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新帮的《抖音粉丝增长记》专栏,每周一期,关注抖音快速增长粉丝的案例,探究背后的故事和方法。
本期统计时间为8月17日至8月23日,本周“无限小亮的科普日常”粉丝数增长近150万,运营者也是微博科普博客“博物杂志”的运营者张晨亮,我们聊了聊从微博到抖音做科普。
ps. 依托新帮旗下抖音全场景AI数据平台“新豆”,我们还推出了“抖音粉丝成长榜”,可滚动至文章末尾查看详情。
“识别网络上流行的生物视频。”
擅长微博科普鉴定的《博物杂志》运营员张晨亮,在抖音上继续干着“识别”生物的老本行,分享“无限小亮”的科普日常,与“水猴子”互动,“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周,他在抖音发起的话题#神奇生物在哪里#一度登顶抖音热搜榜,吸引众多网友向他提问、互动,粉丝一周内增长150万,《天天科普》抖音粉丝数已达710万。
我们采访了张晨亮,又名“无限小亮”,聊了聊从微博到抖音的科普。
从《自然科学杂志》到科普日常生活中的《无限小光》
在成为“无限小亮”之前,张晨亮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博物杂志”微博的运营者。
科普博主“博物杂志”在微博上有1244万粉丝,虽然是官方杂志账号,但凭借着高冷傲骨、吐槽严肃的作风,圈粉无数,各种百科知识都能一一解答,张晨亮甚至还和粉丝开玩笑,互动中被粉丝取了“宇亮”、“日照长、雾都浓的男神”的外号。
同时,他还运营着自己的个人微博账号“无限小梁微博”,也经常发布科普鉴别内容,目前粉丝数已达488万。
决定做短视频最直接的原因,是微博流量的瓶颈,张晨亮发现,微博上的科普流量相比前两年在减少,以前转发量超千次的内容现在只剩下百余条,而短视频行业在潮流之下却吸引了不少流量,于是他把目光瞄准了日活用户量达4亿的抖音。
2019年11月14日,发布个人第一支视频,以“无限小亮的日常科普”身份正式加入抖音。
一开始,他只是想在抖音上分享一些日常内容试水,他也有很多顾虑,担心自己的微博粉丝鄙视抖音,自己也不懂如何运营短视频。
张晨亮认为,运营微博和抖音肯定有共通之处,自己之前凭借生物科学鉴定在微博爆红,所以不能放弃抖音,“我不想让自己的网络人格裂开。现在裂缝太严重了,还是要发挥自己的长处。”
在长期观察抖音上的科普内容后,他发现科普内容还没有普及开来,一些有特殊技能的科普创作者已经涌现出来,比如“模特老袁儿”,但各种营销式的谣言视频仍在大量传播,观众需要一个辟谣的角色,而这正是他所擅长的。
而且观众们对世界那些很少有游客去的角落也很感兴趣,爱看抓海鲜、挖山货的视频。张晨亮觉得自己能做到这一切,“因为我经常去国外一些游客不常去的地方,也经常去游客常去、常参观的地方。去野外探险,会让你的科普工作更加专业。”
想好了这些内容方向后,他看到合适的题材就会拍视频,或者发自己拍过的东西,一个人负责拍摄、文案、剪辑、配音,一天就能完成一个视频,更新。时间不是很固定,有空的时候就赶紧做几件,忙的时候可能一个月都见不到人。
渐渐地,“无限小梁的每日科普”在抖音上收获了一定粉丝,一条中科院开放日讲液态金属的视频获4.8万个赞,为首月最高流量;去年12月发布的“瑞士伯尔尼人民每日科普”《在河里行走》引来不少人在评论区讨论,获56.2万个赞。
越来越多的观众向他询问各种生物的问题。张晨亮有些不知所措,于是他逐渐将视频内容改为两个主题:一个是他每天拍摄到的身边的生物,一个是网上热门生物的识别。一般一个视频会结合几个问题,既有国内外的奇葩生物,也有辟谣的科普。
4月17日发布的首期《最近网上流行的生物识别》收获211.7万点赞,播放量超4400万,成为“无限小亮的每日科普”迄今为止最火爆的内容,单个视频就让账号粉丝数量增加100万+。
“无限小光”和水猴要讲的故事
在创建之前,张晨亮从未想到自己会与“水猴”结下如此紧密的联系。
“水猴”是传说中生活在水中、外形类似猿猴的生物,每年都会有很多关于水猴的图片或视频在网络上流传,谣言、传闻随处可见,早在2014、2015年就有人在微博上发文称自己在博客上向《博物学家杂志》询问过关于水猴的问题,不少粉丝对这个话题十分感兴趣。
拍完短视频后,张晨亮发现抖音上有很多“水猴”视频,要么是有人自称拍到水猴,要么就是营销号转发并解释视频。看到视频后,他决定在抖音上再次辟谣。
几段视频过后,观众对各种疑似“水猴”的科普、辟谣的兴趣越来越浓,只要有视频没提到水猴,就会在评论区留言想看水猴、水猴去哪了,甚至在其他用户发布的“水猴”相关视频下,也会疯狂@无限小亮的每日科学,喊他过来围观。
“网友们对水猴很感兴趣,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趁着大家兴奋的时候,我就把水猴做成一个专栏。”此后,张晨亮在每一期《网络热生物识别》视频的结尾,都附上一些科普知识,还不时传出被误认为是“水猴”的案例。
他想通过这个定期的专栏,让大家意识到这件事情有多么荒唐,并把真相告诉观众,“我觉得现在已经2020年了,大家应该都不知道水猴到底是真是假。如果没有人了解,这件事情被曝光之后,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有的人看不起,知道是假的,但不知道假在哪儿,而有的人却相信了,因为没有人站出来说明到底是什么。”
张晨亮对科普内容特别是视频有自己的三点原则和要求:
第一点是“有意义”,他要保证自己说的每句话都是有用的,删掉任何一个字都会影响视频,让观众不觉得枯燥、冗长。
第二点是“社会责任”。他认为,科普创作者应该扮演“开明人士”的角色,对社会热点新闻发声,比如经常被误导的“海市蜃楼”。一些媒体也会效仿,进行报道。有时需要有人告诉他们,这些新闻是真是假,为什么。
第三点是制作有趣的科普内容,让大家喜欢看。“要学会包装知识,不能直接放一堆纸或者实物,这样会让视频很累,观众看不下去。”
科普账号商业化现状:
不批评就是最大的善意
如今,《无限小梁每日科普》也开始商业化运作。
张晨亮主要用这个渠道来推广自己的书,每当视频里提到一个物种,他就会打开这本书进行讲解,还会链接到书中的分享内容。
据抖音新数据显示,《博物君式科普》一书销量已突破3万册,《海怪图鉴笔记》销量达1816套,视频评论区中,经常有人留言说买了博物君的书,不知道适合小朋友看吗。
数据来自
偶尔,他也会接一些商业合作,8月23日,他发布了一则名为《鲨鱼牙齿有什么可怕的?》的视频,其实是电动牙刷的宣传,获得了15.3万个赞。
对于商业品牌合作,张晨亮认为,产品的推广要符合科普内容的逻辑关系,“虽然牙刷和鲨鱼表面上看起来不太搭,但其实逻辑关系是顺畅的。”他谈到鲨鱼牙齿、哺乳动物牙齿,以及人要好好刷牙、一气呵成。
而且张晨亮发现,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用户对商业内容的接受度很高,大家习惯看有小黄车或者促销内容的视频,不同于微博这种吃饭的环境,没有很大的赚钱负担。
不过,即便在相对宽松的谋生环境,他对商业合作依然十分谨慎,“很多东西科普博主不能接受做广告,别人会质疑你到底信不信科普博,还去推广这些东西。”
张晨亮认为,市面上常见的寻求推广合作的产品类型,比如化妆品、燕窝等,并不适合自己推广。“比如洗发水里加了生姜成分,帮助头发生长,涂到头发上反而会刺激脱发。面膜不补水。口服胶原蛋白没用等等。不批评就是最大的善意。”
他也做过几次直播,但基本不卖产品,要么是抖音活动,要么就是介绍、推荐自己的书。
六月现场录音
数据来自
在他看来,自己并不适合做直播,每次直播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哪怕不停地介绍书籍,也讲不完一个小时,说这说那总担心跑题,“再说,我也不是那种每天准时直播,赚几百几千块小费的人。”
不管科普圈红不红,我红就够了
做了几个月的短视频,张晨亮积累了一些经验,尤其是在语言方面。他的配音速度提高了,能找到观众能接受的笑料。一句一句地录制剪辑的方式也更适合他的风格。
但他还是没有找到制作视频的“熟悉”规律。比如,他还没想好如何给视频起标题来吸引更多观众。现在的标题都是系列题材,他觉得观众不会知道里面讲的是什么。你在说什么。
去年12月7日,“无限小亮每日科普”发了一段关于“螃蟹最爱老婆”的辟谣视频,发了好几次后被抖音屏蔽,只好放弃发,请观众去微博看。后来张晨亮才搞清楚,是因为视频里提到了“交配”这个词,这是抖音上的敏感词。
之前还有一段澳洲袋熊拉方形便便的视频,也被屏蔽了,因为不鼓励发与便便相关的内容,怕引起不适。像这样踩过很多敏感词,他才渐渐搞清楚,哪些不适合发在上。
“但在抖音上做科普可以更有效,如果能提前筛选出大家比较关注的生物,并进行解答,会更容易爆红。”张晨亮坚信,“视频化是未来几年科普的一大趋势,不仅能讲故事,还能清晰生动。”
他还建议熟悉科普的创作者做短视频,一些大V已经在哔哩哔哩、抖音等平台玩转自如,也有大量的科普作者因为难以适应从文字到视频的转型,门槛问题而选择转投短视频,最终选择放弃。
“现在很多老手都不拍视频了,新人也不多了,网络没有前几年那种科普氛围和环境了,2014年、2015年科普明星层出不穷,科普明星很多。”
张晨亮发现,今年几乎所有视频创作平台都在推广知识创作者,知识领域成为最受关注的内容赛道之一。但他始终觉得,平台推荐和内容热度是两回事,就算不推广,内容质量也要扎扎实实。“不要管它在科普圈是否火,人们关注不关注,只要你热度够高就够了。”
谈及未来在抖音上的内容规划,除了继续探索“无限小亮的日常科普”的视频风格外,张晨亮还计划在个人抖音账号上推荐每一期新出的《博物杂志》,每月发布一期新内容出来拍视频介绍杂志里说了什么,之后再把共享单车挂起来。
因为对他来说,杂志依然是他的主要业务,虽然杂志是夕阳产业,但依然是他日常工作投入最多的领域,“杂志里充斥着最实用的硬核科普,如果能用视频来辅助杂志销量上升,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希望可以鼓励大家重新养成买杂志的习惯。”
ps.以下是本期抖音明星涨粉榜,如果觉得不够的话,请登录新帮旗下抖音全场景AI数据平台“新豆”()查看各分类抖音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