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佛山市反诈骗中心
打击“暑假诈骗手段”
发布紧急警告!
紧急警报
亲爱的家长、学生们:
暑假期间,不少诈骗分子冒充律师、警察、明星等,通过QQ、快手、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联系学生,以恐吓威胁等方式要求学生转账或者提供家长的支付码、银行账号、密码、支付验证码等,进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家长应加强对子女的防诈骗教育,不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在网上与陌生人进行视频通话,在网络平台收到陌生人信息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家长还应保护好银行账号、密码、支付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佛山市反诈骗中心
2023 年 8 月 17 日
以下骗局针对的是学生
家长请注意
夏季常见的骗局
冒充明星实施诈骗
12岁的小桐(化名)在浏览分享平台时,看到一段分享女明星QQ号码的视频,出于好奇,小桐加了女明星的QQ号。
对方称发送支付二维码即可领红包,小童发送完之后,对方却说“你操作失误,需要配合我们解冻资金”。
在对方的威胁下,小彤拿走了父亲的手机,按照对方的要求用支付宝往指定账户转了2.5万元,随后小彤父亲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虚假网络游戏交易诈骗
15岁的小文(化名)在浏览短视频平台时看到了一段免费赠送游戏皮肤的视频,便扫描了视频二维码,并添加了对方的QQ。
添加后,对方打开视频通话,让小文用父母的手机来操作,并声称“这只是一个流程,不会有任何费用”。
小文按照对方的要求拿走了父亲的手机,并打开了支付宝付款码,对方随后对付款码进行了三次扫描,共计损失6488元。
冒充律师诈骗
12岁的小凡(化名)在QQ上收到陌生人发来的信息,对方自称是某网红的律师,并附上其律师证照片,对方告诉小凡“某网红的QQ号被盗用,你有犯罪嫌疑”。
小凡见状慌了,对方说道:“为了洗清你的嫌疑,你需要用你父母的手机来操作,如果你不配合我就报警抓你了。”
随后,对方与小凡开始视频通话,小凡打开父亲的微信和支付宝付款码给对方看,随后其银行卡上被刷了9800元。
防诈骗提醒
• 永远不要相信网络上陌生人发来的信息:“添加明星QQ号”、“你是犯罪嫌疑人”、“发免费红包”、“免费领皮肤”等;
•切勿与陌生人进行视频通话或屏幕共享;
•遭遇威胁或恐吓时,应立即向父母或老师报告并寻求帮助;
•家长应妥善保管手机支付码、支付验证码、银行卡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
此外
家长也应该检查孩子的手机
这些软件安装了吗?
↓↓↓
家长须知:
立即检查孩子的手机
暑假
涉及学生的诈骗案件相对频繁
此前,多地警方
重要提醒已发布
请检查您孩子的手机
“纸飞机”和“蝙蝠”装了吗?
《史密斯》、《聊天的猫》、《海鸥》
“思语”、“BTOK”等私密聊天软件
因为他们是骗子
最常用于联系未成年人
协助信息网络犯罪
诈骗分子通常利用各种游戏、社区平台等。
发布兼职信息
用高额奖励吸引孩子
请各位家长、同学们立即消除、删除!
隐秘聊天软件由于其加密通信的强私密性,特别是其“阅后即焚”功能,给犯罪分子销毁犯罪证据提供了方便,使隐秘聊天软件成为一种“灰色地带”。
如今,犯罪分子将服务器由国内转移到境外,通讯工具由热门软件换成海外密聊软件或国内小众聊天软件,作案设备由传统的“假基站”换成“猫池”、GOIP、多卡宝、VoIP等。这类利用新空间、新设备的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技术性很强,增加了侦办案件的难度。
未成年人初入社会,犯罪分子利用甜言蜜语,诱骗其在私聊软件上提供个人信息等内容,使其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帮凶”,甚至犯有“帮助、教唆”罪。
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协助及教唆信仰罪是什么?
何谓“帮助、教唆”罪?
“帮助犯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作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为其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警方提醒:
● 切勿因贪婪而将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U盾、企业账号、手机卡等重要个人信息出借或出售给他人,以免成为网络洗钱犯罪的帮凶,让自己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 注意您的个人信息安全,并注意保护您的个人信息,以免对您的个人信用记录造成不良影响。
● 如发现非法买卖身份证件、银行卡、手机卡、企业账户、U盾等违法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共同维护健康良好的网络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