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视角构建2022年公众的互联网记忆
生动的线上生活场景在屏幕上栩栩如生
让我们跟随观察者看看它们是什么。
1. 博尔特Q
这其实是一组流行语,虽然字面意思上有个“谢”,但其实主要用来表达无话可说或者很无聊的状态,并不是真正用来表达对别人的感谢。“拴Q”源于抖音用户在2022年2月宣传遇龙河竹筏漂流的短视频结尾说的“你”。发音与shuān相近,虽然读音不标准,但他说“你”来表达感谢。但“拴Q”被创造出来之后,其含义和用法就大不相同了。
“我真的会感谢你”出自一位微博用户,它刚被创造的时候,是用来表达抱怨而不是感谢的。“拴Q”流行起来后,也被插在“我真的……”这个句式里。“我真的拴Q”这句话,已经把无语的程度拉高了。而“听默谢得”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它原本是一首儿歌的歌名,也是歌里使用频率最高的歌词。作者的初衷是想做一首专门给小朋友听的歌,名叫《感恩的心》。但随着歌曲的火爆,以及魔幻新闻的不断冲击,“听默谢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的评论区里——它很少被“屏蔽”,但同样很难被“选中”。
2. PUA
(中央处理器/KTV/PPT/ICU)
在一则网络采访视频中,受访者将“PUA”念成了“CPU”。网友们觉得好笑,开始玩梗,故意将“PUA”念成“CPU”或“KTV”、“PPT”或“ICU”。“PUA”是“Pick-up ”的缩写,起源于美国,原指男性学习提高情商、增加互动技巧,以提升与异性交往中的魅力。现在在网络语境中,泛指人际关系中一方通过洗脑、打压等方式控制另一方情绪和思想的行为,存在于爱情、职场、家庭、校园等多个场景。
“PUA”是近两年网络上的热门话题,用“CPU/KTV/PPT/ICU”等常见词汇来指称“PUA”,一方面增加了“PUA”这一概念的传播度,另一方面也降低了“PUA”的使用难度,让人更容易去描述、去提出生活中此类不合理的现象。
3. 非正义种(大非正义种)
“冤中”一词源于东北方言,原指受了委屈而不高兴的人,如今在网络上常用来形容做了蠢事的人,也就是受了委屈的人、倒霉的人等。常见的搭配有“大冤中”、“春春大冤中”、“纸长大冤中”等。起初东北的一些博主用这个俗语自嘲,才使得它流行起来;后来网友们用“冤中”来形容自己或亲朋好友,蕴含着一种亲切淳朴的情怀,化解了生活中“哑巴吃黄连,苦不堪言”的不愉快经历,也能表达出既好笑又让人心疼的复杂情绪。
4. 小镇考生
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豆瓣小组“985垃圾进口计划”中。据豆瓣用户“水果堂”总结,“小镇考生”是指那些“来自小镇,学习刻苦,考试成绩好,但缺乏一定眼光和资源的年轻学生”。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也引起了不少985、211高校毕业生和非毕业生的共鸣——有人反思,有人调侃,有人自嘲。
虽然“小镇考生”这一称呼带有不少无奈和困惑,但由于该称呼多用于自嘲,语义并不太负面,人们更愿意用它来介绍自己。
5. 组长/组
“领队”原本是指军队团级单位最高指挥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疫情防控期间,线下超市停业,网络购物平台下单困难,有一群人不畏风险,大显身手,组织团购,免费发放生活必需品,被居民亲切地称为“领队”。 “领队”是“平民英雄”,而这群人的背后,是各行各业成千上万个热心的普通人。
6. 撤退!撤退!撤退!
网上一段视频记录了车主与摊贩因停车位发生争执的场景。视频中,该女子并未正面回答质问,而是跺脚、做击剑动作,同时大喊“退后!退后!退后!”这一怪异姿势,与民间传统驱邪习俗如出一辙,喜剧感十足,引发网友纷纷模仿,相关表情包也在网上广泛流传。
“退!退!退!”原本是表达放下恩怨、淡化矛盾的态度,后来其含义被引申为想消除生活中可怕的事情、不幸的事情、各种遭遇,成为表达反对、反抗等情绪的热门词汇。比如疫情要“退、退、退”,坏人也要“退、退、退”,霉运要“退、退、退”。
7. 嘴部替换
“嘴太”即“嘴替”,指能把网友们的想法表达出来的人。网友们虽然对某些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但往往因为口才不佳或顾虑太多而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有些人善于捕捉和总结一个群体或某一类人的共同想法,并能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来,引起大家的共鸣。因此,网友们用“嘴替”来表达对这些精彩言论的肯定,对敢于发声的人的赞扬。
8. 非常新的 xx
“一种很新奇的××”出自短视频平台的音乐评论板块,原本是用来表达对作品中融入过多音乐元素的不理解,现被广泛用来讽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物和不合常规的行为。“一种很新奇的××”可以表达一种不理解、不赞同的态度,蕴含着一种委婉的批评;但有时也只强调事物和情况的新变化、新发展,作为各领域新闻解说的开场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9. 我敬佩你,老兄
“老六”是射击类游戏中的梗,带有贬义。游戏一般是“五对五”,但有些人不配合,在队友正面交锋时,“老六”就躲在暗处,用阴险狡猾的方式取胜。“老六,我佩服你”是游戏玩家的一句吐槽。除了游戏圈,这句话在日常交流中也经常用来讽刺那些出其不意或用阴险手段取胜的人。
10. xx刺客
“刺客”原意是“持武器进行暗杀的人”。“××刺客”的出现与认知隐喻有关:一些外观普通、未明码标价的高价商品,却像刺客一样暗藏玄机,在结账时突然以远超预期的价格用剑“刺”向消费者,对其钱包和心理造成伤害。如“冰淇淋刺客”、“水果刺客”。“××刺客”凸显了事物带给人的刺激与不适,也体现了大众消费心态的转变——要敢于对“××刺客”说“不”,抵制它们。
当代生活中,网络与现实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
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常见的传播方式之一。
也是当代青年重要的生存空间和精神避难所。
互联网上的公共言论空间
社会环境与社会价值观的“声音”
它表达的是某些社会情感。
或者表达小组对当前情况的感受
或寻求深刻的情感共鸣和认可
无论在时间长河中这些词语有多么流行
是昙花一现还是持久的?
它们都是一定时期内语言生活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