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自人民网-国际频道
人民网阿布贾3月13日电(记者 姜轩)“因为你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起祈祷……”,一首由尼日利亚华星艺术团小伙子吉米作曲、演唱、团长倪梦晓填词的歌曲《为中国祈祷》。音乐视频一经上传,便在互联网、微信朋友圈以及抖音、快手等热门软件上获得热烈好评。
短片穿插了不少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感人瞬间。吉米身着红色唐装,带领华星艺术团成员用中英文深情演唱,集体表达对中国抗击疫情的坚定支持。
谈及创作初衷,曾经对音乐舞蹈一窍不通的商人倪梦晓说,“华星艺术团的成员能歌善舞,人才济济,都对中国充满感情。当听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大家心情十分沉重,表达了想为中国做点事的愿望。”
2014年至2016年就读于苏州大学的吉米,亲眼看到尼日利亚华侨华人心系祖国,积极响应尼日利亚华侨华人总会的号召,助力祖国抗击疫情,踊跃捐款捐物;看到中国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救死扶伤。有着极高音乐天赋的吉米再也坐不住了,他想创作歌曲,用歌声表达自己动人的感情。他和倪梦晓一拍即合。
“我们不断创作、修改、重新录制,最终做成了一首大家喜欢的歌曲。我们希望用发自内心创作的音乐为中国祈祷,表达华侨华人对祖国的牵挂和尼日利亚朋友对中国的真挚情谊。”倪孟晓说。
在创作过程中,Jimi感慨万千,Jimi由衷地说:“回想起中国大学对我的影响,我觉得中国人都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就像倪队长一样,用善良的心改变了许多尼日利亚人的生活。上帝一定会保佑他们的!”
听着专业的歌词和音乐,看着专业的MV,很多人可能以为这应该是一支专业的艺术团体。但其实,他们都是倪梦晓公司的员工,都是边工作边学习中文歌舞的中国文化爱好者。然而,在拉各斯这个非洲最大单体城市、人口超过2000万的城市,华星艺术团早已声名鹊起。
故事不长,2003年,倪孟晓来到尼日利亚打拼。和很多华侨一样,他从外贸做起,开办了鞋厂,后来又开办了造纸厂、农场。闲暇之余,他和一些喜欢中国歌舞的青年男女一起唱歌跳舞。后来,每次工厂开工,工人们总会央求他打开喇叭。大家都喜欢在中文歌曲的伴奏下快乐地工作。
于是从2006年开始,每天固定时间播放中文歌曲。《一剪梅》《小苹果》《中国心》是他们最爱的歌曲。通过对比MV、舞蹈视频,他们一起欣赏、一起学习。看到大家的热情,倪梦晓决定干脆成立一个歌舞队。经过不断的探索、积累和交流,他们不仅自娱自乐,还经常被邀请参加各种重要活动。他们的舞狮队成为很多场合的开场标配。从不专业到近乎专业,他们逐渐被认可。2017年6月13日,歌舞队被国务院侨办正式授予“尼日利亚华星艺术团”称号。在去年连续开展的“走进尼日利亚校园文化活动中”,艺术团每周至少走进一所当地中小学,连续演出交流30余场,在尼日利亚当地中小学掀起了“中国风”,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深种在孩子们的心里。
倪孟晓说:“不同国家之间可能会有语言障碍和文化交流,但舞蹈、歌唱等艺术是世界性的,能迅速拉近中国人与当地民众的距离。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充当中非文化交流的使者。”
“我在尼日利亚工作生活了16年,我下属的公司现在有300多名当地员工,结识了很多很好的黑人朋友,从他们身上我了解到和学习到了非洲人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乐观、宽容、不记仇、活泼。”在尼日利亚生活得幸福自在的倪梦晓说,“他们也在和我们中国人的交往中,了解到中国人的正直、慈善、原则和和谐相处的智慧。”
倪孟晓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国内疫情初期,他还担任尼日利亚中商企业协会会长、拉各斯华人援助基金会副主席,通过自己创办的“西非华人之声”和各类华人微信群发出募捐倡议,很快得到了尼日利亚十多个侨团(社团)、侨领和同胞的积极响应,最终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66.7万元。
在尼日利亚,不仅高层领导人,而且总统和普通民众都通过这次疫情让中国人感受到了他们对中国发自内心的关心和支持。布哈里总统专门发表讲话,表示愿同中国坚定站在一起。尼日利亚众议长巴贾比亚米拉向栗战书委员长发来慰问信,表示中国在困难面前展现出的巨大勇气、坚韧、牺牲、奉献和创新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尼日利亚外长、卫生部长、参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众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甚至总部位于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的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委员会主席等均纷纷发声,对中国抗击疫情表示高度评价和坚定支持。
驻尼日利亚大使周平剑曾撰文,由衷敬佩“尼日利亚铁打成钢”。中尼虽然相隔万里,但两国人民心心相印。“我想说,中国之所以强大、坚韧,是因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相信中国能战胜一切,继续作为照亮人类未来福祉的灯塔。祝福中国和中国人民!”吉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