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中国流行音乐产业:偶团元年与短视频流量爆炸的一年

2024-08-24
来源:网络整理

《创造101》第一季现场照。图片来源:网络

2018年,华语流行音乐圈热闹非凡,是“偶像团体元年”,也是短视频流量大爆发的一年,这一年诞生了数个当红偶像团体,但单打独斗的明星却寥寥无几。回首2018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逐渐分化、不断变化着的行业。

偶像音乐市场找到了年轻人

2018年初,引入韩国MNet“偶像练习生”模式的两档综艺节目《偶像练习生》和《 101》正式掀起了“全民pick”的热潮。韩国男团选秀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让偶像圈和粉丝圈都聚集到了一起。但把2018年称为“偶像团体元年”并不完全正确,因为从2015年的《星亚》开始,韩国偶像团体选秀就已在国内开始。从2016年开始,陆续出现了几档团体选秀节目,包括《燃烧的少年》《Go 》《夏日甜心》《蜜蜂女孩》《天生U》《下一站传说》。随着电视平台的逐渐衰落,这些节目的热度也在逐年下降,直到今年的两档网络综艺才真正找到了年轻人。

线上音乐选秀节目以其灵活融合、互动性强的特点完美契合目标群体的收视习惯,从而成就了《拓鸥》和《香窗》的空前成功。然而,由于节目和练习生所属培训公司未能严格签订并执行相关合同,冠军团遭遇孟美岐、吴宣仪出道后中途离队,九号罕见全员到团。这些问题看似在下半年得到了相对较好的解决,但节目新一季开播的号角已然飘到了我们耳边。

对于中国偶像团体来说,2018年这个“不是元年的第一年”在喧嚣与摸索中过去了。有几支人气组合,还有一首颇受民众喜爱的歌曲《卡路里》,元年成绩似乎还算比较令人满意。接下来的一年,偶像音乐市场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值得好奇。

要制定一份客观公正的名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8年下半年,爱奇艺和腾讯分别推出了自己的韩国音乐节目《中国音乐风云榜》和《有音乐榜》,虽然这些节目存在宣传力度不够、评选机制混乱等问题,但这对于推广优质音乐作品、培养受众长期稳定的音乐收听习惯无疑是一项十分有益的举措。

目前,音乐节目的影响力还仅仅局限于部分歌手的粉丝圈,但我们确实看到节目在增加歌手和歌曲的多样性、扩大节目知名度方面所做出的努力。音乐节目之所以能长久发展,是因为它提供了优质的音乐舞台,也精心准备了填补这个舞台的节目。

这些音乐节目也有自己的榜单和基于数据的算法,但显然国内各类榜单尚未获得听众甚至歌手粉丝的信任。

容祖儿参加《中国音乐风云榜》节目。图/视觉中国

2018年,海外榜单事件层出不穷,屡屡引发全网热议,从一个侧面说明,国内距离建立起客观、公正、普适、真正能表达消费者喜好的音乐榜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核心歌手在夹缝中坚持

从传统唱片业的角度来看,2018年的华语乐坛相较于2017年绝不是寂寞的,那些原本占据华语唱片业主舞台的核心歌手在2018年推出新专辑的势头可谓是愈演愈烈。从5月莫文蔚的《我们半场相见》、9月许茹芸的《花开花开》、10月李荣浩的《耳朵》,到林忆莲、陈奕迅、蔡依林、蔡健雅、王心凌、陈绮贞、艾依良等大牌歌手纷纷抢着出专辑,而12月26日,许久不见的许巍在年底的最后一刻发布了全新专辑《无尽的光》。除了这些成名已久的歌手,2010年前后,出道的好姐姐、陈粒、苏运莹也都推出了质量不错的专辑。以我们惯常的眼光来看,2018年的华语乐坛还是很热闹的,呈现出一种“繁盛”的趋势。

2018年的讽刺之处在于,与“繁华”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路人绞尽脑汁也似乎想不起这些歌手的歌曲有任何旋律。“在2018年的作品中,最受关注的两首歌曲分别是李荣浩因“一人包办”引发话题讨论的《年少有为》和蔡健雅因涉嫌抄袭而引发争议的《半路》。但在知道名字是一首难以引起大众关注的作品的情况下,关于音乐质量、风格创新和艺术水平的讨论,多少有些如空中楼阁。

抖音超火少女心游戏_亚洲少女抖音_佛系少女抖音慢动作

许巍新专辑《无尽的光》封面。图片来源:网络

2018年,这些相对“传统”的歌手当然给了原有粉丝不少惊喜,但也不得不面临差距巨大的困境。他们的号召力已经不足以获得原有的传播力,原本在华语乐坛起到了欣赏和引导作用的金曲奖,今年也几乎没有把任何一位音乐人推上风口浪尖。如果说《山丘》和《风在吹》这样的音乐人和歌曲还能从金曲奖中获益的话,今年,奖项的作用已经被弱化到令人费解的程度。如果连这些在网络综艺节目和各大流媒体平台上做了足够宣传的明星歌手都无法让一首歌火起来……那还有谁能呢?

Tik Tok 催生出热门歌曲

2018年音乐节目的数量和类型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传统综艺节目(包括电视和网络长视频节目)推出明星和热门歌曲的能力则变得更弱。

今年以来,除了之前并不常见的《雪花飘落的声音》和《卡路里》,几乎没有第三首通过传统推广渠道和影视爆红的歌曲。网络音乐综艺《中国新说唱》和《星的下一代》第二季都显得很无力,虽然也选出了艾热、蔡维泽等实力强劲的冠军,但夺冠后的活动似乎并不十分活跃,其势头目前看来远不及去年同一节目的冠军。

《延禧攻略》剧照,这部剧让《雪花飘落》一炮走红。图片来源:网络

在传统综艺影响力下滑的同时,2018年中国音乐市场也不乏爆款歌曲。一些播放量破亿的歌曲并非出自某知名歌手或偶像明星之手,而是出自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网络红人。这些歌曲就是《学喵喵》、《沙漠骆驼》、《纸短情长》、《123我爱你》、《离别的哀》等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大范围曝光的“神曲”。但这些歌曲的火爆对歌手本身人气的影响却十分有限,除了小盼盼、战战、落落等少数歌手外,大部分“神曲”作者/歌手的人气与作品本身的人气比例完全不成比例。要知道,此前的很多“神曲”总是和歌手紧密相连,比如当年的杨臣刚和《老鼠爱大米》,又比如前不久的庞麦郎和《我的滑板鞋》,但在2018年,“歌红人不红”却是这些短视频爆红的普遍现状。

虽然一些流行音乐听众担心华语音乐的艺术品质会下降,但与此同时,它又是亿万浅薄听众的宝藏。一位中年男性听众评价《沙漠骆驼》:只听“鬼怪传说,妖魔鬼怪”,“妖”字给他那渴望远方沙漠的心灵带来极大的慰藉。

音乐传递方式已经改变

于是,2018年是音乐版权受到重视的一年,腾讯音乐携2000多万首歌曲版权赴美上市,天浩盛世将音乐版权整体卖出3亿多人民币,而越来越多的新专辑开始需要付费才能听。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音乐版权正在逐渐恢复盈利能力,尽管这种重视对音乐人来说是否是好消息仍是一个谜。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互联网公司开始进入音乐版权赛道,并提供了一些新的玩法:他们与歌手/作曲家签订服务协议,在短视频平台上陆续拿下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歌曲,再利用这些歌曲的版权,将歌曲推向爆红,这样就可以提高歌手的商演费,从演出费中抽取演唱歌曲的授权费,同时将曲库授权给流媒体听歌平台,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因此,这些新公司根本不关心艺人,真正重要的是他们牢牢掌握着热门歌曲的版权。这些新玩家眼中的音乐产业与人们原有的理解大不相同。

另一方面,短视频音乐的受众并不关心一首歌的演唱者是谁。这是因为音乐的传播方式从“听”变成了“跟着唱”,受众只需要获得一首让自己开心的歌,听到让自己激动的音乐,就可以参与到短视频的演绎中,快速投入到与歌曲本身的互动中,通过这种参与度极高的听歌模式,人们不再需要依靠歌手与歌曲进行互动,而是通过歌曲与听众建立联系。

2018年,音乐的快消品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首歌不需要5分钟的时长才能打动人心,只需要15秒内呈现的几句好听或者刺激、上瘾的副歌就能火起来。歌手这个职业被分解成旋律的提供者、声音的提供者、面子和表演的提供者,音乐作品和音乐人都已经碎片化。

正如《双城记》中的那句老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但在这个宏大的叙事之下,2018年的华语音乐产业充满了具体的细节和变数。它们是前所未有的,其影响也将更为深远。

友作(音乐评论家)

原文链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