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失去价值的文化遗产,只有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文化表现形式。
说到非遗,大多数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传统文化、历史、古物等大词,将其视为离年轻人较远的“古董”。然而就在近日,抖音上线了三部关于非遗的纪录片:一部讲述中国银匠之乡贵州马寮村如何在抖音的帮助下重获生机;一部是关于抖音的非遗MCN,介绍他们如何帮助非遗传承者利用短视频等新技术、新方式更好地传播传承非遗;还有一部介绍抖音上的非遗大师。
考虑到抖音近一两年在推动非遗传承传播方面做出的诸多动作,在年底和明年年初推出的三部纪录片,与其说是给大众的惊喜,倒不如说是一段时期的总结,这是可以理解的。当然,这份“总结”本身,也是一种传播和推广非遗的新方式。
短视频时代的到来,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不少普通人通过抖音走红就是很现实的印证。这也为一些小众甚至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和传播空间。比如近年来,原本小众的传统文化,如古琴、川剧、卷纸、皮影戏等,在抖音上屡屡上演火爆传播的传奇,从被冷落、被忽视到一夜之间成为网红。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1372个非遗项目中,有1275个入驻抖音,占比93%,在抖音上,平均每3秒就会发布一个非遗视频,可以说,抖音已经成为最大的非遗传播平台。
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象征,与短视频擦出了“火花”,这看似一场“混搭”,其实却是必然。
一方面,一些非遗项目被冷落,并非因为社会不再需要,失去了价值,而是因为“好酒要藏巷”,缺乏与时俱进的传播方式和渠道,缺乏适应时代特征的新表现形式。短视频作为最容易被接受的信息传播形式,可以说是非遗探索新的生存空间和创新表现形式不可或缺的媒介。
例如抖音的非遗MCN帮助非遗传承人拍摄短视频内容、运营社交平台、打通商业变现链条,不仅实现了非遗更好的传播,还帮助他们获得新的传承。
抖音纪录片《追影》中的小伙子张建华和他的团队,目前运营着8个非遗相关账号,粉丝总数超百万。在他制作的内容中,观众可以看到许多濒临失传的古老技艺,如天竺筷子、纸卷、西河绣等。快递员熟知的非遗油纸伞大师“文大叔”也功不可没。
去年4月16日,抖音正式宣布启动“非遗合伙人”计划,旨在通过加强流量扶持、提升变现能力、打造非遗开放平台、开展城市合作等方式,助力传播非遗,培养和挖掘年轻一代对非遗的了解和好奇心,助力发掘非遗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
这一切实可行的扶持计划,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带来了更多的曝光度,也为张建华团队等隐形MCN机构铺平了盈利之路。
张建华作为代表参加了圆桌论坛,并在会后获得了实际的流量支持。这带来了销售额的大幅提升,也提振了整个团队的士气。在张建华看来,赚钱和传播非遗并不冲突。他说:“做任何行业都能赚钱。但这个职业好像既能赚钱,又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另一方面,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传统文化也为现代文化创新创作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库。抖音挖掘其中潜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活”起来,也是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而这种社会价值,不仅仅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传承,还包括助力扶贫等社会效益。
比如,抖音推出的《消失的神仙》节目,记录了银匠村的变化,不仅让当地的银匠手艺通过抖音被更多人了解,而且当地的手工艺产品找到了销路,从而带动了村里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马寮村是中国银匠之乡,潘世学是雷山银饰锻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脱贫攻坚带队人。从2019年4月至今,潘世学在抖音上发布苗族银饰制作流程、历史文化等视频,如今他的抖音账号“贵州马寮春福银匠”(抖音账号: )已积累粉丝7.7万人,点赞50多万,每月仅抖音一条微博就能带来数万元的订单收入。
潘世学用抖音记录了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银饰锻造技艺,将苗族手工银饰与最新的元素、先进的工具相结合,让大山之外的人们重新发现了这个苗寨和他们的银饰文化,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
银匠村因此重新焕发了生机。潘世学收了两个来自贫困户的徒弟,希望把古老的技艺和谋生技术传授给他们。一些年轻人看到潘世学的视频,想回来传承手艺。一些游客因为他的视频,到马寮村体验手工锻造银饰。中央电视台的《文化十佳》和《新闻调查》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抖音能帮助家乡致富,让这个“空心村”不再“空心”吗?潘世学看到了希望。如今,马寮村有14家银饰作坊、7家农家乐、1家培训中心。
潘诗雪的境遇变化,是抖音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传承的一个典型。
没有失去价值的文化遗产,只有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文化表现形式。
其实,传统文化通过新技术与“线上化”融合获得新生命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仅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千年古城西安借助抖音短视频营销成为网红城;故宫通过互联网营销成为超级网红和新文创IP;莫高窟借助“数字化”探索成为世界遗产保护的典范……这些例子无不体现出新技术、新传播方式对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抖音上的成功,也是这方面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注脚。
顺应传播方式和技术创新趋势,抖音正在让越来越多的非遗“活”起来,让更多普通人、年轻人看到、喜爱、传承非遗。这样的成功实践无疑不仅是商业应用上的成功,也为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开辟了一条新思路、一条可行的新路径,未来或将在更多方面得到复制。这是短视频传播的福音,也是文化传承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