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马俊
近期,全球互联网上兴起一股“热潮”。不少外国博主踏上中国土地,用相机记录下所见所闻。这些视频在国外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引发国际网友关注。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让随心出行成为可能。“免签时代”的积极效应不断显现,彰显中国旅游市场的强大吸引力和发展潜力。《关于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实施三个月来,我国采取多项措施优化支付服务,取得明显进展。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2023年12月28日在国务院例行政策吹风会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推动外卡受理、移动支付、现金使用、账户服务等,进一步提升境外人员在华支付便利度。很多来华的外国人员习惯使用银行卡和现金,而移动支付在华更受欢迎,导致在华支付不便。对此,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专门工作机制,按照“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担保”的解决方式,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并指导支付宝、财付通等主要支付机构将境外人员使用移动支付单笔交易限额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度累计交易限额由1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同时,创新数字人民币解决方案,满足海外访华游客移动支付需求。
“零钱包”现金兑换更便捷
人民银行北京分行联合首都机场集团组织商业银行、兑换持牌机构在两大机场入境大厅增设醒目的支付服务咨询标识;完成ATM升级改造,内嵌10元小额纸币取款功能,便利小额纸币现金取款;优化外币兑换网点,增加自助兑换机数量,实现两大机场国际出发、到达区外币兑换服务全覆盖,可兑换40余种币种,在全国首次以当地语言显示外币名称;机场商户基本实现外卡受理全覆盖,截至3月24日,支付服务中心已为近3000位外宾提供服务,示范区内外籍个人累计办理外卡刷卡交易10.3万笔,金额逾3000万元人民币;银行、持牌兑换机构、自助兑换机等渠道共办理外币兑换和外卡取现1.9万笔、金额近2400万元人民币,较好地满足了来京外国旅客在机场的多样化支付需求。
中国建设银行目前支持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手机号注册数字人民币App、开通数字货币钱包,支持短期在华外国人开通四级钱包,长期在华外国人开通一、二、三级钱包可用于充值数字人民币;支持来华外国人以外币现钞/人民币现钞兑换数字人民币;支持“FPS”充值,覆盖中国香港十余家银行账户,全面推行来华外国人充值数字人民币“FPS”系统,为中国人员提供数字货币服务的便利。
浦发银行广州分行已建立多种人民币现金兑换渠道,包括营业网点、自助设备、自助兑换机等。来华的外国人可以在任何一家有“货币兑换”标志的浦发银行广州分行营业网点兑换人民币现金。也可以直接通过ATM机或CRS机插入境外银行卡提取人民币现金。
“支付+”开启新“食”时代
一位深度游历过中国的外国视频博主曾总结,中国“最危险的地方”就是好吃的夜市,在那里不仅花钱容易,还能让你发胖。作为旅游的一部分,中国的支付也变得更加便捷和顺畅。无论外国游客是否习惯使用银行卡,都可以用银行卡支付。如果你想刷卡,想体验中国的移动支付,甚至现金支付,在国内商家提供的众多支付方式中,总有一种支付方式符合你的需求。
人民银行榆林分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医”等场景,通过实地调研、现场督导等方式,引导12家收单机构新增或改造重点商户银行卡受理设备软硬件,升级POS机外卡刷卡能力,在商户收银台显著位置摆放外卡受理标识。截至5月8日,农业银行榆林分行、长安银行榆林分行已分别与榆林四海食品配送有限公司、榆林市四海食品配送有限公司签订小额现金优化服务协议,全面满足租赁、餐饮等行业的现金找零需求。
榆林榆阳机场张贴外卡受理标识
中信银行1200余家网点开通外币兑换服务,全行3600余台ATM全部开通外卡取款服务,7000余台POS开通外卡受理服务。此外,中信银行与中国银联围绕“精彩行动”开展全面合作,克服“时间紧、量大、面广”等困难,为全国麦当劳门店批量上线外卡POS服务。此次合作也是三方落实优化支付服务工作的又一里程碑。
中信银行大连分行举办优化外籍人士来华支付服务交流活动
支付与消费场景无缝对接。
帮助酒店增加业务量
人民银行、文化和旅游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三星级及以上旅游饭店、国家5A级、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实现境内外银行卡受理全覆盖。积极推动在来华外国游客集中的文化旅游场所设立外币兑换服务网点,提升外币兑换服务水平。
恒丰银行首家外币兑换点在山东淄博金澳万丰大酒店正式挂牌成立,客户无需前往银行网点,即可在酒店内完成外币现钞兑换服务,有效提升了外币兑换的便捷性和现钞服务水平。该外币兑换点的成功设立,拓宽了恒丰银行个人外币业务的服务渠道,拓展了酒店特色外宾服务,为来淄博访问的外籍人士提供了便捷的支付服务环境;银行网点已提供柜台外币和人民币兑换服务,并将很快在榆阳机场、永昌国际大酒店增设外币兑换咨询点。
中国银联称,已开始与17家商业银行升级受理终端,重点关注外国人消费频繁的重点城市和商圈商户。国际银行卡品牌万事达的数据显示,自2024年3月以来,使用境外发行的万事达卡在中国的刷卡消费金额较2023年同期增长一倍以上,交易笔数和活跃收单商户数均增长一倍。
“畅通”支付 多措并举破除支付瓶颈
出租车往往是外国商务人士、游客进入中国后最先接触到的服务,也是他们主要的支付场景之一,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来华外国人等群体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我们将提升出租车支付便捷性作为重要一环。
据悉,上海具备外卡支付功能的出租车将在浦东、虹桥机场区域全面部署。出租车上的服务指南可以帮助不会讲中文的外籍乘客,只需参考手册中的短语,就能与司机进行简单沟通,如告知目的地、获得支付提示等。中行与大众交通将进一步完善现有支付设备和业务流程,加快出租车改造,计划在今年6月底前实现1000辆出租车优化支付服务能力,第七届进博会前,将完成2000余辆出租车的优化改造。
在客流较大的机场、火车站、大理古城等区域,大理市通过加强银企合作,建立支付服务示范区,为老年人、外宾等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定向支付服务。机场支付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完成,机场实现了商户受理外卡全覆盖、现金服务无障碍、问询有问必答的创建目标。同时,外籍人士目前已可在全国高铁站使用互联网等方式购票,通过该渠道购票后,无需到售票窗口购票,刷外籍护照即可进站。
支付更顺畅,消费更便捷
今年五一假期,不少城市迎来入境旅游高峰,据携程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入境旅游订单同比增长105%,一些与中国单边免签的国家,以及互免签证的新加坡、泰国等国,累计入境游客数量同比增长约2.5倍。
为优化重点群体支付体验,成都还在天府机场建设了境外人员支付服务中心。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国际到达大厅,挂有可爱熊猫头的“ PAY.蜀易付”标识,灯光亮起,中国银行、中国电信、携程三家外币兑换店全部服务功能全面对外开放。“这是全国机场最全面的集中支付服务区,汇聚了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外币兑换商、平台服务商,展现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支付服务环境。”中国银行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据悉,“1小时缴费服务”已在157家外籍人员开户重点银行网点实行“1小时响应、1小时办结”快捷服务;打造2791个适宜老年人缴费的规范银行网点,建成32个适宜老年人缴费的示范网点。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介绍,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的境外客人支付服务示范区自2月初运行良好,截至3月31日,支付服务中心已为3305名外宾提供咨询服务,累计处理外卡刷卡交易4018.82万笔,外币兑换及外卡取现交易金额3136.12万元。
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4月1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外国人来华数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3倍多,共为外国人发放签证46.6万人次,同比增长118.8%。外国人入境198.8万人次,同比增长266.1%。2024年1-2月,入境人员使用移动支付超过90万人次,交易超过2000万笔,金额超过30亿元。截至2024年4月,机场内外POS卡交易笔数和金额较2月翻番;入境旅客使用移动支付超过200万人次,交易笔数和金额较2月增长80%以上。商业银行现金服务持续优化,现金担保功能基本实现。
为提升外国人支付体验,不少银行和支付机构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在支付领域的创新应用,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平台已引入13个境外电子钱包,极大地方便了外国人的支付需求。如推出“双语服务+业务指南”的服务模式,为外国人提供中、英、繁体中文一站式境内金融服务指南;银行机构还借助金融科技优势,设立“涉外服务窗口”,为外国人提供绿色通道;深圳等地率先探索多类别、多品种的跨境支付方式,探索“刷卡+现金+数字人民币+移动支付”相结合的跨境支付方式。这些多元化的跨境支付方式,不仅提高了支付的便捷性,也增强了支付的安全性,同时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支付选择。
显然,这些举措将对中国的旅游和商务活动产生积极影响。更加便捷的入境手续和支付服务将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和商务人士选择来华。此外,这些政策也将对中国同其他国家的合作产生积极影响。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便利,中国将获得更多的外资和技术引进,从而促进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同时也展现了其优质的支付服务。我们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勇气,将让更多国外民众看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感受到现代中国的壮丽、科技、和平和友好。
(本文发表于《金融电子化》2024年7月刊)
新媒体中心
导演/ 邝源
编辑/姚良玉、付甜甜、张军、邰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