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她们:福布斯中国致敬卓越女性艺术家邀请展在北京开展

2024-09-01
来源:网络整理

奇妙的“他们”

2024年1月6日,由福布斯中国、凤凰卫视主办,上海宋庆龄基金会联合主办,凤凰东方、凤凰艺术承办,合生漫系列、灏域国际支持的“了不起的‘她们’——福布斯中国致敬杰出女性艺术家邀请展”在北京凤凰中心正式启动。

本次展览邀请艺术史学家陶永白担任学术主持,凤凰艺术主编、凤凰中心执行主任肖戈担任策展人,呈现了来自不同背景、不同时代的39位女性艺术家的近百件作品,展现了自1950年到2000年六代女性艺术家的传承,她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用油画、国画、雕塑、装置、摄影、新媒体图像,以及行为艺术、NFT、加密艺术、科技艺术、社交媒体艺术、潮玩具等形式,展现了中国女性艺术多元的创作面貌。

▲《了不起的‘她们’——福布斯中国致敬杰出女性艺术家邀请展》,凤凰中心,2024

此次展览是福布斯进入中国20年来首次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女性艺术家身上,作为凤凰中心一年一度的艺术展,福布斯中国携手凤凰卫视试图通过这场汇聚女性创造力与先锋精神的视觉盛宴,见证中国女性艺术的发展,致敬女性力量。

▲《了不起的‘她们’——福布斯中国致敬杰出女性艺术家邀请展》,凤凰中心,2024

本次展览邀请美术史学家陶永白担任学术主持,凤凰艺术主编、凤凰中心执行主任肖歌担任策展人,呈现了39位来自不同背景、不同代际的女性艺术家的近百件作品。

▲《了不起的‘她们’——福布斯中国致敬杰出女性艺术家邀请展》,凤凰中心,2024

他们是:阿朵、艾静、蔡雅玲、曹斐、曹宇、陈芬湾、陈凌阳、陈青青、陈曦、韩雅娟、雷爽、李琳琳、刘佳怡、刘佳英、刘佳玉、卢荣植、马可、马秋莎、彭伟、秦玉芬、宋坤、谭卓、陶爱民、童文敏、王宝驹、王一亚、吴迪迪、向静、邢丹文、熊文云、徐思怡、颜平、尹秀珍、于红、翟永明、赵晓丽、周莉、朱哲琴、邹亚奇。

回顾历史,无论中西方,女性艺术家往往被忽略,尽管她们才华横溢。本次展览汇集了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的代表人物,以“女性”为名,却不单单是“女性”,呈现了丰富而广阔的文化景观。

▲《了不起的‘她们’——福布斯中国致敬杰出女性艺术家邀请展》,凤凰中心,2024

艺术家们用各自独特的视觉语言,通过油画、国画、雕塑、装置、摄影、新媒体图像等媒介,以及行为艺术、NFT、加密艺术、科技艺术、社交媒体艺术和潮流玩具等形式,展现了中国女性艺术的多元创作面貌。“她们”的作品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对人性、精神、生命、自然、社会等不同主题的深刻解读与反思。

▲《了不起的‘她们’——福布斯中国致敬杰出女性艺术家邀请展》,凤凰中心,2024

在策展人肖戈看来,入选这些艺术家和作品,不仅是因为她们的女性身份,更是对她们艺术创作、艺术精神、艺术生涯的致敬;也正是因为她们,我们才得以在这个充满创造力和无限可能的时代,探索和展现女性在不同领域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力;探寻这些在中国当代艺术乃至世界艺术版图上持续闪耀的优秀艺术家们的内心世界。

▲《了不起的‘她们’——福布斯中国致敬杰出女性艺术家邀请展》,凤凰中心,2024

当然,这次展览远没有涵盖所有的中国女性艺术家,但她们无疑非常富有创造力和诗意。在这个展览里,画家可以化身新媒体艺术家,躲在屏幕后面;作家可以通过绘画与诗歌的融合与观众交流;视觉与表演艺术家可以将策划视为观念叙事;策展人可以拿起画笔绘画,创作雕塑和潮流装置;音乐家和电影人也可以玩转影像与装置艺术,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装设计师也将用整体艺术的方法论来转译时装艺术……

▲《了不起的‘她们’——福布斯中国致敬杰出女性艺术家邀请展》,凤凰中心,2024

可以说,这次展览的特别之处在于超越了艺术的界限,除了艺术家自身在多种媒介上的突破尝试,多种身份、角色也并存于此,这也与展览所在的凤凰中心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

▲《了不起的‘她们’——福布斯中国致敬杰出女性艺术家邀请展》,凤凰中心,2024

作为凤凰卫视北京总部,集办公、节目制作、文化艺术展示空间于一体,以传统文化中的太极阴阳理念为灵感,巧妙地将空间与文化融合,在“莫比乌斯环”的拓扑意义中建构出包容、开放的文化态度与内涵。

▲《了不起的‘她们’——福布斯中国致敬杰出女性艺术家邀请展》,凤凰中心,2024

艺术作为沟通情感与思想的桥梁,总能以最直接、最动人的方式触动人们的心灵。过去几年,这里举办过不少艺术文化活动。此次,凤凰中心将目光聚焦当代女性艺术家群体,展现“她们”独特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情感、智慧、温柔、敏感、幽默、坚韧与力量。每一件作品都是对女性的致敬,每一次观展都是心灵的洗礼。在这个充满艺术与灵感的世界里,感受超越时空、也超越性别的创作与叙事,共同见证“人”的力量与艺术的魅力。

▲《了不起的‘她们’——福布斯中国致敬杰出女性艺术家邀请展》,凤凰中心,2024

▲《了不起的‘她们’——福布斯中国致敬杰出女性艺术家邀请展》,凤凰中心,2024

展览期间,将举办一系列论坛、研讨会和公共教育活动,同时,2024年3月8日还将举办大型主题论坛及联欢晚会,展览将持续至3月31日。

▲《了不起的‘她们’——福布斯中国致敬杰出女性艺术家邀请展》,凤凰中心,2024

参展艺术家

一对

1980年出生于湖南,现工作生活于北京。音乐创作型歌手、歌手、跨界艺人、新民族音乐发起人、非物质文化遗产苗鼓舞及武术鼓舞传承人。创作融合声音、装置、表演等形式。

艾敬

1969年出生于辽宁,现工作生活于北京。艺术家、词曲作者、创作歌手、作家,创作并出版过5张个人专辑和数张EP单曲。1999年开始绘画,后移居纽约学习当代艺术。2007年正式以艺术家身份参加艺术展览。

蔡雅玲

1984年出生于山西,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坚持呈现生活中真实的情感,提炼日常生活中深刻体会的文字与话语,探索与日常材料与文本情感相对应的雕塑形式。

曹斐

1978年出生于广州,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其作品融合社会评论、波普美学、借鉴超现实主义和纪录片拍摄手法,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其作品曾多次在国际双年展和三年展中展出。

曹禺

1988年出生于辽宁,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作品横跨影像、装置、行为、摄影、雕塑、绘画等多种媒介,以独特的跨学科实践、诙谐讽刺的表达方式、犀利大胆的艺术语言而闻名。

陈粉丸

1990年出生于广州,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2014年创办万工作室。现工作、生活于广州、佛山。在创作中,他常将中国民间剪纸与当代艺术相结合,不局限于既定的载体和空间体量,赋予作品及其所处空间强烈的叙事想象力。

陈羚羊

陈先生 1975 年出生于浙江,曾居住于世界各地,最近居住在杭州和巴黎。他发起、策划和管理的长期艺术项目包括: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 8 月的“露台项目:淮海中路 1431 号”和 2023 年 4 月的“‘风景’在今天有用吗?”。

陈青青

1953年出生于北京,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她的现成品装置和丝麻编织服装在视觉语言上极具实验性,尤其在材料方面。盒子形态的微小“风景”不仅具有一种智慧和鬼魅般的语言力量,更是一种神秘的精神探索。

陈曦

1968年出生于新疆,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工作、生活在北京。90年代末“后新生代”重要代表人物。后期风格不断拓展,创作形式有绘画、综合材料、雕塑、环境装置、版画等。

韩雅娟

抖音平庸_抖音于平_闫平抖音

1980年出生于青岛,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多媒体艺术家,跨学科研究者。先后获得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学士、硕士学位,现为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计算机系博士生。其作品致力于通过跨学科的方式探索超越性别、物种的多主体叙事的潜力。

雷爽

出生于长沙书香世家,祖父雷克与叔父、叔祖并称为中国美术史上“湘史三大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届创作研修班,曾毕业于中文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李琳琳

1992年出生于黑龙江北安,2023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专业,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擅长创作大型装置作品和公共艺术作品,作品的力度感、视觉冲击力、看透现实的锐利度都令人印象深刻。

刘家懿

1994年出生于深圳,现工作生活于深圳,自幼学习绘画,从古典经文中的神仙、生活中的各类人物,到夸张可爱的卡通人物,刘嘉怡将无数生灵灵活地展现在作品中。

刘嘉英

出生于武汉,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曾就职于腾讯总部国际事业部SNS首席产品设计师。2017年创办区块链公司,并设立新加坡基金会。研究生期间专注于利用区块链底层技术进行艺术转化,不断探索独特的艺术语言。2020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

刘嘉瑜

1990年出生于辽宁,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伦敦。2014年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同年成立刘嘉宇工作室,致力于媒体艺术的创作实践与研究。其作品试图探索人与自然的多重关系,人观察自然的多种视角,探索数据源作为本质线索,成为物体网络中的沟通节点。

陆荣志

1951年生于台北,现工作生活于杭州。策展人()、艺术评论家、电影制片人、电影导演。她是动画美学理论与动画双年展的创始人、中国第一位女性策展人,“”被她译为“策展人”,潮流艺术导师,跨界艺术家。

马可

1971年出生于吉林,现工作生活于珠海。1996年创立中国第一个设计师品牌“例外”。2006年创办“无用工作室”,成立“无用品牌”。2009年获香港设计中心授予“世界杰出华人设计师”荣誉。2010年获“2010年度世界青年领袖”。2018年受邀在WWD全球时尚论坛发表演讲。

马秋莎

1982年出生于北京,现工作生活于北京。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毕业于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电子综合艺术专业,获硕士学位。其作品探讨社会文化变迁下的个人经验,并尝试探索摄影、影像、装置等不同媒介的本质。

彭炜

1974年出生于成都,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南开大学人文学院美学专业哲学硕士。凭借扎实的传统功底、中国水墨画技法、独特的个人视野和多元化的思维,将古老的艺术资源与当下相连接,寻求一种古今之间的平衡。

覃玉芬

1954年出生于山东,1957年移居北京,现生活于柏林和北京。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秦玉芬的大型装置艺术呈现出独特的超诗意风格,各个时期的作品都展现出艺术与时代的对话,充满着她对社会和生活的关怀。

宋昆

1977年出生于内蒙古,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客座教师,也是N12艺术小组的创始人和发起人之一。宋琨的创作通过捕捉和描绘不同的形象、真实或超现实的瞬间,展现出从个体宏伟而隐秘的私人世界对变化中的中国的反思与关怀。

谭卓

演员和艺术家。

陶爱民

1974年出生于湖南,现工作生活于北京。1999年毕业于福建华侨大学艺术系,2001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助教研修班。她以人类学家的同理心和好奇心观察农村女性的生活,为她们那些不为人知、随时可能被历史遗忘的生活发声。

童文敏

1989年出生于重庆,201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重庆。其创作常关注外部环境与个体感知的交汇,通过看似矛盾的行为激发微妙而富有启发性的动作和视觉诗意。通过经常简化或有规律的动作,在语义丰富的语境中暗示身体和动作的寓言性。

王宝菊

1965年出生于辽宁,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曾任今日美术馆副馆长、《今日艺术》执行主编、策展人。出版有《非艺术访谈》、《非建筑访谈》等作品。2010年开始独立艺术创作。

王怡娅

1989年出生于浙江,本科、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就职于中国美术学院,生活工作于杭州。他的作品全部以女性形象为主题,具有强烈的宿命感,同时又不受性别的束缚,在思想上追求平衡,这也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吴笛笛

1976年出生于重庆,200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2004年获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工作、生活于北京。他的作品以微妙的技法揭示超越观看距离的视觉现实,将岩石、苔藓、竹藤、鸟类等古老东方美学中习以为常的对象从其固有的语境中抽离出来,让它们重新建立起额外的亲缘关系。

向菁

1968年出生于北京,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作品中透露出的不安感,是现代性之下人性的迷雾,是生存本身的不断印证——“内性”才是她试图探寻的生存真相。

幸丹文

1967年出生于西安,1992年获中央美术学院学士学位,2001年获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她通过镜头观察和挑战中国的社会问题、人性、女性身份和60后,探索文化情节的缝隙、传统与全球化的冲突、发展带来的环境与生态问题,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和人的困境。

熊文云

1955年出生于重庆,198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3年获日本筑波大学日本画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重庆。1998年至2001年在川藏青藏线上实施的“流动的彩虹”艺术计划是一个综合性的、具有多重复杂性的综合性艺术计划,融合了观念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环境介入、社会现象等,是90年代末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界最大规模的行为和装置作品。

胥思懿

2000年出生于纽约,2023年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纽约。作品涉及雕塑装置、陶瓷、服装、绘画等多种媒介,作品广泛关注身体、空间、时间的感知,以及“自我”与“无我”的关系。

闫平

1956年生于济南,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委员。

尹秀珍

1963年出生于北京,198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作品涉及装置、行为、陶瓷、影像、绘画、雕塑等多个领域,实验性、多样性。将不同人、时代的经历、记忆、印记作为创作的要素之一,对材料进行反思与实验。

于红

1966年出生于西安。1984年至1988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94年至1996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至今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翟永明

1955年生于四川,诗人、作家、编剧。1981年开始发表诗歌,1986年辞职后专心写作。1998年在成都创立独立文化品牌“白夜”,也是文化沙龙,策划、组织一系列跨领域文化活动并一直运营至今。现工作、生活在北京。

赵晓莉

1990年出生,视觉艺术家,国内外知名艺术博主,艺术推广官,年度亮点人物,年度创意人,微信视频号年度影响力博主,社交媒体上第一位千万粉丝的女性艺术创作者。

周莉

1969年生于湖南,现工作生活于深圳。199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深圳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深圳OCAT欢乐海岸展区盒子艺术空间艺术总监、顺德OCT盒子艺术馆艺术总监、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主任、坪山美术馆学术委员。

朱哲琴

1968年出生于广东。歌手、独立音乐人、声音艺术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亲善大使、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教授、声音实验室-LAB联合创始人。

邹亚琪

1998年出生于湖南,202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21年签约HRD画廊,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擅长运用社交网络、舆情等媒介,作品题材多以当下社会背景为主题,作为冉冉升起的新锐艺术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学术主席

陶永白

女,1937年出生,江苏江阴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妇女理论研究会会员

妇女文化艺术协会会长

1985年至1989年,她担任《中国美术报》主编。1999年,她被文化部妇联授予“巾帼贡献模范”称号。2013年,她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优秀美术史学家”称号。2015年,她荣获“萧淑芳艺术奖”特别奖。她研究领域为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油画史和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女性艺术。她在这两个研究领域被史学界认为在我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处于“领军地位”,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价值”。

专著

《中国油画1700-1985》大型历史画集

(1988年江苏美术出版社首次出版,1990年代再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