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商遭遇黑客侵害,江浙沪地区受害企业最多

2024-08-26
来源:网络整理

近年来,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买方信用风险、国家或地区政治风险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外贸风险也层出不穷,如黑客入侵、诈骗出口物品等。其中比较突出的案例就是出口企业因货款丢失而遭受不应有的损失。目前,全国已有多家出口企业遭受黑客攻击,江浙沪地区企业受害最为严重。

案例介绍

德国买家B是出口商S公司的长期合作客户,买家付款履约一直良好。2013年初,S公司将B公司列为重点合作客户,力争在未来几年内大力发展与其业务。但该买家有25万美元未付款项,经与买家核实,买家称已按照出口商的要求将货款支付到指定账户,买家也提供了相应的付款凭证及出口商的收款凭证。经进一步核实,买家的付款凭证属实,确实进行了付款。该笔更改付款账户邮件的发件人地址与出口商业务员地址十分相似,仅有几个英文字母不同。但是,这封更改收款账户的邮件并非出口商发送,而是黑客所为。

出口商陷入两难境地:要求买家重新付款无法成功,追踪黑客索要款项也不可能。两者都需要巨大的经济和能源成本,而且成功的希望渺茫。这场纠纷导致买卖双方合作不愉快,失去了扩大贸易的机会。

案例分析

支付货款的会计科目_支付货款英文_货款支付

外贸行业是近年来黑客攻击的新领域,大部分外贸企业对此不了解、不畏惧、不准备,最终蒙受无辜损失。

发现:第一,外贸黑客是一种新型诈骗手段,部分外贸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对新事物的陌生往往让我们在面对新型诈骗套路时不知所措,外贸企业尤其是具体外贸业务人员,并没有防范黑客骗取货款的敏感度。在黑客攻击的初期,黑客往往会“伪装”成出口商的合作伙伴,称其电脑或文件系统坏了无法使用,要求出口商发一些近期的合同。这种获取贸易信息的方法在黑客诈骗中非常典型,外贸人员应将其视为警示信号,认真辨别其真伪。

其次,诈骗分子多为跨国专业犯罪团伙,分工明确,操作熟练。黑客往往以希腊、尼日利亚、意大利、香港等监管较为松散的地区作为犯罪基地,其选择的贸易公司遍布全球各地。用于转移犯罪所得的账户也多开在银行管理混乱的国家和地区,开户简便,转账隐秘。这些黑客的针对性很强,利用计算机技术迅速找到有付款计划或有待付款的交易方作为其猎物。

第三,企业一旦被骗,维权减损难度大,往往钱财损失,货品损失。外贸黑客为了骗取货款,往往需要实施一系列分解动作,逐步接近其敛财逃窜的目的,但受害者多为外贸人员,人们只有在货款迟迟未收到时,才会产生怀疑和警惕。

四是跨境惩戒机制尚不完善,犯罪分子屡屡得手但仍逍遥法外。近两年,全国及各地公安部门受理了大批黑客诈骗外贸货款案件,由于多数案件为跨境案件,破案面临诸多困难,包括侦查人员沟通困难、各国追逃系统协同不畅、流动罪犯难以识别和追捕等。

针对此情况,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防范此类风险。一是规范从业人员电子邮件使用习惯,采用高安全性的电子邮件服务系统;二是在签订合同时以书面形式明确指定支付账户,并约定支付账户的安全性;三是在需要变更支付账户时,通过传真、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交叉确认;四是升级贸易合同,对买方的付款义务做出详细的保障性约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