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场消息称,第三方支付公司汇付天下正在减少部分国内银行卡收单业务,并计划逐步停止相关业务的拓展。相关人士透露,汇付天下并未完全减少银行卡收单业务,而是寻求将业务重心更多地转向数字化服务等方面。
据悉,汇付天下之所以减少银行卡收单业务,是因为监管趋严,收单业务利润空间逐渐缩小。
相关法规出台,处罚力度加大
2023年12月17日,《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规定》出台,将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主要内容包括要求支付机构坚持持牌经营,严格准入门槛;将业务类型重新划分为存款类、存量类,并定义价值账户操作和支付交易处理两大类;明确支付业务管理要求,加大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其中,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处罚力度的加大。据统计,2023年,支付宝、财付通、德士等50家支付机构被罚金额合计超过62亿元。8家支付机构被罚金额超过1000万元。被罚原因包括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账户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可疑交易报告以及与身份不明客户进行交易等。
2023年12月,汇付天下因违反机构管理规定、违反商户管理规定、未按要求提交大额交易报告、可疑交易报告等9项违法行为被警告,没收违法所得91万元,罚款3172万元。
汇付天下的合规问题还不止于此,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汇付天下已收到百余起投诉,其中大部分涉及扣款、退押金等问题。
例如8月19日,有消费者投诉,汇付天下于2024年6月18日、7月19日、8月19日分别从其银行卡中扣取0.6元、129.5元、元,扣款金额共计259.6元。要求汇付天下退款并道歉。
8月20日,一名消费者投诉称,自己使用汇付天下四五年了,但汇付天下的资费不稳定,联系不上销售人员,只能退还押金。
底线是你赚不到钱
合规问题只是表面问题,背后才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盈利的难题。
汇付天下于2018年6月上市,但在2020年宣布私有化并退市,2020年,汇付天下的业绩较为低迷,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汇付天下实现营收17.11亿元,经营利润1.1亿元,同比下降179%;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8464万元,同比下降45%;公司毛利3.41亿元,同比下降26%。
退市后,汇付天下因收费上调屡屡引发争议,2022年7月,汇付天下旗下星云付POS机将费率上调至0.65%;2023年5月,又有消息称汇付天下的POS机将提高费率,费率或将上调至每万元249+3元,并扣除99元的数据卡费用。这也印证了上述消费者抱怨的费率不稳定问题。
有分析指出,汇付天下此次上调费率,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市场竞争激烈,中小支付机构生存压力较大;二是监管趋严,支付机构盈利的灰色地带越来越小。
例如2023年,就有多家支付机构因“跳码”退回资金。
据了解,所谓跳码,是指支付机构将优惠费率给予不享有优惠费率的商户,即支付机构表面上按正常费率与商户结算,但内部却将优惠费率上报给银联,导致账单上的商户名称与实际商户不一致。这种方式让支付机构赚取差价,而银行则蒙受损失。
但随着监管趋严,这种盈利空间逐渐被压缩,因此,汇付天下正在考虑转型,2024年4月宣布从传统支付服务公司升级为一家为企业支付收款、数据整合和资金管理平台服务提供的数字软件支付服务公司。(来源:华博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