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阿灿
阅读本文到最后
大约
纪要
或许,这个公众号在去年除夕夜被改写了,至少有 3 万读者在看完《》后关注了我。
这个除夕夜,我们还是继续聊聊红包,聊聊支付宝。
为什么用户要收集五福?
在这部分,我们先来点赞一下支付宝。
我不认为玩 the Five 的人是贪图便宜的人——我的一个朋友开玩笑地称之为 “ ”(容易上当的人群)。
去年,支付宝拿出 2.15 亿做活动,因为获得“回心加持”的概率太小,最终只有 79 万人分享了这 2.15 亿,即每人 271 元。去年《为什么支付宝大脑在》这篇文章之所以被超过 300 万人阅读,是因为我相信至少有 70% 的人只是看到了一篇标题符合他们情绪的文章,然后再转发它。
今年很有意思的是,支付宝降低了回向祝福的获取难度,在收集五福的活动页面上,实时显示有多少人收集了五福,比如我在写文章的那一刻,就显示有人收集了。
那是 1.5 亿人。也就是说,如果平分 2 亿奖金,每人只能拿到 1.33 元,如果根据运气平分奖金,粗略计算一下,只要 1 人拿到最高的 666 元,至少有 500 人拿到比平均的 1.33 元红包少。
想想看,这几天很多人都舍不得花 10 秒弯腰捡起地上的一枚五分钱硬币,但可能一共需要 10 分钟扫一扫福言,找朋友求五福,最后只拿到 1 个以上的红包, 为什么?
再想一想,如果我们在春节期间很容易在各种微信群里流传,不断订购别人寄来的红包,拿到1块钱,那为什么这1.5亿人还要坚持收五福呢?
如果玩极物夫的人贪小精悍,那么通过上面的简单计算,他们就没有理由热衷于参与抢红包了。
我的理解是:
游戏玩法相对简单
AR 红包创新有趣
参与者对他们会收到多少红包没有期望
去年,支付宝在极物府的活动页面放置了游戏规则按钮,点击进去,你会看到一共 14 个规则界面,如下图:
不过,今年,在姬五福的页面上,你看到的并没有复杂的规则介绍,只有一些简单的指导。
今年的玩法之所以简单,是因为支付宝并没有过分强调希望用户将朋友从微信拉到支付宝上,没有这一步,整个活动变得更有可操作性;其次,获得福气包,只需扫一扫福字,而不是“吱吱吱”和“叹息”,用户可以轻松获得成就感;第三,不与春晚结合,意味着用户可以随时收集祝福,而不是等到时辰才面对电视“热潮”,用户获得祝福包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与去年相比);第四,AR 红包是一种全新的玩法,用户在参与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愉悦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无法获得高面额红包的挫败感。
当游戏规则被简化时,用户参与的成本就会降低,参与的成本就会降低,用户对结果的期望也会降低。
所以,我相信,不管今年有多少人参与,有多少人拿到不到1块钱,都不会像去年那样,网上对支付宝的骂声那么多。不是因为今年拿到工资的人多了,而是因为人们付出的时间少了,在参与的过程中有一点点快感,所以他们对结果的期望值大大降低了。
是干什么用的?
好吧,赞美结束了。
在第一部分,我们分析了支付宝 2017 年极物夫活动的游戏规则,还是不错的,但为什么花了 2 亿去搞极物夫活动呢?去年,极物福活动的目的是让用户将他们的社交关系迁移到支付宝,但今年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没有目的,为什么要花 2 亿?此外,这 2 亿还不包括人工成本和营销成本。
想想看,为什么微信要推出红包功能呢?为什么在2015年春晚与央视合作推广微信红包?为什么张小龙在 2017 年宣布,微信在春节期间不再做红包相关的营销活动呢?
对于微信来说,无论是 2014 年 1 月 27 日推出微信红包,还是 2015 年与春晚合作摇红包,目的都是一样的,我们想利用国人春节期间发红包的习惯,来提升微信支付的卡绑定率和使用率。2017年,微信之所以在春节期间不再举办红包活动,是因为微信支付的交易数量和线下支付份额已经超过了支付宝。(前者的数据来源是《2016年互联网趋势报告》,后者的证据来源是2周前一篇题为《马华腾称微信支付线下份额超过支付宝奖励团队1亿》的新闻文章。)
换句话说,微信支付已经达到了一个里程碑,这个里程碑之后的旅程不再需要红包营销的帮助。
支付宝收五福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鼓励用户绑定卡,用支付宝支付吗?显然不是。2016 年 Q1 微信支付的份额开始逐渐超过支付宝,也就是说,支付宝的份额相当于微信,如果说红包营销到微信支付打卡已经很小,对于支付宝来说,效果应该是一样的,所以没有必要推广卡来搞红包营销。
如果目的和去年一样,就是激活支付宝的社交网络,这个理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一个用户只需扫一扫福字,就可以完全不依赖朋友地收集五福。
有人说,其实《姬无福 2017》就是为了鼓励用户线下扫一扫商家的福话,带动线量,这是个很好的理由,但是“AR 红包图”太深了,我问了身边两个玩姬无福的亲戚,他们都不知道还有下面这张离线红包图:
或者你说,不是一石三鸟吗?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支付宝的使用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友情关系(通过加持大礼包),还可以带动线下商家一起玩,不就是一石三鸟吗?可以
说,你有没有见过有 3 个目标的营销活动?
别忘了,除了极物夫,本次活动还有一个“蚂蚁森林”,里面有极物袋、好友排行榜(社交)、公益元素。
或者你会说春节是喜庆的节日,发红包也是一件非常喜庆的事情。
难道你会花 2 亿在营销上不求回报,只是为了让微信上的活跃用户开心吗?这太公开了。
我认为支付宝没有考虑清楚。
还没想清楚吗?
不仅仅是这个五福活动,或许这一两年来,支付宝甚至都没想过自己想要什么。
现在每个人都回家过年了,让我们举一个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经历过的例子。有时候春节回家,我想起小时候,妈妈常常跟我说,“你看邻居家的某某,语言多好,你得努力学语言。然而,我的强项是数学。我上高中的时候,班主任跟我说,你不能有偏见,你得好好学中文,你看还是你邻居的某某,中文比你好多了,你得好好学习,超越她。不过,我就是不喜欢中文,我的强项是数学。
如果我特别喜欢数学,又不擅长中文,为什么我不能专心学习数学,反而盯着学习上的对手,在我不擅长的领域与她进行比较呢?
如果支付宝是一个更好的支付平台,但不擅长社交,为什么不能是一个安静的支付平台,而是一直盯着设想中的竞争对手,在它不擅长的领域拼死一战呢?
1周前,我和一个在支付宝工作了10多年的朋友一起吃饭,我跟他抱怨说,新版的支付宝,我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账单”按钮,对我来说,支付宝是一个专业的支付工具,账单功能非常重要, 它以前位于第一个屏幕的右上角,但现在我大部分时间都没有找到它。
他回答说我更新后也在找,但是没找到。
一家公司是否有明确的方向,可以在产品的迭代中看出。目前支付宝的版本号是 10.0.2,在 9.0 版本之前,支付宝没有社交功能。
版本 9.0 于 2015 年 7 月发布。我找到了几张老版支付宝的截图:
3.0 与 5.2:
7.0 与 7.6:
8.0 与 8.1:
9.0 与 10.0:
如您所见,每个版本的支付宝界面都进行了彻底的更新。如果说微信是支付宝的直接竞争对手,那么从开始到现在,微信的主界面几乎没有特别的调整。
回到现在的 10.0.2 春节版,极物府营销活动甚至占据了我半个屏幕。
说实话,如果没有亿万用户,早就死了。
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产品,每个版本都敢挑战用户的习惯,也许他们也认为用户的习惯还没有形成,因为上一版本的界面和上一版本不一样。
界面的不断变化暗示着不确定的定位。
事实上,支付宝对社交网络并不那么确定。
上一次支付宝大规模探索社交是圈子功能,那是我写《》的时候。我当时说这是支付宝在社交网络上做过的最好的尝试,通过副线内容的运营,过去只用支付宝付款的人,在关注了“上海女人”、“校园日记”等圈子后,每天打开几十次。 和“白领日记”。顺便说一句,芝麻信用也得到了普及。
但疯狂之后,支付宝遭到了舆论的批评,随后蚂蚁金服董事长发来了一封题为《错就是错》的道歉信,信中他肯定了圈子是个好功能,否认了边球的内容,认为这不符合阿里巴巴的价值观。
不过,董事长肯定的圈子功能,在道歉信发出后的 2 个月内,并没有增加运营或做出功能改变,这显然不是支付宝改了一个版本的套路。既然圈子是个不错的功能,支付宝一直都想要社交和内容,为什么不把它做好呢?相反,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不促进社会关系的五种祝福上。为什么?
要么是支付宝没有想清楚是不是还要跟着微信学中文,要么是想停下来,想安静一点,想想数学是不是自己最擅长的。
或许,它逐渐发现微信最擅长社交。
如果 不是竞争对手
虽然支付宝的界面从 3.0 版本改到了 8.x 版本,但它从未脱离钱包和支付工具的本质。当用户打开支付宝时,他总是可以找到他想付钱给谁。对于现阶段的支付宝,用户的理解是:
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支付工具
但是,从 9.0 开始到现在的 10.0 版本,我一直无法用一句话来概括支付宝是什么。在第一个屏幕上,我看到了极物夫,然后我看到了我朋友发送的状态和支付宝推荐给我的“朋友”,我可能知道。点击第二个选项卡,我看到了一个类似于大众点评的产品 — 。不用点,我已经很困惑了,支付宝是社交平台,生活资讯黄页,还是支付工具?
虽然微信也有与支付、游戏、生活服务相关的功能性入口,但这些入口都深藏不露,丝毫不影响其社交定位。
被竞争对手牵着鼻子走是一件非常被动的事情,被动到你可能会忘记自己是谁。
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弱点跟别人比较呢?为什么 必须定义为竞争对手?支付宝做得够好也够大,除了挑战微信,别无他法吗?支付宝的障碍在哪里?
支付宝有壁垒,支付领域的水够深,而支付宝在这个领域玩得很久,这就是它的资源壁垒。例如,在习安,支付宝可以支付水费,而微信不能:
它也有数据壁垒,微信不能像支付宝那样给你一个“芝麻信用评分”,让银行和其他传统机构认可这个评分,给你信用卡审批或信用担保。
阿里巴巴、淘宝和支付宝与线下商家、传统行业和银行的关系显然也比微信(和财付通)有利得多。
这些壁垒足以使支付宝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支付和信用连接器,但它只是触及了其他人有足够障碍的社交领域。
自 1 月 9 日小程序发布以来,今年创业圈中被提及最多的两个词是:线下和现场。小程序的定位就是它是什么。
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线上创业的空间并不大,但线下,尤其是基于场景或本地化的线下服务,仍然有巨大的流量空间。
试想一下,如果 2017 年创业的关键词是场景化的线下服务,其中大部分肯定都与交易有关,那么谁来保证这些交易的安全进行呢?如果 3 年前,支付宝是首选。
现在怎么办?他们似乎还没有从社交梦中醒来。
另一方面,线下商家对线上流量非常渴望,美团、Ele.me、大众点评等平台也只帮了他们一点点忙,这些平台还没有给线下商家带来足够的流量。看看支付宝的 AR 红包地图,就能看出其中有多少商家为了吸引客户,在地图上埋下了红包,甚至像 Pokémon Go 这样的线下 AR 游戏都有商家使用道具来增加客流。
还有谁可以帮助这些线下商家?支付宝其实是完全没问题的。然而,他们似乎还没有从社交梦中醒来。
是时候换个头了
忘掉社交吧,一个微信就够了。如果微信还不够,添加一个 Momo 也不会缺少任何东西。
支付的场景有很多,线下、对B,这些都是支付宝基于自身壁垒可以做得更好的领域,与其总是盯着竞争对手,利用自己的弱点,和别人的长处打仗,不如在自己的壁垒基础上构建更高的壁垒。
希望他们能从社交梦中醒来。然后,记住你是谁。
顺便说一句:
去年,我好像写了很多关于TAB这个话题的文章,关于微信这个话题,我多次表扬T,做了很多符合用户需求的事情;关于支付宝这个话题,我笑了 A 很多次,不仅是我,身边的阿里巴巴前员工也一起笑了起来,希望支付宝在新的一年里能做点不一样的事情;至于最后一个公司,农历除夕,如果可以的话,我就不能提了。
祝大家鸡年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