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素养
票据融资
票据融资产品
“票据融资”和“贸易融资”可以理解为“传统流动资金贷款的改进产品”,它“限制”了“贷款的目的”(交易),强调交易背景和情景,进而控制风险。这个领域有很多产品。
❝
“产业链”。
❞
介绍汽车产业链。
从产业链上看,汽车行业的上游行业包括钢铁、机械、橡胶、石化、电子、纺织等,下游行业包括交通、旅游、金融、保险、维修、加油站、个人消费等。从行业来看,汽车行业包括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汽车制造企业、汽车销售商、汽车用户四大类。在汽车产业链中,汽车制造企业通常以汽车制造企业为核心,汽车制造企业向零部件供应商采购零部件,零部件供应商从钢铁、橡胶、石化、纺织等行业采购原材料。汽车制造企业的下游是汽车销售企业,能从汽车制造企业提车的经销商一般都是经销商,经销商下面有二级甚至三级卖家。卖家的下游是汽车用户,包括商业用户,如出租车公司、运输公司、旅游公司、家庭、个人等。
图:传统汽车产业链
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笔记”。
❞
票据包括“银行本票、支票、汇票”,这些都是结算工具。
汇票根据出票人的不同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商业汇票具有融资功能。
还有商业汇票的承兑汇票,承兑汇票是银行的“银行承兑汇票”(简称“银汇票”),承兑汇票是工商企业的“商业承兑汇票”(简称“商业汇票”)。
2.1. 商业承兑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
❞
“商业承兑汇票”,简单来说就是“企业之间的借据”,属于商业信用。
❝
“以身作则”。
❞
汽车制造商向零部件供应商采购时,汽车制造商可以主动向零部件供应商开具商业汇票,并承诺到期付款(即验收);也可以由零部件制造商签发,由付款人的汽车制造商接受,或由付款人的集团公司或财务公司接受。
与欠条不同,在《票据法》的保护下,商业承兑汇票可以流通和转让,最终的票据持有人不一定是票据上指定的收款人,当票据到期时,持有人可以向承兑人和付款人中的任何一方要求付款,一般是通过银行托收。
例如,零部件经销商获得商业承兑汇票后,转给上游的钢贸商,到期时钢贸商通过其开户行办理托收,最后将汇票转给开证车企的开户行。
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商业承兑汇票的签发只需要支付票据的成本费,不需要任何其他费用,相当于“打白单”占用交易对方的资金,因此具有融资功能。备件经销商,以及后来的钢铁贸易商,承担了汽车厂的信用风险。一般来说,“只有实力雄厚、资信度很强的企业出具的商业承兑汇票,才会被交易对手接受”。
银行在签账和收款过程中的作用是中介,既不占用资金,也不承担信用风险,收入是生产成本和托收手续费。
零部件经销商拿到商业承兑汇票后,会继续转给上游,如果钢贸商不受理怎么办?
这时,配件经销商可以考虑银行“折扣”。承兑人和付款人都是汽车制造商,汽车制造商的信用风险由贴现承担,需要主动向汽车制造商提供信贷。“通常情况下,银行只会对非常大的央企签署的商业票据进行这种贴现。”
在实践中,往往是银行给汽车制造商一定的授信额度,然后指导汽车制造商向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开具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担保贴现,即“商业汇票保函”。如果商业汇票到期,汽车制造商不支付怎么办?贴现银行需要通过补贴协议起诉汽车制造商。配件厂家的另一种选择是使用“商业承兑汇票质押”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被银行承兑汇票取代,可接受性大大增强,钢商可以继续背书和转让给上游煤炭和电力制造商。
2.2. 银行承兑汇票❝
's (银行承兑汇票)
❞
“'s ” 的全称是“ 's ”。由于银行承诺在到期时支付商业汇票,因此它几乎是无风险的,就像现金一样。通常,当经销商从汽车制造商那里购买汽车时,他们会使用大量的银行承兑汇票。
一般来说,公司自身的信用非常好,交易对方可以承兑,而且可以开具商业汇票,这样成本最低,比如汽车制造商通常开出商业承兑汇票;如果你想发行银汇,借助银行信用,银行承担了出票人(承兑申请人)的信用风险,那么出票人必须向银行支付对价,在目前的定价条件下,这个对价往往体现在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定金上, 所以 “银行票据是拉存款的好工具”。
❝
“拿个栗子来。”
❞
经销商开具银行承兑汇票,收款人为汽车制造商,购买完成后,经销商陆续出售汽车,并在票据到期日之前补足票面值与定金的差额。
银行面临的问题是,如果交易商在到期前不补足差额怎么办?如何控制这种信用风险?常见的方法是增加差额部分的担保,即曝光部分,比如房产抵押贷款、担保公司担保等,就是要集中第二款来源;另一种方式是强调首发还款来源的管理,即不是等经销商到期才补风口,而是把控经销商购销收款的全过程,这就是“贸易融资”。
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如果汽车制造商想支付工资并使用现金,则需要进行“贴现”。
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比较简单,因为有了银行的信用,“贴现行承担了承兑银行的信用风险”,而且信用风险几乎为零,所以利率相对较低。
如果汽车制造商不愿意承担贴现利息,走了繁琐的贴现程序,可以采用“买方代息贴现”。买方的利息支付代理贴现不是自我贴现的,因为这里的银行承兑汇票申请人是一家经销商,贴现申请人仍然是一家汽车制造商,但经销商是作为汽车制造商的代理人。
为什么不直接申请营运资金贷款呢?这需要在融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有时保证金收益率高于贴现率,而票据上的贴现比贷款更有利。
汽车制造商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也可以直接背书和转账。有时付款金额与账单收据金额不同,无论大小;而且期限也是不一致的,如果汽车制造商总是想推迟付款,而收到的银钞即将到期,那么你可以考虑将收到的银钞质押给银行,用符合要求的银钞代替。
「换账单」的主要方法包括:
(1) “从小到大”是指收到大量分散的小面额银票,并以大面额银票代替。
(2) “从大到小”是指收到一张大面额银钞,并用大量零散的小面额银钞代替。
(3) “短转多”是指收到的银票据到期日较短,且被替换的银票据的到期期限较长。短期票据到期收回的资金可以在汽车制造商的账户中保留一段时间,直到到期赎回长期票据,相当于向银行提取了一笔短期存款。
(4) “多转短”是指收到的银票有效期较长,而被替换的银票据有效期较短。当短票到期时,质押的长票尚未到期,届时需要对长票进行贴现。
为什么汽车制造商不直接对长额票据进行贴现以支付外部付款?这是由于仔细的预算,如果您可以使用银票,则不需要现金,并且可以支付尽可能少的折扣利息。汽车制造商每个月都会持续收到各种不同长度的银行承兑汇票,这种质押交换也是滚动进行的。
众所周知,在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之间,银行承兑汇票都是以银行信用汇票产品为基础的,所以一般认为它的安全性比商业承兑汇票高很多,不容易爆炸。那么,如果商业承兑汇票附有银行保函,它的信用和担保将如何呢?如果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率与商业承兑汇票的贴现率相近,我们必然会选择银行承兑汇票交易;但是,如果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率持续下降,票据买方的收入逐渐下降,收益率就会成为大家比较关心的一点。
因为银行承兑汇票有银行承兑作为它的信用背书,所以银行承兑汇票只需要在远期承兑环节考虑银行信用,而且目前已经进入了市场流通,基本上只要票据不是假的,即使企业没有钱,也仍然不用担心其到期,没有人付款, 所以自然不需要考虑它的风险溢价,贴现率远低于商业票据;商业承兑汇票的承兑主体是开票企业本身,因此我们在购买时要考虑到企业的还款能力,存在相当大的违约风险,因此必须考虑到风险溢价,商业汇票的市场贴现率比银汇高出数倍。
那么什么是有银行担保的商业承兑汇票呢?
本来,银行保函就是这样——银行开具的兑回特定商业汇票的保函,一般是银行对付款人或收款人有授信额度时,占用企业信用余额的表外业务,银行从中赚取中间业务收入。保函的格式因行而异,但基本包括以下要素:票据编号、面值、付款人和收款人全称、票据签发日期和到期日、开证行全名和公章、开证行长(或相关授权人)签名。
最初,保汇的诞生和应用主要是由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内贷款总规模有限,在贷款全部发放后,如果企业仍有贷款需求,银行会考虑使用表外工具,例如发行银行票据。一般来说,在开出银行汇票、信用证等时,银行会要求企业按照一定比例存入保证金,保证金比例在30%以上,如果企业不想存入保证金,希望利用其在银行的信用余额获得融资,那么解决这种情况的方法之一就是银行为商业提供确认函企业出具的账单。
目前,银行签发的确认函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传统的纸质型,少数种是在 ECDS 系统中直接添加确认备注的类型(新型)。
“非在线担保”主要由以下两种情况组成:
银行在出具保函时,虽然占用了企业在银行的信用,但在系统记录时使用了其他信用主体,因此只能出具纸质保函,在ECDS系统中没有相关记录的痕迹;
二是企业在银行没有资信背景,或者银行在开出保函时没有经过内部信用系统审批流程。在这两种情况下,前者在调查了解真实情况后,还是可以考虑是否这样做的,后者要谨慎了!无论哪种情况,买方除了了解银行的业务背景外,还应该充分调查企业的还款能力,毕竟保函只是一种后备,企业才是最根本的还款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