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引创新,智汇天河: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

2024-08-27
来源:网络整理

9月14日下午,由广州市天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主办、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承办的“知识引领创新、智慧汇聚天河”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众多专家、企业家齐聚一堂,畅谈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与对策。

华南理工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所长关永红发表题为《严格知识产权保护赋能高质量科技创新》的主旨演讲,他表示,从我国知识产权和创新发展现状来看,自2011年以来,发明专利申请量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2020年发明专利授权量为53万件,2021年为69.6万件,2022年为79.8万件。截至2022年底,我国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21.2万件,我国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21.2万件,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4件。

国际PCT专利数量自2019年起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2021年将达到6.95万件,2022年将达到7.4万件。

在前沿技术领域专利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近10年来,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居世界首位。十大前沿技术发展方向包括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再生医学、无人驾驶汽车、区块链、计算机安全、虚拟现实、无人机、导电聚合物和锂离子电池。2000年至2019年,上述领域专利申请约34万件,其中中国约占40%,美国和日本各占20%。

自2002年以来,我国商标申请量一直居世界第一,2021年商标注册量773.9万件,2022年注册量617.7万件,截至2022年底,有效商标注册量4267.2万件。

从研发投入来看,2020年达到2.44万亿元;2021年为2.79万亿元;2022年为1.1万亿元,我国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5%,美国研发投入强度大概是2.8%,也就是7132亿美元,还是落后于美国。

此外,2013年中国研发人员总量超过美国,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从近几年审理的案件来看,一是庭审水平有所提高,二是索赔数额较高,2022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对四川金乡赛瑞化工有限公司、山东华鲁恒盛化工有限公司两起侵犯公司发明专利、技术秘密案件(统称“三聚氰胺案”)作出终审判决;经过近9年的维权,权利人最终获赔2.18亿元。

关永红指出,企业自主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大大增加;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到的;没有自主创新作为支撑,就没有竞争优势;放弃自主创新,就相当于失去了整个产业平台;自主创新并非遥不可及;只有创新才能带来高额利润。

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广州万鹏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钟伟平提到,有些企业可能会不小心“踩坑”,比如广州园区内某公司的logo与某大企业的logo十分相似,存在侵权风险,该公司不得不重新设计logo和背景板,花费不菲。

“很多企业对知识产权不太了解,对无形资产理解不深刻,没有意识到这是竞争优势。”他表示,特别是一些初创企业,在申报科技型企业时,没有前期规划,缺少专利、研发等指标,导致无法申报相应资质,造成了“隐性损失”。

“有些企业只有在想入库、入选高新技术企业,或者发现产品在市场上被侵权,才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之寻求知识产权保护。”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高级经理石敏秋表示,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受限于人力、物力,无法及时申请知识产权,可以寻求外部团队的支持。比如腾讯、美的、中兴等,虽然都有庞大的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团队,但部分工作还是会交给外部专业人员。

随着京信通信天线市场份额进入全球前三,2006年至2016年,欧美两大通信业巨头占据了全球约80%的市场份额。竞争对手屡屡针对京信通信电调系列天线专利提起诉讼。京信通信、国外客户、通信展主办方等均向京信通信发送律师函,对京信通信电调天线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按照通信行业专利许可费最低的1%计算,每年至少要支付给竞争对手10万元,而京信通信支付的金额则超过5000万元。

京信通信科技(广州)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王薇薇表示,经过10年的专利诉讼,京信通信最终赢得了胜利,成功使国外天线巨头在中国、欧盟和南美的12项基础技术专利无效。这个过程非常艰难,正是因为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这些诉讼才得以获胜,为国内企业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否则,如果京信通信败诉,很可能就会退出国际市场。(南方+记者 高小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