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如果你能让妈妈每天给我时间玩抖音,我愿意接受治疗。”杭州市第七医院学习压力门诊的主治医师徐鸥没想到,眼前这个安静内向的女孩,一来就跟他讲病情,说出了令人震惊的话。
文文(化名)今年上初二,从2月份开始沉迷,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上。父母想尽各种办法劝说,但结果却是雪上加霜。今年5月,他们无奈之下,只好带文文去看医生,做心理咨询。开头的对话就这样发生了。
数据显示,目前抖音的主力用户为35岁以下人群,占比达90%,尤其是部分“00后”已成为抖音的“重度观看者”甚至用户。
“一套字体我能卖100元,还有人想当我的徒弟。”
眯着眼睛、反应迟钝、不擅长社交,这是徐鸥对文文的第一印象。徐鸥告诉记者:“每次我跟她聊抖音,她都会很开心,滔滔不绝。但说到父母,她就沉默了。”
与大多数人不同,文文在抖音上的视频主要都是字体特效。她觉得:“我在展示我的才华。”随着她的视频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点赞和评论接踵而至,尤其是有人私信她购买字体,甚至请她当老师时,文文感到了很大的成就感。
抖音开放的自我展示平台、15秒视频带来的高潮心理需求的满足、点赞积粉带来的成就感、私信的社交属性,让文文在短时间内证明了自己在平台上的能力,满足了她对交流、归属、尊重等心理需求。
就这样,文文在抖音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多,据悉,刚开始她除了睡觉,几乎所有时间都是拿着手机刷抖音,渐渐地,文文的生活就只剩下抖音了。
在咨询过程中,文文曾提出过这样的想法:“我可以把自己的一套字体卖100块钱,现在就能保证我每个月的日常开销了,这样的话,我为什么还要上学呢?”她还会得意地向徐鸥炫耀:“就算我做的字体里有的含有违禁词,抖音的后台也查不到。”
除了满足感和成就感,文文还保持着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她告诉徐欧:“我们圈子里有竞争,如果我发的少了,新鲜感降低了,看我视频的人就少了。”因此,文文认为自己要一直保持抖音的高曝光频率,让更多人关注和认可她的才华。
虽然文文在抖音上卖字库、收徒弟,和别人交流时很健谈,但在现实生活中,她是一个性格内向,甚至有些自卑的女孩。文文妈妈也说,女儿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自信,不会主动和别人交流。但一旦有了手机,她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交流很主动,话也很多。”
“抖音的设计就是让人上瘾,尤其是针对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成就感、自制力较差的青少年。”徐鸥告诉记者:“文文现在还不算成熟,但她对自己的认识完全来自于抖音上陌生人的评论。她经常会忘记自己处于什么年龄段,总觉得同学们很幼稚,其实这是很危险的。”
徐鸥说:“在网络上,当一夜之间所有人都把你当成公主,就会像《皇帝的新衣》一样,你感觉自己真的变成了公主。这样,一旦回到现实生活中,就会有很大的落差,青少年往往更加难以接受,于是就会选择继续沉迷其中。”
任何心理现象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
如今,抖音正以多种方式让人上瘾,被称为继游戏之后的又一精神鸦片。不过,徐鸥认为,青少年任何心理问题都是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据悉,在初二上学期的一节数学课上,一位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文文。之后,文文对这位老师产生了强烈的厌恶情绪,看到同学们的眼神,觉得大家都在嘲笑她。结果,她在学校的成绩下降,厌恶学习的情绪越来越严重。
今年寒假过后,她有种不想上学的感觉,一次偶然的机会,群里有人向她推荐了抖音。从此,她不想上学的欲望通过抖音不断发酵催化,最终她选择了辍学。
文文的爸爸因为工作原因,经常长期在外奔波,妈妈则是全职家庭主妇,要照顾文文和妹妹。自从文文辍学沉迷抖音后,妈妈就一直心急如焚,几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对她进行管教,但没想到适得其反。爸爸隔三差五就和文文讲道理,有一次气得甚至把手机都砸了。
这些强制戒断行为让文文更加反抗,她绝食、锁门,还和父母吵了几十次架。最终,文文越来越沉迷于抖音创造的世界,与现实生活越来越脱节。
对此,徐鸥表示:“站在家长的角度,如果反复的说教、争吵没有效果,就说明义务教育失败了,家长的高压关注会让孩子感到痛苦。这时候家长首先要承认现实,坦然面对,让孩子慢慢摆脱成瘾状态,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
事实上,成瘾是一种行为成瘾,其生理机制与物质成瘾(如毒品、麻醉品成瘾)类似,都是大脑同一区域受到刺激的结果。
在徐鸥看来,抖音兼具正强化和负强化的特点。
正强化是指行为的后果具有明显的正向奖赏效应,使行为受益,从而增加行为的频率。比如抖音通过点赞、金钱等奖励给予了文文认知和情感层面的短期正向体验,满足了她对自尊和自信的需求。
负强化是指行为的后果可以避免和减轻一定的痛苦和不快乐。当一种行为成瘾时,现实的适应功能显著受损。文文因为父母的责备和批评而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摆脱这种情况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回归抖音。抖音带来的刺激和成功体验让文文摆脱了现实中的苦恼、无助、失控和无价值感。
因此解决青少年沉迷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平台、相关部门等多方共同努力应对。
好在经过5次心理辅导和治疗,文文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逐渐顺畅起来,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功能已经恢复。“和父母商量后,她的抵触情绪也减轻了很多。”徐欧说:“现在文文已经同意9月份到新的学校继续学习,也答应继续推进学习生活,还和父母约定了每周玩抖音的时间。”
记者笔记
看完徐鸥医生的访谈,我打开抖音看了起来,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半个小时,现在很多成年人都沉迷其中,更别说自控力差、在上面收获了无数点赞、才读初二的文文了。
数据显示,约有22%的抖音用户每天使用抖音超过1小时,抖音日活跃用户与月活跃用户的比值已达0.45,即平均每人每月使用抖音13.5天,而沉浸感较高的游戏的比值一般在0.3-0.6之间,可见抖音如今已经成为一款和游戏一样让人上瘾的应用。
它对年轻人的影响也令人担忧。文文习惯了在上获得满足,不愿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她快乐地生活在自己的认知舒适区,忘记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广阔性。
此外,近日武汉多位家长反映,其子女模仿抖音视频中夸张动作,浓妆扭来扭去,加入数十个广告群和兼职群,每天与各色人等互动,甚至做起了“小生意”。上周,抖音被曝出一段名为《我妈死了,能点个赞吗?》的直播视频,遭到众多未成年儿童模仿。
虽然抖音已下架相关视频,但其成瘾性、低俗、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儿童认知的“四宗罪”再度暴露,青少年抖音成瘾问题再度引发关注。
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在资本与市场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抖音必然将用户流量的快速提升作为首要目标。青少年是一个巨大的消费与生产群体,如何满足这一群体的线上社交需求也是研发重点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今年4月初,抖音宣布上线防沉迷系统,包括时间提醒、时间锁等功能,成为国内首个上线防沉迷系统的短视频产品。7月26日,抖音正式宣布推出“向日葵计划”,将从审核、产品、内容等多个层面推出10项举措,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但目前效果并不显著。记者发现,即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设置了时间锁,两小时后也需要输入密码。不过,只要卸载软件,重新安装,视频还是可以看的。而一些炫富、虐心剧、恶搞等视频,在抖音平台上依然可见。
防沉迷并非产品监管的避风港,无论是自觉还是迫于形势,防沉迷系统既然出台,就应该落实到位,对平台产品和内容进行审核。言行一致做好自己的本分,不仅能赢得良好的口碑,对整个互联网行业产品生态未来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当然,青少年沉迷的问题不能简单归咎于平台,未成年人无法准确识别网络上暴力、诱惑性信息,除了自身的防控,也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适度关注孩子动态信息,给予正确的教育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