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正在敲击“空心鼓”。
铁皮玩具。
老人和他的孙子正在商店里玩耍。
一对祖孙俩正在玩“弹力软轴乒乓球训练器”。
老年玩具店里很多商品的尺寸都很大,有大号扑克牌、大号跳棋、内置放大镜的阅读灯,就连店招上的字体也是隔壁店招牌的两倍大。
在北京通州开了一家名为“老人玩得开心”的玩具店后,41岁的老板宋德龙打开了一扇老人世界的大门。附近的老人经常来光顾店里,他们大多带着子女在北京定居。他突然变成了一个倾听者,有的顾客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他记得熟客的名字,也记得他们最近的烦恼。一位顾客总是用店里的搪瓷杯喝水。久而久之,这个杯子成了他的专属。
一位60多岁的顾客在结账时输入金额时不停嘟囔,宋德龙看到顾客输入的金额是“”,这是她的支付密码。
宋德龙特意选在2020年10月25日,也就是重阳节当天进行试营业,第一位顾客是一位50多岁的居民,他想给88岁的家人买一款“无脑”玩具。
几个月来,一些老人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买小时候玩的“滚铁环”。也有不少人来给长辈买玩具。一位年轻人来这里,是想给95岁的爷爷买生日礼物。不过,也有人只是来这里坐坐。
59岁的曹海晨不喜欢玩,只喜欢坐着。“这里人多。”他解释道。
开玩具店之前,宋德龙从事广告销售工作,除了卖玩具,他还希望把店打造成“老年人的星巴克”,形成一个像星巴克咖啡店一样有标志性形象的公共空间,让老年人可以主动聚集。
市场
早在2010年,宋德龙就有了开一家老人玩具店的想法。当时,他正在为某电视台的老年专栏寻找广告主,发现市面上的老年用品多为保健品、药品、生活用品等,唯独缺少玩具。
2019年年底,宋德龙注意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项数据:中国大陆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30万人,占比18.1%。他觉得自己“已经等不及了”。
开店前,宋德龙咨询了很多人,“很多人都看好这个事情。”他在网上搜索,发现其他地方也有老人玩具店,但玩具种类只有几十种,他觉得有市场。
他在国内找不到专门生产老人玩具的厂家,只能在网上搜索“中国古典益智玩具”、“老人以前玩的玩具”等关键词,寻找合适的商品,从3000多家厂家进货,玩具种类多达400多种,分为“怀旧”、“益智”、“生活实用”等20多个类别,摆放在5个货架上。
家住北京西五环附近的郑先生,今天特意驱车很久,带着89岁的母亲来买玩具。郑先生说,母亲在家呆久了心情会烦躁,想买点玩具给她打发时间。
为了寻找老人玩具,郑先生去了一家老年用品店,但店里只卖轮椅、拐杖等生活用品,另一家“老年生活馆”只卖鞋帽、金饰、护肤品等,他还去了好几家“养老站”咨询,得知货品是从一家儿童玩具店进口的,直到后来,他才在网上搜索到宋德龙的店铺。
广东一家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在北京出差,看到新闻里提到的这家玩具店,便前来购买玩具,买了8种玩具,有考验记忆力的“记忆棋”“钓鱼棋”,还有一些需要动脑筋才能解锁的“钥匙”。
虽然经常有人买玩具,但宋德龙粗略算了一下,开业至今,日均销量20台,收入只够支付一半房租。国内对老年人玩具的认识还不够,一些路人还以为这是麻将馆、老年人活动中心,一进门就问收费标准,甚至有人以为这里卖的是老年人情趣用品。
“市场需要培育。”为了宣传门店,他组织附近社区的老人参加游戏比赛,并联系通州区社工协办,最终投壶、室内高尔夫两项赛事共有70人参与,奖品是找厂家赞助的物品,包括智能手杖、挠痒器、大扑克牌等。
天
开店前宋德龙就已经想好了,这里不只是卖玩具,还要给老人提供一个放松的场所。店里常年有免费热水和茶水,老人可以玩玩具、下棋、打台球、打室内高尔夫。地砖都是防滑的。常客们有的在接孙子放学后过来玩一会儿,有的因为无聊一天来三次,有的来打台球后就回家照顾孙女。85岁的方淑琴喜欢一次下两三个小时的跳棋。
她是吉林人,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黑龙江佳木斯一家造纸厂工作,丈夫因病去世,退休后,1993年来到北京帮忙照顾寄居在哥哥家的父亲,后来三女儿也定居北京,她也在这里扎下了根。
她坐不住,以前北京每开通一条地铁线路,她都会去看看经过哪些站。她也经常以观众身份到电视台“凑热闹”,至少每周一次。节目录制场地遍布北京城,她坐着公交车跑遍北京城,最远的地方是大兴,坐公交车要两个小时。她甚至在观众中结交了朋友,观众经常送她蔬菜水果。她出国旅游,去过10个国家,在各大旅游景点拍的照片都保存在手机里。
但从前年开始,她发现腿脚越来越不灵活了。以前总听人说“腿先老”,她却不明白。现在站一会儿腿就疼,走几步就累,她开始害怕一个人走路。搭公交车、去电视台当观众的习惯也停了。
2018年,女儿和女婿陪孩子去西班牙训练足球,从此再没回去。她一个人住在140平米的房子里。孩子出钱请保姆,一个月4000多元,她觉得太贵,干了半个月就把保姆辞退了。保姆也被辞退了。
女儿在网上寻找房客,希望能留下来陪伴。房客是个每天早上很早出门、晚上很晚才回家的女孩。方淑琴感叹“有了陪伴,却见不到他”。一年后,房客也搬走了。
她大部分时间都闷闷不乐。有一次,她和小区邻居聊天,听说邻居有个20多岁的女儿,单身。她就打电话让30多岁的孙子从天津过来,约两个年轻人见面,但后来就没了下文。她就去中山公园找对象。总共给孙子介绍了不下10个人,但都没成功。
玩具店开业后,她就成了常客。
曹海晨原是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人,是一名电工,后来带着儿子搬到了北京。但他总觉得北京不如香河。香河小区离农贸市场很近,比较安静。这里的房屋都靠近主干道,车来车往,晚上车流不断。
他很怀念香河:社区有老人活动中心,可以打麻将、下象棋、打乒乓球,居民们经常串门,每逢节假日,物业都会组织活动,正月十五猜灯谜、端午节包粽子等,还组织了两次免费短途旅游,目的地包括密云水库、八达岭长城、白洋淀等。
曹海臣来到北京,谁也不认识,也没地方可去。为了打发时间,他每天吃完早饭,就到大运河边散步,这一走就是四五个小时。走累了,就出去见人,钓鱼,“看热闹”。
曹海晨至今怀念以前农村的生活,那时人与人之间很亲近。“如果你和老伴都在外地工作,孩子肚子疼,你也不用操心,有人送你去医院,你再回来,再找孩子,都是很自然的事情。这里没有人情味。”他晚年的理想生活是留在山里,养几头牛,天亮就放牧,晚上再回来。儿子带他出国旅游,他吃不惯外国菜,总觉得哪里都比不上家乡。
他喜欢游泳,儿子花了6000元给他办了健身房的会员卡,健身房就在楼下,但他只去过两次,泳池里人山人海,男女老少,让他很烦,健身房的跑步机也不习惯,太无聊了。”他宁愿去水渠边散步。
孩子
老人很喜欢和宋德龙聊天,和孩子聊不来的事情,都能聊得来。曹海晨来北京照顾孙子,但37岁的儿子不愿意生孩子,他极力劝说,但儿子说养一个孩子太累了。
曹海晨见劝不住儿子,只好着急了。“老人都想有人看坟,至少能留个孩子世世代代看坟。”他在玩具店里说道。
“来北京的人,都不想再当‘守墓人’了。”58岁的王淑英说。王淑英经常带着孙女来店里。她是河北沧州人,从孙女出生起就一直在北京。一转眼,我的孙女都快3岁了。
她偶然看到这里有一家玩具店,每天晚饭后都会来这里逛逛,有时玩玩投壶、纺手帕,人多的时候,她就玩玩扑克、跳棋。
很多家庭都会请保姆,但王淑英没有让自己的孩子请保姆,自己照顾孩子、做饭、打扫卫生,能照顾孙女让她很自豪,“我的孙女一点问题都没有,现在都长到两岁多了”。
王淑英的心愿是再要一个孙子。在她家乡,受传统观念影响,有男孩的家庭在村里很自豪。没有男孩来“传宗接代”,“就觉得抬不起头”。产假等福利都很好,但儿媳妇不愿意生,说操心一个孩子就已经够累了,没精力养两个孩子。儿媳妇还说,以后孩子的教育你也管不了。她听了无语。
因为此事,她暗自困扰了一年多,“每天都不开心”。
她有一个女儿在保定,她劝女儿生二胎,现在女儿经常跟她说养孩子好累,一有情绪就跟她诉苦,有一次还哭着说自己“累死了”。
她不敢再劝儿媳生二胎了,以后儿媳妇肯定会怪她。
曹海晨降低了要求,他希望儿子生个孙子或者孙女,以前在外面当电工还是在家当电工,都是他说了算,现在年纪大了,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老了。
他说:“我儿子很孝顺,但我现在说的话不算数。我的话只是在占地方。”
曹海臣和儿子住在同一栋楼,经常一起吃饭。儿媳妇口味清淡,曹海臣看不惯,总喜欢把咸菜配粥吃,儿媳妇总抱怨不健康。曹海臣买来酸菜,切成小碗,放在抽屉里,他会偷偷拿一些,或者等他们吃完饭再吃。他不想因为这件事和儿媳妇闹矛盾,怕影响小两口感情。
两代人生活在一起总会有摩擦。孙女5个多月时,王淑英曾用小勺刮苹果给孙女尝,儿媳认为孩子还小,只应该喝奶。王淑英没有争辩,她有自己的一套——儿媳在家,她听儿媳的话;儿媳不在家,她就我行我素。
时代
方淑琴一个人生活自得其乐,但身边却没有人,这让事情变得不方便。有一次,她试着操作家里的洗衣机,但是不工作,她想找孙子帮忙,但找不到微信,她打电话给孙子,孙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她教她用微信找远在西班牙的女儿帮忙。她点了10多个程序才找到微信,她用手机对着洗衣机和女儿通话,最后发现排水阀没有打开。她觉得自己越来越落后了。有一次,她出门时看到一个小女孩穿着米色上衣和白色裤子,她也想买。但当听说女孩是在网上买的时,她就担心了——她不会网购。
家人没有教她使用手机支付,担心她操作不好。购物时,她担心有些优惠只有用手机支付才能享受。“你说我现在还不会用,但未来90%的人都会有手机支付,我们剩下的那一小部分怎么办?”
手机上她只用今日头条和微信,喜欢看国际新闻和健康相关的微信公众号,看书时戴着400度眼镜和放大镜。有一次,方淑琴在手机上看到一篇导购视频,她跟着视频学,但看久了就忘了,她又不会玩,就想问问人能不能把教学内容打印出来,就去书店买了。“今天忘了看,下次记得。”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晨曦在《老年人的数字鸿沟》论文中指出,老年人对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生活的掌控能力下降,将导致新的社会排斥和不平等,比如老年人更容易成为网络谣言的传播者、网络诈骗的受害者等。
方淑琴经常接到陌生人打来的电话,一个销售人员给她打电话,介绍郊区一家养老院,她坐上对方的车一看,原来是一家蜂场,几百名老人被领进一间屋子,正在推销蜂王浆产品。说话人说,分厂建在新疆,靠近“和田玉开发区”,然后拿出一颗大玉白菜,称不到两万元。
方淑琴用信用卡支付了5000元,买了四盒蜂王浆和一根白菜。回家后,她向楼上楼下的邻居夸耀自己发财了。几天后,她想想都觉得有些难过。每月的退休金只有3350元——他要求退款,钱全额退还。
她曾收到保健品公司的产品说明书和广播,其中有声称降糖减脂的“紫苏中药油”,“专门研制”的“东阿首创中药长寿秘方阿胶”,还有“能逆转和预防致命疾病的‘女娲神草复方绞股蓝营养餐’”,方淑琴花4000元购买了4盒能逆转和预防致命疾病的“女娲神草复方绞股蓝营养餐”,喝了一盒后觉得味道不对,就把剩下的三盒退了回去。
宋德龙也遇到过这样的推销员,对方是大连一家保健品公司的销售经理,想跟他合作,在店里租一块场地,定期给老人讲课,最好把保健品的名字也挂在店招上。宋德龙拒绝了,称自己的定位很明确,就是卖老人玩具。
未来
在玩具店里,老人们会谈论未来——如果有一天自己卧床不起,无法行走,该怎么办?
方淑琴曾自己找过养老院,在超市里收到养老院的传单,跟着对方的车去看,一楼是新装修的房子,6万块钱可以住5年。女儿们轮流征求意见,觉得不太靠谱,让她别上当受骗。后来,朋友给她看了另一家养老院的视频,老人唱歌拉手风琴,她很羡慕,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老人不值这个钱,这样的养老院每个月的费用肯定很高,于是也没再打听。
69岁的白桂雨不敢想这个问题,他从未结过婚,独自住在玩具店对面的小区,在这里买了一副大扑克牌和一个串珠手工包,他其实不需要玩具,但他认为老板开店不容易,消费也是一种支持的方式。
白桂雨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发明创造”。他说,自己曾设计过飞机发动机模型,获过奖;还设计过治沙专用设备,但因资金不足中途放弃;还发明过不吸水的泳衣,申请了专利,但因无法销售,还要缴纳专利维持费,于是取消了专利。
白桂雨年轻时在北京星海钢琴厂做乐器修理,由于种种原因,他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如今他快70岁了,经常看电视上的老年人相亲节目,发现很多老太太找对象都有物质要求,有的说要先给儿子买房,才能过日子,白桂雨觉得这个社会越来越注重物质,对找对象没什么期待。
白桂雨对自己一辈子单身感到有些遗憾。他在博客中写道:“我追求幸福,一生追求幸福,最后却成了幸福生活的旁观者。”偶尔,网友们喊他一声“爸爸”,他“高兴了好几天,不知道为什么”。
但回忆起这些年,白桂雨觉得很充实。他家里有七八个摄像头,记录着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他在家里种了西瓜、冬瓜、葫芦,绿色的藤蔓已经爬满了阳台的栏杆。
过去几年,白桂雨经常在问答网站上回答问题,大多是电力知识方面的问题。2010年,富士康14名工人跳楼,他感到非常难过,想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于是就想到了上网回答:“不管他问什么问题,我都会用我的知识去帮助他。”
6年来,白桂雨回答了2.2万多道问题,获得了平台赠送的指甲刀、U盘等很多奖品。后来,他找不到登录密码,便不再回答问题。
白桂雨担心自己走不了路怎么办。有一次,他在洗澡时摔倒,头撞在马桶盖上,晕了过去,后来被淋浴的冷水烫醒。之后,他在卧室门口设计了一个自动报警器,如果你动不了,只要24小时不打开卧室门,它就会自动给你的亲人打电话。但设计出来之后,白桂雨却心灰意冷,“这东西是给你死后准备的,你不觉得烦吗?”
白桂雨还在阳台上装了摄像头,想着以后不用动,用摄像头就能看到外面。他前前后后买过很多摄像头,但都不满意,因为看得不够远,不够清晰。最便宜的摄像头才五六十元,最贵的要七八百元,最近买的这个,能让我透过窗户看到300米外居民楼里的人。
方淑琴给白桂雨出主意:把摄像机对准屋子,把屋内的情况播给外面的人看。“等人们看到老头子今天没动静(就会进来找你)。”话音刚落,几位老人就哄堂大笑起来。
独居的白桂雨越来越注重维护邻里关系,他和社区里一个电脑修理工成了好朋友,每次灯泡坏了、电脑坏了、花盆搬不动了,他都会找修理工帮忙,修理工还经常送礼物,女儿会买些零食。
还有养老院主动找宋德龙谈合作。一位自称是天津某养老院“营销总监”的人士主动找宋德龙引荐客户,承诺每月赚10万元。此人称,养老院很高档,医疗设备先进,免费体检,输血可以让老人年轻化,输血费10万元。宋德龙听说老人被骗输血,便把对方打发走了。一家知名养老院称,他们正在打造“旅游养老院”模式,希望宋德龙能给老人介绍自己过往的经历,以便从中抽取佣金,但遭到拒绝。
宋德龙把全部心思都放在找玩具上,暂时还没找到老人会感兴趣的产品。店里有一款智能手杖,能发光、能播放音乐,老人摔倒了还能报警,他觉得应该会卖得好,就贴了海报。他还试过买一款手掌大小的充电宝,能暖手、能照明、能玩小游戏,但也没人买。
店里最畅销的产品是35元的弹力软轴乒乓球训练器。这个玩具不占地方,盘子大小的金属底座里插着一根高弹力的软轴,轴的顶端插着一个乒乓球。买回家给孙子们玩。
有顾客跟宋德龙商量,说自己家里有乒乓球,直接买球杆可不可以?
很多老人舍不得花钱,他们说:“不管你标价多少,他们都会嫌贵。”就连标价10元的玩具,也有人讨价还价。
宋德龙经常需要教顾客玩法。他发现,大多数顾客都想买“容易”玩的玩具。他给很多人介绍了一款比较复杂的玩具,但老人玩了一会儿却玩不成。方淑琴刚到店里时,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她跟着老板学玩“九连环”,第一天学会了,第二天就忘了。
有顾客还建议设两张麻将桌,宋德龙称,麻将随处可见,打的时间长了对身体也不好。
一些不属于玩具店的物品也出现在店里,比如茶壶、旧卡带等。方淑琴从家里拿来没用过的手镯、耳环,让宋德龙帮忙卖,“没人买的话,就放在这里。”白桂雨拿来几本广播杂志,“有兴趣的顾客可以翻看看看。”
宋德龙希望自己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更多的人开老年玩具店,老年人的娱乐需求得到更多关注。他计划开一家网店,拓展更大的市场。他已经想过注册一个视频账号,直播店里老人的聊天,让更多人关注老年人的生活。今年春节,他计划照常开店,店里的花鸟鱼虫需要照顾,一些老人,没有子女在身边,也可以像往常一样在店里玩耍。
(原标题:《爷爷奶奶的星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