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0日电(常涛)利用AI技术,将小孩的声音录制下来,与社交软件结合作为语音提醒,以另一种方式陪伴老人;支付宝“老年模式”中,一切营销弹窗都没了,65岁以上老人可一键直达人工服务入口;“银发族”智慧服务平台,可根据家庭水、电、气使用情况以及智能传感设备,了解老人身体状况……当AI遇见老年人,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人工智能助力老年人健康、人工智能助力消除数字鸿沟等成为热点话题,此外,不少企业也展示了最新的老年人人工智能产品。
蚂蚁集团数字金融部总监陈力在AI发布会期间表示,智能时代,科技和数字化让生活更加便捷,但还有一群普通人,他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复杂,科技和数字化与老年人之间的“鸿沟”正在逐渐加深。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表示,人工智能在智能养老领域同样潜力巨大,无论是社区养老还是居家养老,人工智能在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生活、康复护理、用餐行走辅助、应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方面都能发挥巨大作用。
基于AI技术的“银发族”智慧服务平台实现了上述场景。平台打造了主动照护、健康管理、随身监测、生活服务、应急保障、AI热线等6个方向28个应用场景。以应急救助为例,平台可根据家庭水电气使用情况和智能传感设备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例如通过水电数据,可以判断老人是否正常起床、洗漱、就餐等。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平台会自动通知用户家属,社区网格员现场核实处理,精准掌握老人状况,最大限度避免意外发生。
除了提供生活保障,人工智能还在为老人发挥心灵慰藉的作用。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录制子孙的声音,与老人常用的社交软件相结合,亲人就能多一种方式帮助和陪伴老人。
事实上,在数字化时代,老年人除了被动接受AI带来的好处,也会主动拥抱数字化,享受数字化服务带来的美好生活。根据支付宝2020年7月发布的数据,支付宝老年用户规模三年增长4.5倍,三线及以下地区增幅更高,达到5.5倍。
但一个现实问题也摆在面前,那就是如何消除老年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数字鸿沟”?更具体地说,如何解决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面临的“出门打不到车、看病预约不了、不知道看谁”等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人数字化适应性研究团队联合支付宝发布的《老年人数字化适应性研究报告》显示,虽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但近七成老年人依靠自学使用手机,超四成老年人仅使用拨打电话、阅读新闻等基本功能。
目前来看,老龄友好是一条可行的路子,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难问题的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20条具体措施和要求;同年12月,工信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决定从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行动。
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不少APP都推出了老年版。7月10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支付宝宣布全面启用“老年模式”。除了放大字体图标、简化操作页面,支付宝“老年模式”还移除了一切不必要的功能和营销弹窗,65岁以上的老人也能通过它一键直达人工服务入口。
除了适合老年人使用,简单的语音交互也是弥合数字鸿沟的有效方式。比如利用智能语音技术打造“适老智能服务热线”,打通各类生活服务资源,让老年人通过语音交互表达需求,获得买菜订餐等衣食住行服务、家政服务等。
但同时也应注意到,我国智能产品对老年人的适用程度参差不齐,尤为需要尽快建立一套针对老年人的智能技术标准。(中新社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