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刘思逸的第1409篇原创文章
每日持续更新,做懂流量的创业者
在支付方面,中国应该对外国朋友更加友好。
一,
这段时间出去旅游、去日本留学,发现海外支付因为疫情的原因,都通过无纸化支付的方式进行,电子支付已经普及。
日本的便利店可以支持所有日本的线上工具,而且因为中国游客较多,所以全面支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在伦敦和迪拜,出租车、便利店、餐厅和购物中心的所有 POS 机都支持信用卡和借记卡。最重要的是,
支持付费。
二,
Pay,一旦用了就不能再回去了,因为太酷了,Face ID,只要拍一张照片,就搞定了,简直就是银行信用卡消费场景的数字版,
对于用户来说,这几乎是不可逆转的体验。只要你在国外有 Visa 或 卡,
地铁、餐厅、购物都可以用它支付,比微信支付更方便。
再次,由于硬件和软件的双重绑定,支付业务被吞噬了。这是除中国以外的全球业务。
再次深深感受到乔布斯坚持自己的审美,固执地坚持硬件与软件的独家绑定。
我当时真的知道它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吗?太棒了。
东京、香港、迪拜、伦敦,都可以使用这个支付工具,在中国游客阵营中,它比支付宝和微信更加出色。
来得更顺利,价值更高,这就是优势。
三,
但我想说的是,由于近年来内地数字支付的极度发展,我们似乎忘记了
我们的国家需要打开大门迎接访客。我们需要大量的交流。外国人想来我们这里,我们也需要去拜访外国人。
我现在想知道这是否太不方便。
我吃饭的时候几乎不能用纸币,因为当你拿出纸币时,服务员会看起来很尴尬;
我住过酒店,除了有外国人住的五星级酒店外,很多酒店都不再支持外国人用 Visa 付款,或者说已经不太支持了。
独创的POS机逻辑,可以在餐厅、出租车、APP、酒店等场所使用,外国人也可以刷银行卡。
外国人现在很困惑,什么是支付宝,什么是微信支付?
我们在这个层面上是否太封闭了?
当无纸化数字化爆炸到极致之后,似乎有人忘记了外国宝宝的缺口。
四、
这或许是一个创业机会。
疫情之前有大量外国游客来华,大概有1000万人次,这些人来华是如何支付的?
其实我们也是挺骄傲的,挺自大的,确实没给别人留什么空子。
在伦敦、迪拜和香港,
结合使用Pay、信用卡和纸币让我恢复了适度的支付节奏。
尤其香港,纸币面值大,大家还活跃在流通,感觉每一笔的挥动都有响亮的声音和感觉。
突然觉得应该反对一股极端无纸化交易的浪潮,大陆的商家现在都不收纸币了吗?
- 结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