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新规:4 月 1 日起扫码支付将限额,你还能愉快地扫码付款吗?

2024-09-01
来源:网络整理

近年来,“移动支付”发展迅速,人们只要用手机扫描条码即可支付。近日,央行发布新规,为条码支付“设限”。其中,有消息称“4月1日起,手机扫描二维码支付将受到限制”。那么,限制扫码支付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正确的解读又是什么呢?

扫描静态码每日消费不超过500元

动态支付码分级管理

4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将正式实施。新规对各类条码(二维码)支付的风险进行了分类,并明确了交易限额:对于静态条码,单个银行账户或者同一客户所有支付账户每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得超过500元人民币。

很多人看到500元限额的消息,开始抱怨不够用,甚至有人喊话要重新用钱包。其实,用手机支付不用担心钱不够,因为央行新规已经设定了每日500元的限额。500元的钱只针对静态条码。静态码是指商户在摊位设置的收银码。

△摊位商户设置的收银代码

如果你的消费金额超过500元,你可以要求商家使用扫码枪扫描你的支付宝或微信动态支付码,就不受500元限额的限制。

△ 支付宝或微信动态支付码

数据显示,目前使用静态码的消费者有95%以上的每日消费在500元以下,因此绝大多数用户不会受到影响。

央行表示,对静态条码支付限额进行限制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比如过去就曾发生过不法分子更换静态条码盗取资金的案件,专家表示,静态二维码的安全性远远低于实时生成的动态二维码。所以在使用条码支付时,尽量不要用手机去扫描别人的静态条码,而要让别人去扫描你的手机。

根据新规,动态条码也分为三类,根据A、B、C三个等级防风险能力不同,限额分别设定为自约定、5000元、1000元。他表示,认同央行的规定,正在积极研发新技术,探索将新技术应用到条码支付领域的可行性。

完善监管体系

从立法层面为移动支付系好“安全带”

根据央行2013年至2017年发布的支付体系运行数据,4年间,我国移动支付规模增长了21倍。2013年,我国移动支付笔数和金额分别仅为16.74亿笔和9.64万亿元。而截至2017年底,我国移动支付笔数增长了21倍,两项数据分别达到375.52亿笔和20.293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一。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到移动支付安全问题,提出完善移动支付法律制度,法律界人士也呼吁尽快对电子支付进行立法,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资产和个人信息安全。

江苏苏博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玉环:

对于电子支付平台的市场准入,建议立法制定具体的标准,电子支付平台应向相关监管机构缴纳一定的备付金或备用金,以备将来支付交易中出现问题。这可以作为一个有效、及时的监管制度,第一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第二是相关监管机构的职责。最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必须倾向于保护消费者在整个电子交易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 江苏广电传媒中心记者:李明、闫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