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1300万视障人士,其中600万视障人士拥有智能手机,86%的视障人士手机上安装了10个以上的APP,互联网已经成为视障人士融入社会的一个非常关键甚至唯一的渠道,如果IT产品的信息无障碍建设不完善,就等于把整个世界都封闭在视障人士的视野里……
孙涛和同样患有视力障碍的妻子王瑞在家里使用智能手机。王瑞喜欢用“全门K歌”和“唱吧”等应用程序在家唱K,她可以通过摇动手机听到歌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视障IT工程师蔡永斌在电脑上玩《拳皇97》。(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尹萍萍摄)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尹萍萍、雷坤
实习生 刘玉兵
今年春节后,孙涛的生活就因为一件小事变得尴尬起来:他的支付宝不能用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支付宝不能用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直接用现金就行,最多找零麻烦一点。但对于孙涛来说,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他看不见,分不清纸币的面值,他是一个视障人士。
所谓“无法使用”支付宝,只是针对部分视障人士。支付宝版本更新后,安卓版支付宝密码键盘不再支持读屏功能。依赖读屏软件使用各类手机APP的视障人士无法输入密码,也就无法再使用支付宝。
孙涛打电话给支付宝客服反映问题,客服第一反应是:“啊!你是瞎子吗?你会用支付宝?怎么用?你也是用触屏手机吗?你是怎么找到我们手机号的?”
孙涛并不觉得被冒犯,他已经习惯了他们的“无知”,毕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视障人士的机会很少,很少去思考视障人士的生活是怎样的,更难以想象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孙涛在家里使用智能手机,视障人士使用智能手机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iOS系统中的“”和安卓系统中的“”都是支持手机读屏的辅助功能。
600 万盲人使用智能手机
视障人士用手机不是为了看,而是为了听。他们还会用微信聊天、刷朋友圈、在饿了么、美团订餐、在淘宝购物。
烈日炎炎下,戴着墨镜、穿着短衫的李重阳站在缸瓦市汽车站等车。和身边的大多数人一样,他正玩着手机打发时间。如果你在这个时候从他身边走过,你不会注意到他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更难以想象这个年轻人从出生到现在25年,根本没见过世面。
但他比一起等车的人更清楚公交车什么时候到,因为他在手机上安装了一款名为“公交e路通”的APP。刷新APP后,他就会知道最近的一班公交车将在5分钟内到达。公交车到站后,APP还会告诉他,快到站的公交车是他要乘坐的603路。
在安装该应用程序之前,乘坐公交车对李重阳和他的同事来说似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重阳对《新华每日电讯报》说:“通常一个车站会停靠多条公交线路,但站牌上没有文字,所以你不知道哪趟车会来。”
连叫出租车都让他们尴尬。“我们看不清哪辆是出租车,即使旁边停了车,我们可能还是伸手去叫车。司机不知道的话会以为我们疯了,或者在捉弄他们。现在,我手机上装了打车软件,我会提前给司机打电话,告诉他我在哪里,我穿了什么衣服,司机就会停在我前面,帮我上车。”
在这些旅游APP的支持下,李重阳现在不仅可以自己外出,还可以自己出差。在北京家门口采访5天后,李重阳通过微信给记者发来了自己的位置: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怀宁路,去朋友开的艺术培训班帮忙。
视障人士使用手机不是为了看,而是为了听。以苹果手机为例,在“设置”中选择“通用”,点击“辅助功能”,进入后第一个选项就是“”,就是读屏功能。开启后,手机可以读出你做的每一个触摸操作,以及你点击的具体内容。安卓系统也有类似的读屏功能,叫做“”。
上述与旅行相关的APP,只是李重阳手机上安装的120多个APP中的一小部分。借助读屏功能,他还可以用QQ、微信聊天、刷微博、刷朋友圈、在饿了么、美团订外卖、在淘宝买东西(看不清图片的话,可以看参数、看评价)。此外,他还用“大智慧”“同花顺”投资股票、理财,用“全民K歌”“唱吧”在家K歌(摇一摇听歌词);还记健身记录,看看今天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卡路里……
“就像打开了一扇国门!”李重阳的妈妈这样描述儿子熟悉电脑和智能手机后的生活变化。虽然视力没问题,但毕竟年纪大了,李重阳的妈妈难免会遇到手机使用上的问题。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是儿子教会了她怎么用,帮她解决问题。儿子还经常用京东、永辉等超市的商品给他买菜,这是李重阳妈妈以前不敢想的事情。
中国有1300万视障人士,李重阳是其中一员。他并不特殊。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提供的《中国视障网民基本情况报告》显示,中国拥有智能手机的视障人士有600万;在受访的视障群体中,86%的视障人士手机上安装了10个以上的APP。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APP上的每个控件都能清晰读出,让视障用户轻松看懂、操作。国内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在无意识地支持,没有按照一套无障碍的逻辑去发展。
比如,启动读屏功能后,打开一款人们经常使用的外卖APP,触摸首页上的某个图标,读屏功能无法读出“美食”、“电影”、“每日特价”、“超值外卖”等图标上显示的文字,而只能发出“咔哒咔哒”的触摸声,对于视障人士来说完全无法使用。
例如,启动读屏功能后,当你打开门户网站的新闻客户端,触摸新闻标题时,读屏功能无法读出标题内容,而只能读出新闻来源和发布时间,如“央视新闻”或“1小时前”等;当你点击代表“分享”、“刷新”、“返回”的图标时,读屏功能会读出“按钮”。
“其实这个新闻客户端之前是可以阅读的,但版本更新后就无法阅读了。”李重阳告诉记者,版本更新后无法使用,是视障人士使用电脑软件或手机APP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孙涛提到的支付宝密码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李重阳手机界面截图,他安装了120多个APP。据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提供的《中国视障网民基本情况报告》显示,92%的视障人士拥有智能手机,其中86%的视障人士手机上安装了10个以上的APP。
让盲人也能“看见”表情符号
在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当你在微信上向视障用户发送“笑嘻嘻”的表情时,读屏功能会读出:“XX说:笑嘻嘻”。
在孙涛的日常生活中,和大多数人一样,他用支付宝给手机充值、银行转账、交水电煤气费、淘宝购物,大大减少了他出门办这些日常琐事的麻烦。现在,他经常用支付宝完成线下支付。“以前在便利店买东西,要反复确认钱是不是真的,现在打开支付宝,让店家扫一扫就行。”因为看不到纸币的面额,离线扫描支付能帮他避免收到假币、面额识别错误等问题。
安卓版支付宝密码键盘读屏功能下架后,孙涛和同事们的生活出现了不少困扰。他多次向客服反映问题,不同的客服人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的让他联系读屏软件厂商;有的让他重新安装支付宝;还有的告诉他已经把问题上报给产品技术部,正在等答复。孙涛说:“当时心里挺慌的,不知道支付宝是不是真的在解决这个问题。”
实在没办法,今年5月14日,孙涛与多位视障朋友联名在网上发布了《视障用户致支付宝的公开信》。当天下午,支付宝技术人员联系到孙涛,解释了下架该功能的原因。原来,由于通过读屏器输入的支付宝密码存在被第三方软件劫持的风险,可能导致用户信息泄露,支付宝因此停止了部分安卓机型通过读屏器输入密码支付的服务。
“每次收到视障用户的反馈,我都觉得很愧疚。”接手解决这一问题任务的蚂蚁金服高级技术专家李佳佳说,“技术的发展应该帮助人们弥合残障造成的差距,而不是带来新的不平等。”
虽然安卓手机型号繁多,解决问题需要一定时间,但看到公开信后,李佳佳和同事们紧急组建了无障碍小组,有多名技术人员参与,在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工程团队的协助下,仅用半个多月的时间就为视障群体解决了无法选择支付方式等四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次轮到支付宝打电话给孙涛了。5月底,他们打电话给孙涛,邀请他参加即将上线的支付宝安卓版内测,亲自体验视障用户能否通过读屏功能正常使用密码键盘。孙涛不仅自己答应,还邀请了两位同样是视障用户的朋友,一起给支付宝反馈了9个需要改进的无障碍功能,并按照紧急程度进行排序。对于一些担心工程师看不懂的部分,他们还专门录制了视频给工程师参考。
QQ也曾遭遇过类似问题。手机QQ开发工程师何畅告诉记者,为了让视障用户能够使用手机QQ,必须向读屏功能透露一些信息。这些信息有可能被黑客利用,入侵视障用户的手机QQ,在无需任何点击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将QQ钱包里的资金转走。
“但绝不能因为有风险就放弃视障用户。”腾讯即时通讯产品部总经理鲜业成说,发现这个隐患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攻关,用半年时间打造出防御功能,一旦发现黑客入侵,立即断供。
除了风险管理,一些对大多数人来说习以为常的操作,如果不做特殊处理,也会给视障用户带来困扰。比如视障用户看不到微信表情,看不懂表情代表什么意思。在工程师们的努力下,现在你用QQ或微信给视障用户发送“咧嘴笑”的表情时,读屏功能会读出:“XX说:咧嘴笑”。当你发送一个头上长着草的小人眨眼比V的动态表情时,读屏功能会读出:“XX发了表情:我最聪明了!”
“这不是不人道,而是无知”
当互联网公司收到视障人士的反馈时,他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惊讶,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视障人士也在使用他们的产品。
互联网公司为视障人士做出的改变被称为“信息无障碍建设”。我国的信息无障碍建设才刚刚起步,很多互联网公司对此并不知情。当收到视障人士反馈使用其产品不便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惊讶。没想到视障人士也在使用他们的产品,还不知道该如何修改。
“他们打电话告诉我,那个代表搜索的放大镜图标不是朗读的,我就纳闷了:什么叫不朗读?不是朗读,是点击的!我之前都不知道他们用了屏幕阅读器功能……”一位互联网公司的技术人员向记者描述了自己第一次接到视障群体投诉时的茫然。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秘书长梁振宇形容这种情况:“不是不人道,而是无知。”
负责手机QQ开发的工程师何金元告诉记者,刚开始上级要求他们为视障人士扫除障碍时,他们还很不情愿,觉得有点麻烦。但在与视障人士接触后,何金元不再抱怨,主动加班。
在何金元接触过的视障人士中,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蔡永斌。这个27岁的东莞小伙并非天生失明,5岁时,家里遭遇了一场水灾,灾后重建期间,幼童因玩弄建筑材料石灰,导致眼睛永久性损伤,如今只能看见微弱的光线。四处奔波求医让蔡永斌错失了接受完整教育的机会,但上帝为他关上了一扇门,却为他打开了一扇窗。
在朋友的指导下,蔡永斌在家里的电脑上安装了读屏软件,开始玩。因为看不见,难免把电脑弄坏了。找人修过几次后,他想自己解决。那一年他17岁,刚刚做完另一次眼部手术。在病床上,他决定学习编程,开始研究C++,并尝试写代码。
起初,他只是写了一些小插件,帮助自己玩斗地主之类的游戏。后来,他计划用技术帮助更多的人,尤其是像他一样的视障人士。除了强迫自己每天学习8小时编程,他还经常泡在论坛里向电脑专家请教。番茄花园、深度论坛、创业无忧等电脑爱好者论坛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这些论坛上与用户交流时,没有人知道他是盲人。其中一个论坛甚至邀请他担任版主。
蔡永斌编写的使用人数最多的软件叫“PC秘书”,借助这款软件的读屏功能,视障人士无需输入网址,就可以轻松浏览各类门户网站、天涯论坛、新浪微博、知乎、豆瓣等网站。“PC秘书”还会帮助用户过滤各种弹窗、图片广告,让视障人士“阅读”得更顺畅。
自2014年起,蔡永斌在信息无障碍研究会担任IT工程师,主要工作是接受互联网公司的咨询,提供信息无障碍测评和解决方案。他了解视障人士的需求和痛点,懂IT技术。面对一款IT产品,他不仅能快速发现视障人士操作不便的隐患,还能提出如何重写代码,让产品设计人员做出调整。信息无障碍研究会里,和他一样的视障IT工程师大概有10名。
“跟他交流后,我最深的感受是:他们跟我们一样,渴望交流,也渴望被别人理解。他对科技非常热爱,努力克服自己的障碍,钻研科技,帮助更多跟他们一样的视障人士。他克服了那么大的障碍,还是做到了。我没有那么多障碍,为什么不能帮助他们?我有一种使命感。”何金元说。
在腾讯,有一个由何金元等89名工程师领衔的信息无障碍建设团队,在他们身后,还有约2000名技术人员提供支持。“这是一个虚拟的组织,大家都是志愿者,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不会被纳入我们的绩效考核。”手机QQ无障碍项目经理王爽告诉记者,现在腾讯所有产品新版本上线前,最后一轮的测试都是关于无障碍功能的。
信息无障碍不仅惠及残障人士
每个人都会老,老人可能会觉得屏幕上的字太小,产品设计师可以选择把字体放大,这是最简单的信息无障碍。
百度也将信息无障碍作为常态化实践,视障人士常用的三款APP产品——百度地图、百度输入法、百度贴吧均已针对无障碍进行了优化。百度还利用自身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大数据等技术,为视障人士设计了一款APP——“百度小明”。当你用百度小明拍照时,小明几乎可以读出照片里的所有物品;当你拍下一个人的脸时,小明可以告诉你这个人是男是女,表情是什么样的。
李重阳向记者演示,“小明”最实用的功能是货币识别,可以读取纸币或硬币的面值。百度还在研究与“小明”相匹配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设计相应的可穿戴设备,希望让它帮助视障人士“看”世界。
百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赵坤告诉记者,他们不再局限于推动个别产品应用的无障碍优化。在百度公益基金会的推动下,2016年,百度“平台委员会”作为技术标准制定和实施机构,已将信息无障碍指标纳入公司长期战略和产品规范要求,并聘请专家从理念、标准、实际操作等角度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赵坤表示:“我们不否认无障碍工作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金钱的事情,也不否认残障人士在我们所有用户中是少数,但我们不能因为成本高、人数少而不去做这件事;做信息无障碍,对百度和用户来说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因为让每个人都能通过互联网产品获取信息和服务,才是我们的初衷。”
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微软等互联网领军企业在信息无障碍建设中并不是孤军奋战,2013年它们联合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等机构共同成立了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倡导更多互联网企业和IT从业者关注信息无障碍建设,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优化,推动相关政策出台。
“残疾人真正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捐款,也不是过节送米送油。他们最需要的是能够融入社会,能够被平等对待,能够像我们健康人一样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秘书长梁振宇认为,“互联网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一个非常关键甚至唯一的渠道,如果IT产品没有做好信息无障碍建设,对他们来说就等于把整个世界都关在了门外。”
信息无障碍建设并非只是一项公益事业,某互联网公司在优化了产品无障碍功能后,在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提供的技术手段下,发现有数百万的无障碍用户,对于一家IT公司来说,数百万新增用户的意义不言而喻。
梁振宇特别向记者指出,信息无障碍不只是针对视障人士,还包括听障、阅读障碍等各类残障群体。互联网企业应该遵循一套无障碍发展逻辑。“而且也不只是针对残障群体,比如老年人总觉得屏幕上的字太小,看不清楚,产品设计上做了改动,允许选择放大字体,这是最简单的信息无障碍,它会提高每个人的用户体验,而不只是一种关怀。每个人都会变老,信息无障碍建设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