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的你,是否也在短视频中迷失了游戏的乐趣?

2024-08-25
来源:网络整理

你下班了。

你打开门,坐在房间里最舒服的位置——一般你的面前会有一台高配置的电脑或者各种型号的主机——你拿起手机订了一份外卖,距离外卖送来还有五十分钟。

你会怎样做?

“我们来玩点游戏吧”,你心想,但你实在没有力气。挣扎了一会儿后,你拿起手机,看了一段又一段短视频——“晚饭后再玩吧,这样我们还有更多时间”,你心想。

那么,你之后有玩游戏吗?没有。吃完饭后,你保持着惯常的姿势,继续无休止地看短视频,直到深夜。

该睡觉了。你揉了揉红红的眼睛,去卫生间洗漱——毕竟第二天你还要上班。

“哎,明天再玩。”你这么想,然后就睡着了。但你明天真的会玩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已经蒙上灰尘的YY语音,还是半年前买的只玩了15分钟的《荒野大镖客2》,都足以证明你已经很久没玩过一款游戏了。

“明天再玩”已经成为一种口头禅。在日复一日的拖延之后,你发现自己失去了一些冲动——不是因为没有空闲时间,而是因为你失去了玩游戏的欲望。当你的朋友兴奋地告诉你《: Rage》即将发布时,看到他欢呼的样子,你不禁羡慕他:你已经很久没能振作起来了。

你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你突然好像不那么喜欢玩游戏了?是生活节奏太快了吗?还是无形的压力让你浪费了时间?或者,你真的患有“电子游戏无能症”?

今天,我们想和您谈谈。

一切都是空的:

是的,而且基本已经到了无药可治的地步。

正如周华的介绍中介绍的,我现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游戏无能症”患者。每天下班回家,我的生活大部分时间就是看着摆在房间里的PS5、NS、电脑,却不知道从何下手。游戏从不缺,无论用哪个设备,我都购买了一大堆没有坚持完成的游戏。但每天下班回家,我总会纠结于该把时间花在什么地方。是继续用昨天的存档玩游戏?还是看看新出的影视剧?还是先把手头的小说看完?总之,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没必要靠玩游戏来打发这宝贵的空闲时间。

但当我不玩游戏的时候,我做其他事情的效率可能也高不了多少。我想这是我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游戏无能”,但似乎无论做什么,我都容易变得“无能”。电影看到一半,我停下来回复信息,然后开始玩手机;有一段时间没玩游戏了,上网查攻略,然后转身又玩手机。看小说也是一样,拿起手机前想着看看别人对这部小说的评论,然后就被手机上不断弹出的信息吸引住了。

手机内置使用时间记录功能

如今,我是微博和哔哩哔哩的重度用户,偶尔也会看看短视频。说实话,这不是一个好习惯,我会机械地刷微博和朋友圈,看看哔哩哔哩推广的各种视频。我觉得这些社交和视频平台的算法可能比我更了解我,它们总是推送各种我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把我困在平台设计的信息茧房里,永远出不来。

我也曾经有意识地尝试摆脱这些束缚,具体方法就是开启手机的“专注模式”。朋友们,这个东西绝对是科技界近年来最伟大的创新之一。它的功能就是让你的手机“一秒变砖”,除了打电话、拍照外,所有功能都被系统锁定,只有在预设的倒计时结束后,你才能正常使用。

每当我打开这个功能,就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没有微信消息,没有微博推送,也没有该死的短视频,我可以花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专心玩游戏、看电影、看书,信息时代什么都打扰不了我,这种感觉真的很棒。

除非我突然想起我还没有订外卖。

首先我们先明确一个前提——没有人会拒绝一款适合自己口味的好游戏。

那么回过头来看,真的存在“游戏无能”吗?难道不是因为现在的游戏市场产品不够好,或者没有足够多适合自己口味的游戏?你可以简单回想一下自己熟悉的游戏系列,除了育碧每年坚持扔几罐,《黄金太阳》、《节奏天国》、《忍龙剑传》在哪里?与其说玩家半年一年玩完一款游戏,不如说玩家需要半年一年才能遇到一款适合自己口味的游戏。

那么再看看《宝可梦璀璨钻石/璀璨珍珠》《NBA 2K22》等这些正在延续的经典IP,这些游戏能勾起你的兴趣吗?有坏的不如无的,朋友,别看到坑就直接跳进去。

我以前总以为自己得了“游戏阳痿”。比如上周刚拿到梦寐以求的《地铁:生存恐惧》卡带,却舍不得打开。本以为以后只买不玩的生活,没想到打开之后就停不下来了。熬夜通关全程,甚至还打算这个周末再开高难度玩一遍。这能是阳痿吗?显然,在好游戏面前,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所以,并不是大量玩家集体无能,而是目前市场上的游戏品质难以跟上玩家的审美诉求。相比于玩家逐年稳步提升的水平,电子游戏更容易原地踏步,好产品始终寥寥无几。这就导致越是追求,能专心玩的游戏就越少,看上去玩家并没有分心。

怎么现在到了你这里就变成我的问题了?这不是开发商的问题吗?

不过,我们也不能肯定地说这一点,确实有一些人没有多余的时间花在电子游戏上,他们宁愿把时间投入到其他项目上,比如健身、阅读或者深造,而没有时间玩游戏。

难道还不清楚,他们找到了新的爱好。就像每一个二次元人都会在某一刻自动脱离二次元一样,也有很多游戏玩家会发现自己不再喜欢玩电子游戏,或者至少不再只喜欢电子游戏。他们想要追求其他的爱好,无论是看短视频还是去电影院看电影,看网络小说还是读文学经典。本质上,新的爱好对他们的吸引力比电子游戏更大。只是换个项目来发泄一下而已,但如果不喜欢玩游戏了,就会被贴上阳痿的标签。这是换花换木的情况吗?

你小时候喜欢玩泥巴过家家,现在不打泥巴就被说肾虚阳痿了,不要脸啊!

商店位置:

这个话题其实很有意思,前言中说的那种情况我经历过很多次——打开APP,盯着长长的物品栏;好不容易打开一个游戏,游戏界面刚加载出来,就赶紧“Alt+Tab”切换到桌面,然后“X”掉;最后打开浏览器,找到哔哩哔哩,开始看各种首页推荐,还有A-soul的录播和二次创作(不是为了给A-soul引流)。

此时,确实会让你想要质疑自己,甚至思考自己是否厌倦了游戏。但我不认为这是“电子游戏无能”。可能是因为你厌倦了玩库存里的所有游戏,或者只是下班后太累了。毕竟序言里有这样的身份场景设定——“毕竟第二天你还要上班。”

对我来说,这两个原因都是事实,甚至相互交织。我是一个策略游戏爱好者,是“一杯水,一个《文明》,玩上一整天”的类型。我库存里的《文明》系列、《全面战争》系列、《信长之野望》系列,都是100小时起步。最长的游戏是《三国志14》,我玩了866.5个小时。但策略游戏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游戏结束后极其无聊。除了我玩到的前几个文件,我一般很难坚持到胜利条件达成,总是在游戏结束后就放弃。

此外,玩久了之后,我对AI的套路也了解的很清楚,只要按照公式操作,就能稳定闯关。这也导致现在打开《三国志14》的时候,脑子里就会自动浮现出一套闯关的方案。但这套方案的实施过程却让我感觉很麻烦——什么时候出兵,怎么筑城,怎么断粮、怎么俘虏将领;前期闯关之后,中期该怎么操作,后期该怎么快速推进。

说实话,这就跟上班“带薪蹲守”、3点准时喝茶一样无聊,刚下班回来又要“上班”,有点不合适。这或许有点过分,但当玩游戏不再带来激情时,那么玩游戏就会成为一种“负担”。

工作已经够累了,打游戏更累,那打游戏干嘛,躺着就好。

但当我拿到一款新的策略游戏时,我又能回到“一杯水,一款游戏,玩上一天”的状态。我觉得这不能算是“游戏无能”,最多也只能算是“游戏作弊”。

毕竟,玩家往往会厌倦旧的,喜欢新的,这并没有错。

太空棕熊:

我第一次听说“电子游戏阳痿”这个概念,挺新颖的。

我没有这样的症状。我还是会玩游戏的,而且最近玩得挺多的,甚至可以把好几款游戏换着玩。《十字军英雄传:解放》、《银河劫案》、《帝国时代4》、《银河战士:生存恐惧》、《暗黑地牢2》,都很好玩,值得花几十上百个小时细细品味。

当然,我能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因游戏而无能”,就像我能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失去对生命的意识一样。真正发自内心的快乐本身就是一笔难得的财富,是金钱和权势都无法换来的。这又何必和游戏扯上关系呢?

在我看来,“电子游戏无能”是一个伪命题。

操社会,或者被社会操,都有软弱和反抗的时期,这很正常。年轻的时候可能还好,但高强度交公粮的时候,就不能再合法自娱自乐了。很多人对电子游戏可能不是无能为力,只是暂时无聊,进入了圣贤时期。

不管手头的游戏有多么无聊,我也没见过有人一怒之下破解游戏,转身去努力建设社会吧?找点更机械、更不费脑力的事情来填补茫然的冗余生活,显然要愉快得多。

这话没有错,拉塞尔和列侬都说过同样的话:如果你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不算浪费时间。我们把无意识地看短视频、做白日梦看成是一种无能。如果我们把价值观再往上一点,社会上不玩游戏的人也会把“因玩玩具而丧失志向”看成是一种无能。这样的账算不完。

我并不是一台打桩机,偶尔感到疲惫、沮丧是正常的。玩游戏如此,生活亦然。别总是逼着自己吃药,坚强起来。该郁闷的时候就郁闷,该放空的时候就放空自己。游戏和视听小说不同,是一门强调互动的艺术。一款真正能让人从心底感到快乐的优秀游戏,必然需要玩家用同样的情感去努力。

我躺着都不想动,怎么指望游戏好玩呢?

性的另一面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充气娃娃,但爱必须是相互的,否则就只是病态的执念。这是我个人的游戏习惯,我尽量在游戏中更多地感受自己能做什么,而不是纠结游戏能给我带来什么。健康的乐趣一定是主观的乐趣。如果你不想有乐趣,那么乐趣肯定不会找上你。

身处社会久了,我发现很多人找不到发自内心的乐趣。或者说,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样的事情才能让自己真正快乐。我看了很多影评、评价,总是把缺点列举出来,相互比较,一旦要说牛逼,往往就是四个字——我全都知道。你懂什么?看一堆名家工具书上的评价体系,我能真心喊出牛逼吗?反正我看不懂,还得自己看。

虽然我玩过几百款游戏,但每次看到新评论,我总会停顿片刻:这游戏到底好玩在哪里?如何才能避免枯燥地罗列游戏的优点,摆脱书生气十足的信息堆砌,真正把玩游戏的初体验传达给读者?

soul里加微信的人_soul加微信后跟你谈恋爱_soul上聊几句就加微信

直到今天,我还是觉得我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太难了。如果玩游戏的乐趣真的只是拿起枪上阵那么简单,也许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很多,找个直播主给你表演一下就可以了。但说实话,表演和互动是完全两码事。

干燥时间长了就会枯萎,这是正常现象。

推导:

我可能有类似的症状,但这远非“电子游戏性阳痿”。

因为“游戏无能”的字面意思非常明确。就我个人而言,我再也不能玩游戏了。换句话说,我能玩游戏的时候我都不想玩了。而我现在的情况更多的是我没有时间玩游戏。这是一个客观因素,而不是我自己的主观障碍。

确实,自己真正享受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想来想去,我觉得这种情况大概是生活节奏的改变导致的。

上学的时候,我总能想办法创造出很长的空闲时间,无论是周末逃课还是工作日逃课,这段时间是属于我和游戏的“二人世界”,毕竟玩单机游戏需要玩得足够久,才能有足够沉浸的游戏体验。

然而,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很少出现这么长的空闲时间,即使是周末,我也总是把生活中的琐事安排得清清楚楚,空闲时间因此变得有些碎片化。

这些碎片化的时间显然不足以体验单机大作。游戏进行到一半却被迫去做其他事情的感觉不仅让人不爽,还有些让人抓狂。正是因为这种心态,我主动打开单机游戏的次数似乎越来越少了。最近通关的一款游戏好像是年初的《双人成行》。

现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只买不玩,看看直播,断断续续玩一玩也算是自己玩了。

那么闲暇时该做什么呢?当然是玩英雄联盟或者下象棋。

只是最近的排名之路似乎并不是那么顺利……

“我没有我没有你别胡说八道,什么阳痿,不可能的,你一个男人能做到吗?什么,这只是电子游戏阳痿,只要是阳痿就不行!”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个病名,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上面这些。众所周知,在国内的讨论中,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男性都很难承认自己有性功能障碍。阳痿,一个禁忌词,在任何语境下都会被人下意识地抗拒,哪怕是被冠以电子游戏的前缀。

不过话说回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法再次玩游戏和阳痿的情况还是挺符合的,我很好奇是谁用这么敏感的东西来命名这种病症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没有电子游戏成瘾的问题。事实上,我认为我对很多游戏了解得越多,就越觉得它们对我有吸引力。

这得感谢我的职业,虽然游戏编辑赚的钱不多,但确实提供了很好的游戏氛围。如果我的生活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生孩子”这样的灾难,那么我相信,直到我死去的那一天,我都会对游戏怀有纯粹的热情。

不过,这只是我个人对游戏的热爱。对于其他人来说,我不认为“电子游戏无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于每个人来说,游戏只是一种娱乐形式。人们确实需要娱乐,但这并不意味着游戏是唯一的方式。

我觉得真正值得思考和担心的是,“找乐子”这个行为到底能不能激起你的热情。

有一本书叫《游戏之人:文化的游戏元素研究》,在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对于“人”来说,“游戏”本身不是为了追求什么目的,获得乐趣本身就是人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游戏”和乐趣才是人最核心的需求,每个人都是“游戏之人”。

但这种观点不仅仅适用于电子游戏。毕竟,在这本书写作时,电子游戏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书中提到的“游戏”是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所有寻求乐趣的行为。

我觉得,一个人一旦失去了乐趣,就意味着他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变成了没有感情的机器。这才是可怕的,因为这样的人,已经变成了一个被外界异化的可悲的东西。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避免变成这样的境地。

相比之下,失去对电子游戏的热爱其实并不重要。人确实是“游戏人”,但重要的是乐趣,而“游戏”可以有很多种形式,电影、音乐、小说,甚至是短视频,哪怕你是一个爱和人在线对战的键盘侠,只要你能在其中找到纯粹的乐趣和快乐,那么你的生活就永远有它的颜色。

够了,没必要把电子游戏当成“正确和必要的”然后强加给自己,让自己变成游戏成瘾者,这比单纯的“电子游戏无能”要可怕得多。

果脯:

恐怕我已经陷入了电子游戏无能症的晚期阶段——特别是单人游戏。

和网游、手游不同,单机游戏是一直都在的,随时都可以选择玩。但对于网游和手游来说,如果你没有及时登录清理体力或者拿到首胜,随着时间的流逝,你的体力和首胜也会如奔腾的河水般流逝。更重要的是,每次我认真通关一款单机游戏,总会有一种错位感,仿佛自己与这个世界脱节了。

原因大概是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我已经习惯了时刻不停地接收各种信息,虽然心里清楚,大多数时候,自己输入的信息都是无效的,但还是担心长期沉浸在单机游戏中会让自己沦为穴居人,因此我很难找到长时间玩游戏的合适时机,而可以随时停止的手机游戏反而成为了更好的选择。

其实今年的国庆节是个很好的换机机会,7天的假期也是一个很好的缓冲时间。所以,我纠结了好久,想着玩什么游戏。最后,我没有选择《最终幻想7重制版》和还没通关的《十三机兵防卫圈》,而是给自己开了个新坑——《稻田佐久名》。

但游戏过程中我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体验一般。一边玩手机游戏,一边插秧,一下午都在焦虑中度过,不知道国庆假期能不能把游戏打完,时间够不够,假期里会不会突然有其他事情发生。

最终,为了逃避这种不安感,以及打开游戏的精神成本,我在国庆期间再也没有打开过《米之蜜语:佐久名姬》,就像我一直想玩但还没玩完的《最终幻想7重制版》和《十三机兵:防卫圈》一样。

看来我不但有“游戏性阳痿”,还得了“游戏性早泄”。

伊藤:

不。

在写下这句话之前,我刚刚用午休时间通关了《银河战士:生存恐惧》的最后一场BOSS战,不禁感叹“银河战士恶魔城”鼻祖之名没白来​​。转身拿起在桌上躺了一周的《偶像大师:星空季节》。

虽然我对所谓的“游戏无能”没有太多共鸣,但工作之后,我的确感到了空闲时间和精力的匮乏,偶尔会有一些游戏被我搁置几个月不玩,对此我实在是无能为力,不过既然有机会,我想说说我是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

9、10月是游戏发行的大月,某种意义上来说,短小的《银河战士:生存之怒》给了我很大帮助。由于没有额外的负担和社交活动,我把一半的休息时间都花在了玩游戏上。但玩游戏是一项消耗体力的活动,因此如何分配每天的时间就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这里我就以我最近玩的游戏为例,简单分享一些避免“阳痿”或者“早泄”的策略。

周一到周五我利用公司的午休时间玩《地铁:生存恐惧》和《NG》,因为NS便携、即插即用,很适合利用碎片时间玩。

晚上下班后,我的时间相对充裕,可以专心玩体量较大的PS4或者PC游戏,这段时间我会用对面的“早泄”编辑器玩《孤岛惊魂6》的多人模式。

相比之下,回家后的空间更加私密,《罪恶的统治》《卡利古拉2》等JRPG,或者《生化危机4 VR版》等VR游戏更加适合,因为它们需要大脑或眼球运动,因此也能直接与睡前联系起来。

到了睡觉时间,为了第二天能正常起床工作,我需要尽可能避免过于激烈的游戏内容。因此,我会选择 NS 的移动或掌机模式,躺在床上玩一个小时的《 the Pop》或《God of Pop 1.2》,或者随便玩几局《FGO》或《Uma 》,直到有困意闭上眼睛入睡。

如果周末不需要加班,那么你可以在一天内分配时间给任意一款游戏,另一天则可以完全放下电子设备,看看书或者出去散步。

有人问我:“这样的游戏玩起来会不会很难呢?”

请相信我,如果你不想被下个月的新游戏打扰,这是最好的资源配置策略。至少这是我在保质保量不失平衡的情况下体验本月所有重要游戏内容的一种方式。当然,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没有像我一样的朋友,把所有时间都留给线上线下社交,工作之余也对网络社区和社交热点缺乏兴趣——

毕竟,有时你必须牺牲一些东西,对吧?

好了,以上就是编辑部老师们对“游戏性阳痿”症状的自我反思,很有意思吧?那么,你呢?你对“游戏性阳痿”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嗯?你问我?嘿,我写了介绍,你觉得怎么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