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内容消费和精神消费的不断增长,会员制作为娱乐业务的重要商业模式需要升级,而对于整个视频行业来说,付费用户仅占20%左右,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大部分娱乐用户对内容的忠诚度较高,对平台的忠诚度较弱,因此会员制基本决定了用户的平台选择。另外,影音内容的周期性波动比较明显,淡季会员制水平基本维持不变。
如果说娱乐设计的定位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共鸣,那么会员设计的定位则是创造更多的“价值共鸣”。
通过会员形象与权益的升级,让用户感受到会员的价值,将“拦路抢劫”的感受转化为如机场头等舱般的“品质享受”。
为迎合当前用户年轻化趋势,优酷将品牌形象升级为年轻化、尊贵化,强化“会员卡”资产定制化、权益外化,与用户建立紧密联系,提升用户的获得感和特殊待遇感。
整个成长体系符号年轻化,利用3D动感、色彩差异等,提升用户认同感,让权益更加清晰可见。
如果想要有效将非会员用户转化为会员用户,仅仅在不同的“场”用同一种声音是不够的,这就好比传统连锁店扩张门店时,没有考虑人们风俗习惯的差异,也没有考虑气候差异,更没有考虑如何发挥本地优势。
全链路的服务设计,就是在“当下”找到最合适的时机,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及时有效地引发受众的兴趣,驱动受众的行为决策。
通过全链路服务驱动用户行为的关键不是“全”而是“准”。我们把“准”的实现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方向要准,一个是方法要准。
以群体洞察为例,我们根据人群特征和心态,识别出四类典型人群:“对会员完全没有概念的新用户”、“对会员略知一二的摇摆用户”、“知道优酷但从未成为会员的用户”、“知道优酷但从未成为会员的用户”、“需要被激发的人群”、“曾经是会员,但现在过期需要被唤醒的人群”。针对这四类人群,我们的设计策略是完全不同的。
针对天真用户,我们为其提供“买即有赚”的价格和紧迫感;针对对会员价值理解程度较低、摇摆不定的普通活跃用户(如图),我们通过全链路场景进行积分部署,比如通过分发会员内容增加权重、在播放页从单点到全图向会员普及会员权益、在个人中心提供稳定便捷的营销拓展等,不断教育会员会员的价值。
对于高活跃用户,我们在关键节点让他们“试用”一些福利,以极低的价格吸引他们完成支付流程,然后慢慢引导他们转化。
从用户视角,我们将场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类,当用户有较强的主动意图时,我们做好价值教育铺垫;当用户处于被动的痛点场景时,我们强化核心权益的吸引力,提升转化。
比如在最典型的用户主动意图搜索场景中,当用户搜索VIP内容时,我们利用搜索结果强化“VIP可抢先看6集”的信息,并推动领取VIP优惠券。
确保了“正确的方向”之后,接下来的重点就是确保“正确的方法”,在方法上,我们对应用户体验五要素的最上面三层:结构层、框架层、展现层。
按照福格的行为动机模型,这五个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动机、能力和触发因素”,以增加目标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以优酷OTT的酷猫为例,在预览播放场景中,我们并没有采用新页面或者弹窗的方式,而是选择了不打断当前播放的浮层。
浮层结构同样利用大屏优势进行结构设计,左侧为动态操作引导,中间为核心销售及操作点,右侧展示权益介绍,对应的轻量级收银台,左右两侧分别承载着:价格营销类别、商品信息权益类别。
支付宝会员
设计主张:让每一笔支付更有价值
随着支付宝平台从数字支付向数字生活演进,支付宝会员也迎来了新的定义:“让每一位用户享受美好生活”,但有多少用户知道支付宝会员、会员有什么用呢?针对这一问题,支付宝在2020年完成了新一轮的设计升级,重塑会员感知。
一是提升会员用户认知:系统构建支付宝会员专属品牌,通过专属“V”图形与支付宝LOGO的巧妙组合,打造品牌记忆点,建立支付宝识别超级符号。
每一个等级都被赋予了与自身相匹配的性格与情感。支付宝的蓝色塑造了普通会员的宁静,金色的纹理塑造了黄金会员的坚毅,白金的光影塑造了白金会员的睿智,透明的钻石纹理塑造了钻石会员的不羁。当你看到等级图像时,就形成了你在支付宝的专属身份卡,更具辨识度和记忆度;
并让用户知道每个等级均可享受专属权益,如免还款额度、免提费等,且随着等级提升权益也会相应提高,引导用户提升自身等级;
此外,在支付宝端内外核心环节(如支付环节),也布置了会员/等级/积分等透传触点,让会员身份贯穿整个支付宝平台,反复叠加会员符号的记忆点并营造重复印记,统一线上线下的品牌形象。
其次,如何提高用户粘性:重新设计会员重点页面,结合用户的浏览习惯和信息相关性,合理划分信息结构,引导用户。
例如改版后的会员首页遵循“这是在哪里”“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能得到什么”的用户自然思维路径来布局信息,页眉展示用户当前的等级身份信息、会员名称及LOGO,下方则是积分获取和权益兑换消费的区域,让用户尽情“购物”;
同时,积分越多,获得的福利价值就越高,这也鼓励用户努力使用服务来赚取更多的会员积分来获得福利。
考拉会员
设计主张:以会员视角重塑APP体验
考拉会员一直面临“卡费贵”、“权益感知不足”的问题,业务转型为会员制电商后,原有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业务诉求和用户体验。
因此,为有效引导用户开卡,降低决策成本,考拉以会员视角重新设计了APP的信息架构,在购前、购中、购后三个环节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重点推动开卡。
在购卡前场景,我们通过在首页增加办卡赠礼触点,增强用户优惠感知。
在采购场景中,我们注重“点睛之笔”,比如在订单确认页强化会员折扣、预估节省金额等,降低决策成本。
购买后,未使用的持卡人将通过“权利”和“福利”引导再次做出决策,已使用的持卡人在节省退卡费时会被触发显示“节省金额”仪式动画,这些都强化了黑卡的“价值”感受。
此外,考拉采取了全站双轨制定价体系,凸显价格优势,还对黑卡价格设计了极具辨识度的价签,提升用户省钱期待。
这可以类比线下销售的场景,在用户了解商品并有购买意向后,告知用户成为会员可以联单、享红包折扣更加优惠,因此在开卡结算单上做了勾选,让用户强烈感受到成为会员可以省多少钱,从而开卡。
此外,该场景还具备关联购卡功能,直接缩短开卡路径,购物车模块设计灵活应用在用户全生命周期,满足开卡、续卡的业务诉求和用户体验。
此外,在会员节的营销设计上,老版的买买买和普通的促销无异,很难形成专属节日的心态。
我们从体验层、设计层进行分解,寻找更多的发展空间。
比如体验层借鉴高星级酒店的会员体验,将过程中的物理感觉提炼出来,形成独特的品牌感、享受感、仪式感、形式感、互动感——五感设计,再将星座分解到五感中,比如幸运物品需要做得有仪式感,活生生的生肖权益需要呈现出专属感。
设计层面则以“星空”与“卡片”的形式来表现,营造氛围,两者的结合形成一种启动效应,通过每期的反复出现,慢慢形成心智。
继420星座会员日之后,考拉会员日正式从“大促销会场”转型为“精神会场”。
飞猪会员
设计主张:从旅行者的需求出发
由于出行行业特点,为了满足尽可能多的低频场景用户的需求,飞猪会员采用了成长体系与支付体系并行的会员体系。
在会员体验方面,由于权益体验链条长、使用频次低,因此在会员体系的设计上更加注重如何提升会员感知。
在体验环节闭环维度上,加强权益在使用场景的外化,由用户寻找权益变为权益主动接触用户,增加权益的曝光与转化,提升用户对权益体验的感知;
通过权益使用引导,在我的页面、会员中心、权益兑换等页面动态推荐权益,并根据用户订购行为引导用户关联权益的使用。
通过以上会员成长路径的经验整合,可以增强成长体系下的会员感知。
在飞猪会员的支付体系中,通过红色的选择、金币的动画、省钱计算器的拟物化设计等模拟客观世界,强化用户对“省钱”心理的感知。
通过开放酒店、交通行业捆绑省钱卡的能力,以及设计飞猪外部部署的组件,完成了飞猪会员支付体系从0到1的搭建。
会员服务的本质还是权益的服务,因此对齐权益的体验标准对于用户的心智和留存尤为重要。权益质量从权益感知、线上可用性、使用率、NPS四个维度建立,监控体系帮助商家动态调整权益使用门槛,定义ROI等。
它还可以帮助设计师符合公平经验标准。
这一质量体系不断细化,运用在刚刚上线的飞猪会员成长新体系中,监测核心权益体验。
问答其他问题
Q1. 你们会关注用户对于会员的感受吗?如何量化结果?
A1:第一是从商业角度量化权益本身的认可度,看权益本身的使用和兑换。第二是会员的整个品牌认可度,包括站外的宣传推广。如果市场投入更多,从曝光度到它的验证,让用户更加智能化。
A2:另外,设计中还可以对股票供给提出一些建议,比如一些门槛基准股票的存在,可以使得量化数据更容易获取。
Q2. 谈谈成员们未来会展现出什么新动向吧?
A1:未来会员可能会在权益方面,或者在产品方面进行定制化、个性化,因为会员的专属性,未来必然会开发更多以用户为中心的东西。
A2: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商选择开设线下门店,越来越多的品牌加大线上布局,未来线上线下需要更多的打通。
Q3. 会员业务方面有哪些实操经验?
A:考拉的自动续费时间为用户到期后第二天下午1点到2点之间,如果提前扣费,用户会收到短信,在还没付款之前就会觉得考拉没有续费,到期就会扣钱。到期时间一般在晚上0点左右,容易引起用户的敏感反应,改到下午会让人更放心。
概括
以上内容来自新栏目【设计大学说】,很高兴在这期跟大家分享阿里巴巴各项会员业务的设计心得,后续还会有更多新话题哦~
如果喜欢的话记得关注公众号UX小学并加星哦,我们下次见~
↓ 大厂设计师都标星的实用资讯公众号↓
超级+设计师已加⭐️星
PS:我们近期联合阿里、腾讯的同事建立了一线设计师微信交流群,有兴趣的可以添加小朵拉微信号『 』并备注『 UXD FANS 』加入!(PS:仅限明星设计师标记为公众号UX小学粉丝)
—— 本月热文排行·TOP3 ——
↓↓ 内容很实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