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河南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发布,就医检查悄悄瘦身

2024-08-24
来源:网络整理

焦作日报贴片广告位

更少的检测,更少的处方

当你住院时,医生会帮助你管理账单

这样的场景,在河南,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2月22日,河南省医保局官网发布关于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实施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到2023年底,在全省、省辖市、示范区、省辖县(市)试点全覆盖、按疾病分组、实行DRG/DIP付费方式的基础上,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医院,所有提供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全疾病和医保基金全覆盖。

DRG/DIP改变了医保对医院的支付规则,对于参保患者来说,支付方式和报销比例没有发生改变,但却能间接影响患者的医疗费用。

你可能没注意到,体检正在悄然“瘦身”

在河南省安阳市一家医院里,王先生正在请求医生给年迈的父亲做核磁共振检查。

医院安排三位专家进行联合会诊评估,并告知王先生:你的情况不需要这个检查,不要浪费钱,哪怕你有医保。

近两年,与王先生类似遭遇的患者越来越多,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悄然“瘦身”的检查项目与DRG/DIP付费改革有关。

“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并不了解DRG/DIP”,安阳市医疗保障局医务管理科科长赵长青说,“DRG/DIP对医院来说改变了付费规则,对参保人员来说没有影响,对患者来说,付费方式和报销比例不变,但可以间接影响患者的医疗费用。”

在DRG/DIP改革之前,医保支付是按项目付费,不管病人得了什么病,只要做了一次检查,开了一次药,用了一盒药,就累计付费,也就是说病人看的病越多,医院支付的钱就越多,收入也就越多。

赵长青进一步解释,DRG/DIP是“包年包治”的付费方式,一次付清,根据不同症状确定总金额,一个病种统一定价,过程中不管做了多少检查、用了多少药,费用都是不变的。

双“D”时代如何影响医疗保险支付

DRG/DIP两个“D”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医保支付模式,DRG是指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DIP是指按疾病评分付费。

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分组计算规则,DRG将患者分成若干组,分组打包确定医保支付标准;DIP以“疾病诊断+治疗方法”组合为支付单位,按照年度申请支付的医保基金总额确定各病种的支付标准。

河南省医疗保障局医保管理处四级调研员杨东科介绍,目前河南除安阳、开封、漯河、周口、驻马店、济源、鹿邑、兰考、上蔡等地试点按DRG付费方式外,其余地市均在试点。目前,全省基本实现各统筹区域、所有病种按DRG/DIP付费改革全覆盖。

未来三年,实现符合条件的提供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全覆盖,各统筹地区两年内实现DRG/DIP支付的医保基金支出占本统筹地区住院医保基金支出的70%,鼓励符合条件的统筹地区提前实现全覆盖,鼓励基金总额预算覆盖率超过70%。

互支付_支付宝_支付宝下载安装

经过三年试运行,安阳基本解决了参保职工住院就医问题

2019年,安阳作为我省唯一的国家DRG付费试点城市,又先行一步。

记者了解到,按病种付费方式试行之前,每年10月份,安阳市很多患者都会面临住院难的问题。“上半年要赶着住院,下半年几乎所有公立医院都爆满。”有市民如是说。

濮阳市安阳区医院副院长张天增说,医院的处境也很艰难:“实行项目付费制之前,各医院9月份前就把全年医保基金额度用完了,下半年就收不了住院病人,医院也没办法,就算收病人,医保也没钱报销,医保中心年年欠钱,医院连年亏损,无法继续经营。”

安阳市推行DRG付费方式改革后,从根本上解决了医保欠费问题,医院运行状况趋于稳定,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也得到缓解。

在张天增看来,安阳的DRG付费改革是成功的,但DRG本身并不是万能的。他认为,以主诊断作为付费标准的DRG并不适合多系统并存的疾病。李汉静主任也表示,如果对康复、急诊、门诊、住院60天以上的患者,简单地一刀切地套用DRG付费标准,很容易出现新的看病难。

鞍钢总医院党委书记王宏建对此也有深刻理解:“就拿关节置换手术来说,按DRG付费方式只能解决一条腿的问题,如果病人两条腿关节都要置换怎么办?对医院来说,如果两条腿都做,肯定是亏损的;如果为了救国而走弯路,让病人再住院一次,不但增加成本,还会给病人带来麻烦。”

对此,赵长青表示:“DRG本质上是一套管理工具,DRG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医保规则和政策来弥补,医保支付政策应该服务于临床的实际需要。”

在安阳,医院与医保支付方之间建立了相对灵活的单边结算协商机制,及时解决就诊和支付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和现象。

医院积极控制成本,医保不拖欠,医院“资金富余”

“总量打包之后,大处方、大检查、耗材乱用等都变成了医院的成本,而不是医院的利润”,李汉静说,“DRG是一个指挥棒,让医院能够主动控制成本,让医生多思考如何少做检查、少开药、早治,让医疗行为回归到治疗的初衷和本质,这样患者看病花的钱自然就少了。”

赵长青介绍,2020年,安阳市医保基金结余近1.5亿元,初步测算,2021年结余会更大,预计将超过5亿元。

从医院角度,试点医疗机构基金补偿比例有所提高。

从患者角度看,按DRG付费改革不仅解决了参保职工住院难问题,减轻了参保人员医疗负担,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关于医疗

还有好消息

一起来看吧

↓↓↓

3月1日起医疗机构检验检测结果全国互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日前印发通知,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印发《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办法》,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管理办法》划分了相关部门职责,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质量安全为底线、质量控制为前提、减轻患者负担为先导、满足诊疗需求为根本、接受复检”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复检。同时,明确了互认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可以开展复检的具体情形,并要求医务人员加强医患沟通,对不予互认的项目要做好解释,充分告知复检的目的和必要性。

《管理办法》指出,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开设检验科门诊,由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科或医学检验与病理科执业医师提供独立的疾病诊断与报告服务。对于HR。检验检测项目参加各级质控机构质量评估并通过的,医疗机构应当标注其相应的互认范围和互认标识。例如:“全国HR”、“京津冀HR”、“北京西城区HR”等。未按规定参加质量评估或质量评估不合格的检验检测项目,不得标注。

《管理办法》提出,拟实施互认的检验检测项目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统一的技术标准,便于质量评价。对于检验项目,互认范围为全国范围。对于符合地方质量评价指标、经地方质控机构质量评价通过的检验检测项目,互认范围为该质控机构对应的区域。不同地区联合开展检验检测互认,有关区域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联合建立或者指定质控机构开展相关工作,参与相关质量评价并通过评价的,互认范围为约定的区域。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指导辖区内医疗机构规范检验检测结果报告表,并注明检验结果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和参考范围。鼓励医疗机构以一张报告表出具互认的检验检测结果,并在报告表上统一标注相应的互认地区范围和互认标识。

《管理办法》强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在不影响疾病诊疗的情况下对标有国家或者区域互认标识的检查、检测结果予以认可。结果符合互认条件、满足诊疗需要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重复检查、检测;病情变化导致检查、检测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疾病诊断不符,难以满足临床诊疗需要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可以对相关项目重新进行检查、检测。

《管理办法》指出,应合理确定医保基金总预算,不得因检验检测结果互认而减少本地区总预算和单个医疗机构总预算。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将收取相应的检验费用,不再另行收取费用。检验检测结果符合互认条件,但相关检验检测部门必须参与检验检测结果互认的,可在检验费用的基础上向相关检验检测部门收取检验检测结果互认费用。院内诊疗费用按照医院执行的价格政策收取。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将医务人员开展的检验检测结果互认纳入本机构绩效分配和考核机制,同时,鼓励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将医务人员开展的检验检测结果互认作为定点医保机构的考核标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