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记者吴敏北京报道
人人都担心得大病,但并不是人人都买商业保险。缺乏了解、缺乏信任、价格昂贵成为人们购买医疗保险的障碍。如今,这些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方案。
10月16日,蚂蚁保险与信美相互联合推出面向蚂蚁会员的“相互保”,实现大病保障低门槛、高透明、互助:芝麻信用分650分以上(60周岁以下)的蚂蚁会员,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即可加入,获得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100种重大疾病保障,他人患病需赔偿时,方可参与费用分摊,若自己患病,可获得一次性福利。
据悉,该服务于10月17日正式上线。
蚂蚁金服保险集团总裁尹明表示:“我们推出相互险的初衷,是希望让用户用最小的成本享受到更好的保障,同时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打造一个普惠、透明、便捷的平台,让保险回归本源。”
信美相互董事长杨帆也表示,如何建立保险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一直是保险行业的挑战。让用户互相守护、互相帮助,这是“相互险”的初衷,也是相互险的使命。
免费加入,优先享受保障,花小钱抵御大风险
作为一项保险服务,公众普遍关注其支付机制。“相互保”负责人方勇表示,与一般保险产品按发病率定价、需提前缴纳固定保费不同,“相互保”服务是按发病率定价,费用分摊将根据实际理赔案例进行。
根据规则,每月将进行两次公示和两次分摊。公示日将公布期间内发生的所有已确认的申索,并接受异议,前提是适当隐藏敏感信息。所有无异议的申索将被公示。保证金加上约定的10%管理费将在分配日由所有用户平均分配。钱花在哪里,每个参与者需要分配多少,完全公开透明。
方勇表示,具体分摊金额以每次公示的实际情况为准,但在单个保单中,分配给每个用户的金额不会超过0.1分钱。
至于患病能得多少钱,则取决于用户首次确诊患重病时的年龄:40岁以下,赔付金额30万元,40岁以上则为10万元。上传相关证明,公开披露后无异议即可一次性拿到保证金。
公开透明的互助模式,一人患病,众人帮助
事实上,“相互保”的风险分担机制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模式此前在一些互联网互助产品中都出现过,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信美相互总经理曾卓表示,“支持‘相互保’的保险产品,都是经过银保监会批准的,信美相互拥有国内首张相互寿险牌照,接受指导和监管,可以长期稳定运营”。此外,据了解,相互保一次性全额赔付,也不同于线上互助的“收多少赔多少”政策。
对于“互助”运营模式而言,如何保证透明、公正是重中之重。据了解,“相互保”作为正规商业保险,不仅信息披露符合法律法规,还推出了两大举措:一是建立了公开披露制度,接受全员监督;二是引入区块链技术,确保信息不可篡改。
数据显示,癌症治疗平均花费50万至60万元,我国42%以上的贫困人口因病返贫。而2017年我国健康保险市场渗透率仅为9.1%。在健康保障领域,社会保险主要覆盖基本保障,但商业保险价格较高,很多工薪阶层和需要保障的普通民众对保险缺乏了解,“相互保”或将打开更多人的保险认知。
在业内人士看来,“相互保”也形成了对基本保障的有益补充。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李小林表示:“相互保没有股东,与消费者利益高度一致,要建立良好的运营机制,整合服务资源、服务好消费者,是相互组织运营的核心目标。结合互联网技术,高效运营,可以帮助更多人脱贫致贫或因病返贫,推动健康中国顺利实现。”
除了“相互保”,此前蚂蚁金服与信美相互推出的针对0-18岁人群的健康保险计划“宝贝守护计划”,并创新纠纷解决机制“赔付专家组”,让民众拥有理赔话语权。此举改变了此前保险公司在理赔方面说了算的局面。上线8个月,参与人数突破1000万,实现儿童重疾险全民覆盖。蚂蚁金服表示,在相互保和宝贝守护计划机制成熟后,或将进一步扩大服务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