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苔是塑料制品”视频谣言持续发酵。23日,记者从当地多家受影响的海苔加工企业获悉,生产厂家、经销商及终端超市已向公安机关报案。目前,两名散布谣言的人已被查明身份,相关证据已收集完毕,一旦立案绝不宽大处理。
▲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在紫菜包装车间进行现场检查
据悉,谣言视频导致阿依宝等品牌厂家将多家连锁超市货架上所有产品下架,造成巨大损失。经销商慌了,不敢下单,导致海藻产品滞销,不少经销商打电话要求退货。保守估计,此次事件将给晋江及福建海藻行业造成近亿元的损失。业内人士担心,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止血,负面影响将不断扩大,甚至影响福建沿海数十万渔民的生计。
实验揭示真相
22日,记者来到海藻密集的阿伊瓦,对海藻进行了“非人性的破坏”,以证实它的真实身份。
▲海藻被烧毁后
▲塑料燃烧后
律师意见
网络传播谣言,当事人需要承担哪些责任?记者近日咨询了福建金贤律师事务所律师黄英贤。黄英贤告诉记者,《刑法修正案(九)》已于2015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难、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虚假的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次新修改的法律增加了许多新的规定,比如将在微信、微博上发布虚假新闻等九种常见行为纳入刑事处罚范围,以前这些违法行为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但以后只要被行政处罚,就一定会被追究刑事责任,留下极其耻辱的犯罪记录。
黄英贤提醒网民,微信、微博、论坛等平台的信息量相当大,如果网民为了博取关注或点击量,不加筛选、不加思考就盲目转发信息,也可能违反这一规定。
网友心声
连日来,媒体持续关注“塑料海藻”事件进展,网友纷纷指出,必须“严惩幕后主谋”。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看到很多版本了,其实仔细想一想就知道是假的,但让人气愤的是,有些人明知是假的,还是会转发。“保鲜膜吸水不会膨胀,这是生活中最基本的常识,什么都不懂就传播谣言,别无知,会让人笑死。”有网友还从规范食品市场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谣言止于智者。”
消费者也因为国内食品市场屡屡造假而产生不安全感而心生疑虑。个人认为,如果食品市场不规范,国家不加大打假力度,遭受此类危害的将是更多的正规厂家。”
昨日,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人员开展紫菜专项检查,对受“塑料紫菜”谣言事件影响的紫菜企业进行现场抽检,将样品带回实验室检测,并核查相关票证索取、存放等相关资料,以及验收记录等。通过现场检查,未发现企业存在混入塑料或塑料制品的情况。
▲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在紫菜包装车间进行现场检查
▲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在紫菜包装车间进行现场检查
昨日,执法人员对受影响的4家企业进行了检查,分别是阿一娃食品有限公司、富利来食品有限公司、三元食品有限公司、仙之汇食品有限公司。这4家企业均为紫菜加工包装企业。执法人员除了详细检查企业合法性、进货检验、票证索取制度等情况外,还深入包装车间,检查现场环境卫生、包装流程等情况,还进入仓库随机拆包,对紫菜质量进行现场“把脉”。
“我们这次会随机抽取4个批次的样品,带回福建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测,主要针对重金属和塑化剂等危害人体安全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看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生产监管科科长闫金贝说,“在以往的例行检查和监督抽检中,我们从未发现海苔添加塑料。”
我们的祖先在制作紫菜的时候,第一次遇到这么离谱的事情。
“我们现在每天接到60多个电话,大部分都是外地的,对海苔的质量提出质疑。一些与我们合作多年的超市顶不住舆论压力,要求我们先把海苔下架。这不仅对我们品牌的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造成了很大影响。这一切都是最近网上流传的“塑料紫菜”视频引发的不负责任的恶意污蔑造成的。”三元食品公司负责人陈斌心痛不已。该公司从事海苔制品20余年,平均每个月在全国各地销售海苔100多吨。“我们希望检测结果能尽快出炉,让消费者了解真相”,他说。
随后,陈斌还做了手撕海藻和火烤海藻的小实验。装袋的海藻因为已经充分烘干,所以很脆,有股海洋的味道,用手很容易撕开,撕开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海藻掉落,再加上海藻残渣。海藻并不容易点燃,打火机点燃后会冒出少许白烟,很快就熄灭了,散发着淡淡的海藻烧焦的味道。
▲三元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斌在做实验
“视频发到群里的时候,我们群里很多紫菜行家都以为是胡说八道,当笑话看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消费者相信,很多祖传做紫菜的行家都表示自己也是傻子。这么离谱的事,还是第一次碰到。”仙之汇公司品控经理黄碧月无奈地表示,紫菜和塑料其实很好区分,不管是手撕、火烧还是泡水,两者都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口感,“可能有些紫菜韧劲大,咬不动,这跟紫菜的生长期、品种有关系,也可能是紫菜是4水、5水,就是‘老’了点。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当真。”
仙之汇公司总经理李永忠分析,从经济价值上看,紫菜本身不值钱,且外形薄而细,食用时容易区分。用塑料来造假成本高,被发现的风险大,而收益却不高,意义不大。
据了解,晋江目前已掌握65家紫菜加工、包装企业的证据。“通过现场检查,没有发现企业掺假、使用塑料、塑料制品的情况。具体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检测数据预计在一周内出炉,届时我们会在报纸上刊登。”闫金贝说。
海藻有“身份证”,来源可追溯
为了更加真实的了解海藻的加工流程,昨日,记者在爱宝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江的带领下,参观了爱宝的仓库和生产车间。
“我们的仓库是2015年投入使用的,是恒温库,温度控制在15到18摄氏度之间。如果库温过低或者过高,出库后温差过大,容易导致产品受潮、变质。”李志江告诉记者,为了做出优质的产品,爱伊宝的原料海藻含水量严格控制在6%左右,远低于国家规定的14%的标准。产品进车间加工前还要再进行检测,确保产品全部合格。
据悉,海藻的采收期为每年9月至次年3月左右,因海域不同、季节不同、烤制工艺不同,导致产品品质有所差异,需要给每一份原料贴上“身份证”。
▲阿依瓦海藻原料标签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所有的原材料都有标签,每个供应商都有自己的编号,并填写生产日期、类别、水位、规格、重量等数据。这些数据都会录入我们的生产系统,加工后的产品就可以根据生产日期和编号追溯产品信息了。”李志江说,不仅如此,根据生产日期和编号,还能清楚了解到产品是谁供应的、卖到了哪里。
(晋江经济报记者:林文静、秦越、王文通、叶旭毅、董彦军,文图由叶旭毅编辑)
相关链接:
领导说,请点击一个
,编辑工资涨了50美分!
投稿及提示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