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客户,您好!我们是北京一家专注互联网技术服务公司,可以提供收录效果好,文章排名好的网站进行发文,发得多,各种关键词排名就多,流量越多越稳定,如果您有需要欢迎您前来资讯!可以随意添加图文和视频广告,助您的企业或者项目服务实现推广效果!如需合作欢迎请加微信
图片/来源于网络
↡
01
这一周,我很忐忑,先是科学巨人霍金离开,然后是商界大亨李嘉诚离开,最后是文学怪才李敖离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英文的“”译成中文是“离开”,但含义却有所不同,霍金、李敖的“离开”是去天堂,而李嘉诚的“离开”则是退休、养老。
难怪外国人学习中文时有时会精神崩溃。
春天不是告别的季节,而是生机盎然的季节。然而,本周我们看到的却恰恰相反。
无论你有多强大,你都无法战胜时间。这是一条金科玉律。在自然界中,即使是强大的恐龙也从地球上消失了。在社会中,曾经极其强大的帝国最终衰落,让位于新的统治者。
偶像从历史舞台消失,给世人留下了许多遗憾。然而,科技仍在继续,商业仍在继续,世间万物依然蓬勃发展,自然演化。这不是鸡汤,而是“道”。
这让我想起上周多家媒体报道的百度贴吧事业部总经理胡悦辞职的消息。
我看到过很多这样的辞职,但胡悦的辞职,让我想起了贴吧曾经的辉煌,一个曾经那么火爆的产品,现在却沦落到这个地步,这让人深思。
这让我想起了大学时玩过的BBS,从BBS到贴吧,兴趣类网络社区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也是一个生生不息、不断演变的过程。
02
在早期的上网时代,BBS 几乎是大家最快乐的时光。那时候,互联网还未普及,我们接触到的网络都是纯文字版的。BBS 的全称为电子公告板,存在于教育网中,是基于互联网而建立的。
机房资源有限,我们甚至逃课去玩BBS,各个大学都有自己的BBS网站,如清华的“水木清华”、北大的“北大未名”、上海交大的“饮水思源”,我所在的西南交大的“金城驿站”等。
这些BBS的版面几乎一样,版块也差不多,都是基于同一个模板,最大的区别就是名字、登录方式,还有最重要的热度,每个版块都是根据兴趣来划分的,比如“时事论坛”、“校园快报”、“足球”、“情感交流”、“文学”、“诗词歌赋”、“历史”……
那时候,所谓的“上网”,就是在各个论坛里闲逛、发帖或围观。每个论坛都有一个版主,负责维护整个论坛,通常由比较活跃的人组成。由于大家都是匿名的,所以大家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起的名字也各种稀奇古怪,签名也很有趣。早些年,我常用的网名是“后土豆时代”,起了这个名字后,我为此骄傲了好久……
本版块的帖子内容不一,有原创的,也有转载的,除了看原帖,评论也值得一看。
教育类BBS非常活跃,因为注册用户大多是那些有时间、有才华的大学生。通常理工科院校的BBS比文科院校的BBS更受欢迎。例如,国内比较受欢迎的BBS有“水木清华”和“白云黄河”。
03
在互联网普及大众之前,教育BBS十分盛行。
BBS通过兴趣分类,点燃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只要你有一点点兴趣,你就能找到自己的社区,和一些小伙伴们交流,不管你是主角还是配角,这里有资讯,有八卦,有互动,有故事……
还记得那时我经常一玩就是两个小时,却没有注意到时间的流逝,最后只有在机房老师催促我“下机”后,我才会恋恋不舍地离开。
从目前来看,教育网BBS虽然普及,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1)太分散。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站点,空间比较有限,跨校访问的学生比较少,流量有限,局限在教育网内,无法扩大规模。
2)管理比较松散,属于业余管理,只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完全是自发行为,没有一个组织来引领。
3)商业模式我没怎么考虑,完全是按照早期互联网发展的思维来想的,基本上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玩”。
所以,这种原始的、只有文字的兴趣社交平台只在那个特定的时代流行,属于那个特定的时代,当新的形式出现时,它仍然有用户,但已经成为非主流的社交平台。
04
进入2000年以后,互联网开始在国内普及,HTML页面以其页面丰富、图文并茂的特点迅速成为网络的主流,此时国内网民数量开始快速增长。
在此背景下,一些BBS也推出了网页版,但碍于大学生的习惯,使用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还是使用客户端登录。
这时,著名的“一塔呼图”出现了。这个BBS网页版用户很多,私密性强,公开性强。在2004年9月13日关闭前,一塔呼图BBS逐渐发展到800多个讨论区,注册用户30多万人,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1000多人。用户群主要为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学生、科研人员、教师和专家学者,以及在各行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记得看到一个栏目叫《烟民空间》,立马觉得好神奇,我身边有不少喜欢抽烟的朋友,听完《伊塔呼图》后,也爱上了它。
“It's a Mess”最终被关闭。它曾流行过一段时间,但后来就消失了。
此时,大家熟知的“天涯论坛”声名鹊起。与以往的BBS不同,天涯是互联网上的论坛站点,注册对所有人开放,而且由于服务器在互联网上,访问速度快,兴趣版块多得数不胜数,甚至华为公司在其上开辟了专门的版块,经常爆出外界不知道的新闻和八卦。
天涯比较热闹的地方是热点话题的讨论和长篇连载。在专门的网络文学平台出现之前,天涯曾经是文学爱好者阅读网络连载的重要场所。
天涯真正把BBS论坛形式发挥到了极致,它和以前的BBS布局基本一致,只是兴趣板块更多,注册用户更多,同时在线用户更多,当然后端服务器也更强大。
天涯红了,但也仅此而已,拥有庞大的用户量却未能取得同等的商业成功,一直是个遗憾。
现在看天涯,我什么都不想说,机会稍纵即逝,互联网太残酷了,它可以迅速让你成为流量巨头,但也可以迅速把你的流量夺走。
05
贴吧崛起了。
贴吧和BBS论坛相比,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都是基于兴趣,形成社区,然后会员在贴吧里互动交流,和BBS版块类似。
但贴吧又有不同,首先,它是由用户自己创建的,形成自己的兴趣群体;其次,它的母公司是百度,百度搜索为贴吧带来流量,这是其他任何平台都无法比拟的。
由于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贴吧,其数量远超天涯,并在百度搜索的带动下用户量迅速增加,其版面比BBS更美观,有文字、有图片、有视频,吸引了无数新网民,这些新网民迅速成为网民的主力军。
贴吧成为那个时代的现象级产品,也让曾经的百度大佬李明远一夜成名,他2004年以实习生身份加入百度,作为百度贴吧首任产品经理,打造了全球最大、最受欢迎的中文网络社区,将百度贴吧流量占百度总流量的比例从1%提升到11%。
贴吧凭借庞大的用户量和流量,已经成为娱乐明星的必争之地,同时也是又一个广告平台。
贴吧这么好的一个产品,本来可以很成功,但是却在商业道路上误入歧途,这个大家都知道,就是著名的“血友病”事件。
“血友病”事件是贴吧的分水岭。
当然,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的崛起下,即使没有“血友病”事件,贴吧也可能会走下坡路,只是这次事件给贴吧戴上了道德的枷锁,让它跌得更快。
06
贴吧的没落,主要还是互联网世界的变化,PC互联网时代结束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了,微博、微信、知乎、豆瓣,还有无数自带论坛的APP。
这些新工具一方面带走了KOL,而KOL就代表着流量,是各个平台争夺的对象。另一方面,一个平台包办一切的局面被打破,一个庞大的综合性兴趣平台被切断。明星带着娱乐八卦去了微博,微信凭借巨大的粘性通过公众号带走了巨大的流量,微信、QQ上的各种群形成了私密圈子,更专业的兴趣圈去了知乎,文艺青年去了豆瓣。
大部分兴趣类APP都有自己的论坛,比如体育、旅游、财经等,沟通互动可以在APP内部完成,不需要去专门的平台去交流。
KOL没了,围观群众没了,流量没了,贴吧还剩什么?
互联网不再需要一个庞大而全面的兴趣社区,各种兴趣的爱好者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兴趣永远是吸引人气的利器,但爱好者们却“各回各家”。
具有相同爱好的人们还是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只不过聚集地分散在互联网的不同角落,而不再像以前那样有一个巨大的“中心”。这很有意思,似乎也有一些“去中心化”的特征。
这是互联网自然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结果,这种发展是不可阻挡的。
只能感叹,负责贴吧这个产品到这个阶段,不管有多么好的想法,有多么强的能力,想要扭转局势,都是极其困难的。
辞职真是一件让人解脱的事。
07
BBS、贴吧衰落了,但兴趣社区并没有消失,只不过以前它们有明确的组织,有明确的聚集地,就像一个大家坐在一起聊天的大咖啡厅,现在被分割成无数个小咖啡厅,这些咖啡厅分布在不同的地方。
人都是有爱好的,爱好不会消失,基于兴趣的网络不会消失,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不管是一个产品还是多个产品,不管是一个社区还是多个社区。
这个社区分散在无数的产品中,有几个特点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一)核心是共同利益
(2)圈子文化
(3)意见领袖
(4)拥有粉丝
(5)内容很重要
评价指标依然是:
(1)受欢迎程度
(2)交通
(3)活跃程度
从BBS到贴吧,纵观过去20年,兴趣可以聚集人气,但有一个更难解决的问题,就是“What next”?如果只有人气,没有商业模式,无法解决如何变现的问题,那么“免费”久了,自然就“无What next”了。而且,人气是没有长期运营就无法长久的东西,平台如何维持用户免费、长期运营的热情?所以,一旦有更好的平台,他们自然就会离开。
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出现了无数的BBS、论坛,甚至贴吧,甚至有大佬的支持,但到最后,没有一个能算成功。
前面的路在哪儿?前面迷雾重重。
➫
#社区招募#
“刘星亮时间”核心用户群正在招募中!本群是我和大家互动交流的社区,在这里你可以结识各种互联网圈大咖,与各界人士讨论有趣的热门话题。
加入方式:在公众号回复【凉粉】,系统会自动回复详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