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恒大集团收购广西吉付、美的集团收购深圳神州通付、美团收购钱袋宝,以及近期唯品会收购浙江贝付等多起涉及支付牌照的并购交易相继完成。第三方支付牌照交易的火热也带动了牌照价格的上涨,从几千万飙升至十几亿,也让投资者大开眼界。
第三方支付牌照交易的火爆与互联网金融环境的蓬勃发展以及收单公司业务的扩张息息相关。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第三方牌照交易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发展需求
任何交易都需要以最终的付款来完成,现代零售支付体系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在如今的互联网金融时代,网络支付已经融入到商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电子商务,每一笔交易都离不开网络支付,网络支付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客户信息,客户是电子商务最强的竞争力,也是最受关注的商业机密。委托其他第三方支付系统帮忙完成交易,一方面需要缴纳相关费用,另一方面还要严防客户信息泄露、商业模式被抄袭。相比较而言,还不如收购一家支付公司,再获得相关的支付牌照,这样既解决了实际支付问题,又保证了客户信息的安全,还可以用来拓展自己的商业圈,可谓一举两得。
2. 股票游戏
2015年7月之后,央行收紧新牌照发放,今年8月,央行正式宣布不再审批设立新的支付机构,标志着第三方支付牌照进入存量时代。市面上267张支付牌照立刻成为稀缺资源。由于管理层禁止出售支付牌照,新公司若想进入支付领域,只能收购原有的持牌公司,从而带动支付牌照的交易。谁先拿下支付牌照,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而且,市场对支付的需求一直都在,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移动支付的依赖越来越强,牌照价格也会越来越高。可见,越早拿到支付牌照,对意向公司的业务开展越有利。
不过,在支付牌照供不应求的同时,有一个现象却引人深思。在目前市场上的267张支付牌照中,很多并没有实际业务。一方面,支付市场份额大部分掌握在支付宝、财付通手中,其他支付公司难以拓展市场。另一方面,很多申请支付牌照的公司目的并不纯粹,并没有打算开展实际业务,可能是为了其他商业目的而申请支付牌照。
支付只是工具,目前单纯做支付很难在市场上立足,但打造金融帝国离不开支付牌照的支持,因此不少大型集团公司开始竞相获取支付牌照,一方面有利于它们在金融领域开展业务,建立自己的金融圈,另一方面也能让市场上现有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真正发挥作用,为互联网经济发展壮大添砖加瓦。(文/刘新锋)
以下是21世纪经济报道收集整理的近期第三方支付牌照交易详情,有兴趣的可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