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争夺支付公司:数据入口之战愈演愈烈

2024-08-29
来源:网络整理

摘要: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巨头之间对于支付公司的竞争其实就是数据访问权的竞争,随着未来支付资源稀缺性的不断提升,这种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会逐渐加剧。

支付端口一直是掌控众多消费场景的关键,掌握支付数据可以更精准地掌控用户的消费行为和习惯,甚至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好坏。因此,以阿里、腾讯、美团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一直将支付端口多元化视为未来业务拓展的关键,并通过直接或间接入股的方式,获得了支付相关领域的诸多牌照。

近日,有消息称,上市公司大唐高虹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拟引入战略投资者对全资子公司北京高阳捷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增资。高阳捷讯为支付公司易久福的全资股东。如果深挖就会发现,高阳捷讯刚刚进行了增资。此次增资的四家收购方分别为上海云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嘉兴橘子共享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北京金吾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北京数字畅游技术中心(有限合伙)。

蚂蚁金服为上海云信的唯一股东,嘉兴桔子的两个合伙人分别是嘉兴小桔子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小桔科技是滴滴出行的运营商。蚂蚁金服和滴滴分别通过这种迂回的方式入股支付公司易久拍,进一步扩张自己的支付版图。

那么,互联网巨头为何如此热衷于收购或控股支付公司?支付入口在整个金融领域占据着什么位置?在进入深耕互联网金融阶段之际,获得支付牌照对这些互联网巨头来说意味着什么?

巨头纷纷布局,支付环节成互联网金融新热点

如果说蚂蚁金服、滴滴入股支付公司是救国的迂回之举,那么以美团、国美、小米为代表的巨头对支付领域的布局则更为直接和迫切。国美7.2亿元收购银盈通、万达20亿元收购快钱51%股权、小米高价收购捷付易通……这些巨头动作的背后,显然支付领域已成为后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热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它的出现又将对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政策层面的监管让支付行业成为一个壁垒很深的领域。严格的支付牌照政策层面监管,让支付牌照的获取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场景化消费时代的到来,获得支付牌照不仅可以优化用户的支付体验,还可以让企业的业务与金融本身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收购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成为众多巨头企业的新选择。

政策壁垒带来的进入难度增加,让不少互联网企业更愿意通过收购或参股等简单直接的方式获取支付牌照,进而推进支付相关业务。据网贷之家统计,截至2017年6月26日,全国范围内收购或计划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案例共计36起。未来随着国家监管层面的不断加码,支付牌照市场将被巨头们抢占,支付牌照之争或将持续。

互联网金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支付成为数据的终端。随着P2P、网络信贷、ICO等互联网金融形态问题不断出现,互联网金融发展已从蓬勃发展的时代进入深度调整的深水区。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智能技术对金融业影响的逐步加深,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开始从表面手段发展到底层金融本身的变化。

马云在今年云栖大会上对未来金融发展的表述,进一步确认了未来金融发展的大方向。他表示,新金融将重构未来300年的金融体系,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新型金融体系、信用体系、基于大数据的风控体系。大数据作为一个新词,已经越来越多地与金融联系在一起,成为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

作为与用户购买行为直接绑定的支付,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未来新金融时代的数据采集是否完备。由于支付可以与出行、旅游、购物等诸多场景对接,其广泛的外延使得它能够成为一种新的数据采集终端,能够采集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用户相关数据。因此,支付链路的布局直接关系到未来数据源是否丰富,直接关系到新金融能否真正实现。

支付与下游金融活动的衔接,让其在金融行业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用户的支付数据可以反映用户的消费偏好、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理财需求等诸多方面。掌握这个端口,可以实现马云提到的新金融与大数据更加无缝的对接。

支付是人与商品之间的桥梁,通过支付可以判断用户真正喜欢什么样的商品,通过优化支付流程可以推动新零售、新物流、智能科技等诸多领域的发展,成为驱动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除了拉近用户与产品之间的距离,支付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与人们未来的金融行为挂钩。在传统逻辑下,人们通常会以最原始、最简单的方式向用户推送项目,而不去识别项目与用户的匹配度。这往往导致推荐给用户的金融项目通常是用户无法接受的,最终导致金融项目运营效率的下降。

此外,通过支付,我们还可以加强金融行业的风险控制,从而将金融行业的风险控制带入全方位风险控制的时代。随着人们的生活与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可以根据支付行为了解项目方的交易情况,并更加深入地分析项目本身或项目相关方的资金状况,摆脱传统逻辑下背景调查等简单风控带来的一系列风控问题。

对于用户,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支付行为、消费行为,绘制出用户的基本画像,结合这个画像,可以将用户和项目进行精准匹配,减少很多用户和项目对接中出现的问题,让用户真正保障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降低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真正把风控做到真实、到位。

巨头们纷纷在支付市场布局,让我们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其对新零售、新物流、新金融等新兴产业的支持,也将为这一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动力。随着智能技术、生物识别、AI技术在支付领域的应用,支付的新时代即将到来。那么,未来支付领域还会发生哪些新的变化?我们该如何抓住支付领域的新趋势?

新金融时代,支付领域将发生哪些变化?

毫无疑问,在已经到来的新金融时代,支付领域也将发生深刻变革。以刷脸支付、指纹支付为代表的新支付方式的到来,以新零售、新物流、新金融为代表的新产业变革带来的快速发展,都在把我们带入一个精彩纷呈的新支付时代。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即将到来的新金融时代,支付领域又将发生哪些变化?支付领域又将如何发展,推动金融行业更好的发展?

支付将不再仅仅是支付本身,它将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和角色。移动互联网时代,支付的改变主要是从卡支付到移动支付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工具型的改变,即支付方式的改变以及支付改变带来的用户消费行为的改变。支付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的功能和角色,多是工具型的。

进入新金融时代后,人们的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金融逐渐演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人们的金融行为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行为。以众筹为例,在传统时代,人们通常参与众筹活动是为了增加收入,而众筹则具有更多的金融属性。进入新金融时代后,以京东众筹、聚米众筹、苏宁众筹为代表的众筹平台开始通过项目将人们的生活与众筹结合起来,并通过众筹这种金融形式深深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支付方式的改变只是优化和改善了人们的消费模式,并不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支付的工具性作用会逐渐减弱,而承担起新的角色——数据采集的作用。

以数据为切入点,支付领域将尽可能与用户的金融行为相连接,进而衍生出更多的功能和效应。大数据风控、大数据营销、大数据运营等相关环节将与支付相连接,并从支付端口获取数据信息。因此,未来支付数据的采集、整理、处理行业将成为新的行业发展点。

随着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作为切入点,支付方式将发生更大的变革。虽然支付方式的改变在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方面不再起主要作用,但以人工智能、生物智能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支付方式的改变,将把人们从以移动端为主的支付方式带入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智能科技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的生活中将出现越来越多与智能科技相关的应用。支付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环节,随着各类出行软件、购物软件、电商软件的不断更新,支付方式也将随之更新,从而推动人们的生活方式进入全新的智能时代。

刷脸支付、指纹支付、生物识别支付等一系列新型支付方式将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涌现,目前以二维码为主的支付方式将被这些新型支付方式所取代,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无人便利店、无人售货机等新零售方式是支付方式变革的最初雏形,随着商业模式的不断成熟,支付方式的变革将把人们带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新的支付业态会出现,新的支付支撑公司会出现。卡支付时代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众多POS机厂商的出现。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以手机二维码支付为代表的支付方式又催生了快钱、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新的支付方式。进入新时代,新的支付支撑公司会不断涌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有新的支付方式衍生出新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大数据、AI、云计算、智能识别等领域的应用,将为千千万万有支付需求的行业公司提供支持,从而衍生出以新型支付支持公司为代表的新组合,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未来这个行业将会像今天巨头争夺支付牌照一样激烈,从而将支付行业的发展带入新的发展阶段。

巨头对支付公司的争夺,更多的是数据入口的争夺,随着支付资源的稀缺性不断提升,激烈程度也将逐渐加剧。蚂蚁金服、滴滴、美团、国美、小米等企业对支付公司的布局,将让我们对支付公司的认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而开启支付变革的新时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