉达公司,正是让伪专家刘洪斌登上省级电视台的重要渠道之一。据统计,三年间,这名“专家”曾以9个不同的身份出现在河南,在西藏、青海、东南、吉林、黑龙江等多个省级电视台的健康访谈“节目”中推荐过近10种“药品”。
其实,刘宏斌只是“神医”广告卖药乱象的冰山一角。曾将“神医”假广告寄给省级电视台播出的北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了“招揽广告业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该公司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子公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名内部人士对此予以否认。
6月23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通知,要求立即停播《妙仙客来坊》等40条违法广告。同日,国家工商总局也发布通知,部署全国工商、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查处违法广告。
公开判决书显示,益康健公司由华爵达公司实际投资人张元坤出资,以其侄子邵睿的名义设立,承接华爵达公司分公司业务,从事电视购物销售业务。
记者调查发现,就在这两家工商人员突击检查的办公室隔壁,该公司的客服人员仍在电话那头用各种说辞向消费者推销糖尿病保健品。
销售人员的客服自称是健康专家
6月23日上午,中青报·中青在线记者以采访者身份来到工商登记信息中登记的中华爵达公司地址——自然大厦513A室,却发现现在在那里办公的公司正是益康健公司,华爵达公司却下落不明。同一栋大楼内,曾经被电视购物公司用于发货的901室也被锁上了。
记者拨打了华爵达的公开网络电话,却接通了益康健公司办公室的座机,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坚称益康健与华爵达没有任何关系。
记者发现,公司工作人员不时进出的515房间是公司的呼叫中心,房间里很吵闹,电话铃声不断。
一名客服人员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他们目前推广的“保健品”是专门针对糖尿病的,客服人员还自称是健康专家向顾客推销产品。
据客服介绍,每位客服入职后都会接受两到三天的推销培训,首先要了解官网上的产品宣传信息,从产品功效到成功治疗案例,都会在培训中讲解。
客服人员也不知道产品治愈案例是否属实,“说话方式都写好了,我们就照着脚本念,培训结束后还要练习一天半天的脚本,不能光背,还要灵活应对客户的问题。”
该客服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每个人每天要处理十到二十个热线电话,也就是说,所有拨打400热线的电话,公司都会进行记录,然后分配给这些客服人员进行回访和销售推广。
“按照模板来,一开始就自称是健康指导员,了解病人病情,介绍我们成功治疗的案例,内容一定要跟官网一致,让顾客看到,这样才能更信任我们。”如果顾客有购买意向,客服可以直接在线下单。“卖产品都有提成,签一万元的订单,就得几个积分,签两万元的订单,就多得几个积分。”
记者发现,华觉达公司多名高管曾因贩卖假药被判刑,而刘洪斌则被包装成其中一名“假药”祖传秘方的传承人。
2016年11月8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法院以销售假药罪对华爵达公司及实际投资人张元坤、经理张丽霞、张炜作出一审判决。
判决书详细披露了华爵达公司及相关人员通过电视购物包装、销售假药的全过程。
裁判文书显示,自然大厦513A、515、901房间为华爵达公司的营业用房,同样由张元坤出资的益康健公司承接华爵达公司的电视购物业务,并在同一栋大楼内开设了门店1011房间。
2014年7月,华爵达先后购买了湖南岳阳金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太医风湿滚珠药物投放器”和贵州麝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青春堂药王风湿滚珠药物投放器”。两家药企还为华爵达提供了全套产品“宣传秘笈”——产品资质、脚本、广告视频。
在张元坤的安排下,华爵达公司的马娟桃下载了两款产品的推销资料和广告视频,组织公司客服学习,“并结合推销内容进行自我培训”。
马娟桃、张丽霞等人将患者通过电视广告中的400热线电话拨打的电话转接给华觉达公司的各区长、各组长,公司客服人员按照广告要求,以“健康顾问”、“健康顾问”等名义进行销售打硬广告的内容,公司利用广告内容和销售手段,向患者兜售“太医风痛方”和“药王风痛方”,并将两种产品称为药品。
为了“增加可信度,增加销量”,华爵达要求客服在推广和销售时,必须与广告内容一致。事实上,客服人员自己也不知道这两款产品是什么,“公司把它们当成药品,来推销的时候,员工就当做药品来推销。”
门诊收费收据是假的
热线电话上不仅有欺骗消费者的精妙说辞,“神医”“神片”的背后也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流水线。
前述判决书显示,为销售“太医风痛方”“药王风痛方”两款产品并从中牟利,华觉达公司人员形成了分工明确、环环相扣的链条,相关人员负责联系采购并获取推销词及广告视频、联系广告公司在电视台播出、培训客服并分配任务、配合物流公司安排发货等。
张元坤出资从药厂购买两款产品后,还安排人员将药厂发来的产品资质及广告视频,分别转交中央广播电视联合公司和中国蓝海(北京)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蓝海”)两家广告公司审核后,联系地方电视台播出。
通过这两家广告公司,两款产品登上了甘肃卫视、河南卫视、山东教育电视台等电视媒体,并以《太医养生宝典》《药王养生宝典》等健康“节目”形式进行推广。在节目中,两款产品被更名为《太医治风痛方》《药王治风痛方》,将非药品包装成神奇的“药品”。
在《药王养生会》中,刘红斌以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的身份出现,成为祖传秘方“药王风痛方”的传承人。在她的描述中,“药王风痛方”神奇无比,能“药到骨”,成功治愈患者的风湿骨病。然而,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介绍,这则虚假广告的实施者,连中医师资格都没有。
两则虚假广告中,华爵达公司的两条400热线号码被置于显著位置,诱导患者打电话购买。
公司客服人员会对拨打400热线询问产品的客户进行推销,如果有购买意向,客服人员可以立即在线下单。公司物流经理张伟每天下午下班后会把客服人员的订单送到公司,并把记录好的订单单发给物流公司进行配送。
为了让顾客相信其产品的有效性,该公司甚至在运送产品时采取了欺骗手段。
需要药品收据的客户,会收到公司提供的一张《北京门诊收费收据》,上面也加盖了“北京门诊收费章”和“北京生物工程健康管理中心收费章”,这些收据都是公司从提供快递纸箱的纸箱厂购买的。
该公司物流经理说:“如果客户需要收据,我们会把产品的价格打印在收据的中药材栏上,随货物一起寄给客户,客户看到后会更放心。”
一系列的违法操作让华觉达公司获得了巨额利润。判决书显示,仅2014年7月至8月,华觉达公司通过快递公司销售“太医风痛方”金额约474万元,“药王风痛方”金额约238万元,“太医风痛方”金额约195万元。
广告商承诺遵守规则
从药企到广告公司再到电视台,“神医”主演的“神医影片”的播出,离不开这些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
近期广电总局、工商总局对虚假专家访谈广告的关注,引起了药商、广告公司甚至地方电视台的警惕。
记者联系了前述案件中向华爵达提供全套修辞手法及假专家广告片的厂家——湖南岳阳金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贵州麝香药业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均表示,不再提供需要广告宣传的药品。
负责在电视上推广前述“药王风痛方”等“神药”广告的中视蓝海公司负责人段继文也对记者表示:“我们早就不做这块生意了。”
不过,仍有广告公司以“打擦边球”的方式制作播出此类广告。曾帮助《太医风痛方》成功登陆省级电视台的中央广电工作人员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透露,“现在拍专题片不容易,过审也不容易,现在基本都是在绕圈子。”
那么,这些虚假的药品访谈广告是怎么出现在省级电视台的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工作人员表示,拍摄专题广告片时,不仅可以拍成简单介绍产品的硬广告,还可以“拍成更有公益性质的片子”,或者拍成看起来不像广告的“软广告”,“具体怎么拍,看你的需求”。
当记者想以毒贩的身份在节目上做采访广告时,工作人员称,公司可以提供全套服务,只要求毒贩“提供一个专家、一个产品”,“剩下的我们都可以搞定,比如找场地、找人演,包括所有的摄像机准备、拍摄,这些对我们来说都很轻松。套餐有套餐价,每个等级都不一样,就看你想要什么了。”
对方还称,你可以根据排期表选择在哪个频道、哪个时段投放广告,“不光是河北卫视,全国各地的地方电视台都有,我把排期表发给你,你自己选吧。”
当记者问及该公司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否有关系时,对方直言:“我们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旗下的。”
工商资料显示,北京北广联合媒体投资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为民营合伙企业,而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此外,该公司股东还注册了4家名称中带有“北广联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字样的公司,其中北广联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和北广联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上面带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字样的公司。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位内部人士透露,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传媒发展公司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唯一的产业运营平台,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100%控股,其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公司中不存在与“中国联合广播电台”或“中国联合广播电台”相关的公司。
一些广告公司和省级电视台广告部之间的“暧昧”关系,让这些“佳作”得以在省级电视台播出。
记者联系了上海一家广告公司,记者以毒贩的名义表示希望广告公司帮忙拍一个访谈式的广告,在河南某省级频道播出。广告公司负责人说:“我问问他们,电视台能不能直接去拍?不可以的话,就找别的广告公司来拍。”
记者注意到,刘宏斌饰演北大专家的广告片《汤通5.0》正在河南有线电视台播出。
记者以广告的名义联系了河南有线电视广告部负责人,对方称“我们可以拍个10到20分钟的专题广告片。”但当他提到想做访谈广告时,对方却说“我们不想做专家广告”。访谈广告。我们对广告内容的审核很严格,也要先审核你产品的资质,还要审核广告的内容,这是广告法要求的。
虽然工商、广电部门日益严格的执法管理,使得部分地方电视台对广告内容、广告产品的审查趋严,但不同电视台“不一样”的审查标准,总让广告公司能找到“魔片”播出的路子。
当记者向前述上海广告公司询问,是否有可能在省级电视台播出访谈式广告时,该公司没有立即否认,只是表示,“其实不同电视台的审核标准不一样,我们要先……看一下档期,看看片子怎么样。”
记者 何琳琳 卢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