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支付费用:方式、流程及工资核算详解

2024-08-25
来源:网络整理

直接支付费用-详解 目录 1什么是直接支付费用 2直接支付费用的方式 什么是直接支付费用 直接支付费用是指应由当期负担的费用,如直接支付本月的工资、运输费、保管费等。 直接支付方式 直接支付费用有两种方式:一是费用发生时,由会计部门直接支付;二是以备用金的形式预付,以后报告。 (一)会计部门直接支付 费用发生时,费用支出部门持费用凭证直接向会计部门报告,会计部门收到费用凭证审核无误后,即可据此支付款项,并进行下列会计分录: 借记:营业费用-××费用××× 贷记:银行存款(或现金)××× 直接支付的费用中,工资占比很大,会计核算相对复杂。以下是解释:为了加强消费资金的宏观调控,国家规定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核算工资总额。所谓工资总额,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工资总额的大小,关系到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因此,工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分配问题,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涉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处理工资分配问题。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各种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但不包括职工的医疗费用、福利补贴、退休福利、发明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造奖等。

每月发工资前,会计部门应根据员工出勤、调职、工资等级调整通知、人事劳资部门转来的各项津贴变动通知、代扣代缴通知等情况,计算、编制“工资表”,计算出每位员工的应发和实际工资数额。如果企业实行日工资制,缺勤员工的工资应按下列计算扣除: 日工资=月标准工资+30天(或每月平均实际工作天数) 事假扣除额=事假天数×日工资 病假扣除额=日工资×病假天数×病假扣除比例 应付工资=标准工资+加发工资+各项补贴-扣除病假工资 实际工资=应付工资-代扣代缴款 月工资表是工资核算的依据,用于从银行提取现金支付工资和进行会计处理,工资表经员工签字后,是发放工资的原始凭证。工资核算在“应付工资”科目中进行,该科目为负债科目,计算企业应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借方记录已支付的工资和从工资中扣除的各项款项;贷方记录各部门本月应付的工资总额,期末一般无余额。此科目应根据职工类别和工资总额的构成情况进行详细计算。【例】某商业企业计算10月份应支付给商业员工的工资总额为 元(其中业务人员 元,管理人员 6000 元),医疗、福利机构员工 1600 元,长期病假 1000 元。另外,房管部门本月扣除商业员工经营性工资3500元,扣除员工王文明欠薪360元,计算实际支付的工资,并退还工资,结清扣除的租金。

支付直接支付_直接支付_支付直接合并费用计入哪个科目

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1、计算实际工资数额,从银行提取现金。 +1600+1000-3500-360=(元) 借记:现金 贷记:银行存款。 支付工资及流程代扣代缴。 借记:应付工资 -操作人员工资 -管理人员工资 6000 -福利机构工作人员工资 1600 -非编制人员工资 1000 贷记:其他应收款 -王文明 360 现金 其他应付款 3500 借记:其他应付款 3500 贷记:银行存款。 月末,分配本月应支付的工资。借:营业费用—营业人员工资 管理费用—管理人员工资 6000 应付福利费用—福利机构工作人员工资 1600 营业外费用—编外人员工资 1000 贷:应付工资—营业人员工资—管理人员工资 6000—福利机构工作人员工资 1600—编外人员工资 1000 (二)用备用金支付 这种方法一般由企业内部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费用项目管理,预先提取一定数额的备用金,定期将费用单据报送会计部门,经核查后补充备用金,会计部门将备用金拨付给相关部门时,在“其他应收款—备用金”帐户中核算。下面举个例子: 【例】某商业企业规定由储运部门负责运费管理,并提前提取固定金额的备用金,定期报告会计部门,根据报销金额补足。 (1)会计部门根据储运部门的到账情况,向备用金支付30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记:其他应收款—备用金(储运部门) 3000 贷记:银行存款 3000 (2)储运部门定期凭单据向会计部门报告支付的运费情况。本月报销365元,核对无误后,开具现金支票,补充备用金。会计分录如下: 借记:营业费用—运费 365 贷记:银行存款 365 - 正文结束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