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客户,您好!我们是北京一家专注互联网技术服务公司,可以提供收录效果好,文章排名好的网站进行发文,发得多,各种关键词排名就多,流量越多越稳定,如果您有需要欢迎您前来资讯!可以随意添加图文和视频广告,助您的企业或者项目服务实现推广效果!如需合作欢迎请加微信
图2 替雷利珠单抗胃癌高峰论坛暨全国上市发布会盛况合辑(从左至右:广州主会场、北京分会场、上海分会场)
百济神州大中华区首席商务官尹敏女士代表百济神州对中国专家的大力支持表示由衷感谢,并表示“百种创新药物,造福世界和人民”是百济神州的愿景,为中国及全球患者提供最有效、最可及的药物是公司始终不渝的初心。305研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研人员的力量、中国创新的力量。2023年,替雷利珠单抗和百济神州将继续为肿瘤界带来更多令人瞩目的成果。期待百济神州与中国专家携手合作,再创辉煌!
图3. 百济神州大中华区首席商务官尹敏女士
致辞后,三地主席团专家与百济神州相关领导共同参加了替雷利珠单抗用于胃癌一线治疗的全国上市仪式,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开启了中国晚期胃癌治疗的新征程。
图4. 替雷利珠单抗全国上市三地启动仪式
图5.广州主会场启动仪式合影
一篇研究文章
生存期延长,创历史新高
本章节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震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潘洪明教授合作撰写。
晚期胃癌一线免疫治疗新标杆——305研究解读
会议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邱妙珍教授的主旨演讲拉开序幕,对重点临床试验305研究的疗效数据进行了深入解读。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胃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手段,有助于填补化疗和靶向治疗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205研究打响了替雷利珠单抗作为晚期胃癌一线治疗的“第一枪”。305研究是一项在中国发起的全球多中心III期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其结果。该研究共入组13个国家/地区141个中心的997例GC/GEJC患者,其中近一半患者来自中国以外,为研究证据的广泛代表性奠定了基础。化疗方案和维持期策略可由研究者个性化选择,充分考虑了胃癌的异质性,使研究方案更具临床普适性。
2023年ASCO-GI公布了PD-L1阳性(评分≥5%)人群OS的主要终点数据。与安慰剂联合化疗相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显著改善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客观缓解率(ORR),中位OS为17.2个月(对照组12.6个月),显著降低死亡风险26%。亚组分析显示,无论基线、地区、治疗策略如何,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均表现出一致的获益趋势。其中,305研究中转移性患者占比高达98.5%,超过40%的患者有腹膜转移。在更差的基线特征下,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仍然取得了优异的疗效获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亚裔PD-L1阳性亚组中,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中位OS长达19.3个月(对照组13.9个月),创下了胃癌一线治疗生存的新纪录。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22.3%的患者2年以上未出现疾病进展;在临床缓解的患者中,约40%的患者缓解时间长达28个月。在《CSCO胃癌诊疗指南2023》中,替雷利珠单抗被加入HER2阴性胃癌一线治疗,联合PD-L1 TAP≥5%患者(I级推荐,1A级证据),成为标准方案。同时,替雷利珠单抗在胃癌领域也进行了广泛布局,探索不同治疗阶段、不同联合方案的应用,有望惠及更多患者。
图6 邱妙珍教授
热门话题
在本章讨论中,广东省人民医院马东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许瑞莲教授、江西省肿瘤医院张惠清教授等分别就305研究数据、临床上胃癌一线治疗方案选择考量等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专家表示,在305研究中,无论是在全球还是亚洲PD-L1阳性人群中,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所取得的OS均十分突出,尤其在亚洲亚组,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刷新了生存数据的高度,这对于晚期胃癌这样庞大的患者群体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研究灵活的设计不仅考验了替雷利珠单抗的“实力”,也为临床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充分发挥替雷利珠单抗的价值,最大化不同基线特征患者的获益。新版CSCO指南的I级推荐进一步支持了替雷利珠单抗在一线治疗中的首选地位,305研究ITT人群OS的积极结果将进一步扩大替雷利珠单抗的适用范围和受益人群。
图 7. 热点对话框
则右手长篇
持久缓解,一线选择
本分会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彦桥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袁祥林教授共同主持。
替雷利珠单抗在晚期胃癌一线免疫治疗选择中的长尾效应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晓天教授结合目前晚期胃癌治疗现状及相关证据,分析了替雷利珠单抗的疗效优势。晚期胃癌3年OS率不足10%,急需能够实现持续缓解的一线治疗药物。替雷利珠单抗在胃癌、食管癌、肺癌等众多研究中均被证实无论肿瘤类型/治疗线数/单药或联合化疗均能带来长期持续缓解。以305研究为例,在全球PD-L1阳性人群中,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2年PFS率达22.3%,获得缓解的患者中约40%能够维持缓解两年以上。替雷利珠单抗在这方面的优势可能得益于对Fc片段的修饰,避免了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ADCP)造成的T细胞消耗,同时保持了T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使患者获得持续缓解。
图8. 张晓天教授
热门话题
在本章的学术讨论中,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杰教授、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连磊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锋教授围绕305研究生存数据及替雷利珠单抗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经验分享。专家认为,从305研究的数据来看,替雷利珠单抗的长尾效应尤为明显。一线治疗是晚期患者的首要关口,其疗效对患者总生存期起着重要作用。替雷利珠单抗带来的显著OS获益不仅对总体OS贡献较大,而且较长的PFS和较长的DoR意味着进入下一步一线治疗的时间明显延迟,更长时间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具有可及性的优势,可作为新版CSCO指南I级推荐的首选一线治疗方案。此外,作为唯一经过Fc片段改造的PD-1抗体,替雷利珠单抗独特的结构和药理特性为其带来了疗效和安全性的多重优势,并在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305研究中ITT人群的阳性OS结果再次证实了替雷利珠单抗与化疗的协同作用。
图 9. 热点对话框
突破性思维
“内外兼修”预后巅峰
本次会议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黄昌明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彭俊生教授共同主持。
免疫时代局部晚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的临床决策与思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风华教授对局部晚期胃癌免疫围手术期治疗的现在与未来做了宏观分析。局部晚期胃癌的外科治疗逐渐建立了新的围手术期治疗模式,以提高R0切除率、减少复发、提高总生存率。与新辅助化疗相比,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放化疗或靶向治疗可以提高病理缓解率,并可能转化为长期生存获益,但最佳的联合免疫治疗模式仍在探索中。免疫治疗联合围手术期/辅助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但仍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替雷利珠单抗既往研究数据显示,联合SOX新辅助治疗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25%,主要病理缓解(MPR)率为53.1%,1年无复发生存(RFS)率为90%,1年OS率为91.4%,安全性良好,前景看好。
图10 王风华教授
热门话题
在本章的讨论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英波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高雅文教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臧爱民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张涛教授等就局部晚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中免疫治疗的人群选择、不同围手术期治疗模式的特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专家表示,目前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免疫治疗用于围手术期治疗的良好疗效和可靠的安全性,免疫治疗+化疗的pCR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并显示出生存优势。替雷利珠单抗在“化疗-靶点-免疫四药三联”的围手术期探索中也开始展现锋芒,替雷利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标准的确立,也为初始无法切除患者的转换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围手术期免疫治疗受益人群的筛选、联合模式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平衡、后续的手术决策等关键问题仍需更多高级别证据来回答。
图 11. 热门话题对话
原则与行动篇
“胃”来了,开启慢性病时代
本分会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袁英教授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周延兵教授共同主持。
OS-胃癌有望成为未来“慢性病”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魏嘉教授从肿瘤慢病管理角度展望替雷利珠单抗的前景。实现肿瘤慢病管理已成为我国重要国策,很多肿瘤类型已进入慢病时代,但胃癌预后仍然较差,目前化疗或靶向治疗获益有限。免疫治疗由于具有长尾效应,较化疗或靶向治疗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和更长的缓解期,在多种肿瘤类型中实现长期生存,成为胃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既往研究表明,可实现长期生存的胃癌患者特征包括:深度缓解、缓解期长、ECOG PS评分低、亚裔、男性、PD-L1表达等。305研究是首次由中国发起的全球多中心研究。近千例超大规模循证研究,充分验证了替雷利珠单抗在实现超长缓解、超长生存方面的突出实力,将有力推动胃癌慢病管理的发展。
图12. 魏嘉教授
热门话题
在本章的学术讨论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邱宏教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王伟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连蕾教授分享了晚期胃癌患者长期生存的潜在原因与免疫治疗疗程等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专家表示,根据既往研究数据和实践经验,缓解深度、缓解持续时间、身体状态、PD-L1表达情况、是否依从规范治疗等因素与患者OS密切相关。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支持免疫治疗疗程,但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如果患者耐受性和药物可及性没有问题,长期使用者获益更多。
图 13. 热点对话框
概括
我们将继续努力,扬帆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