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南京警方发出紧急警告:“请家长检查孩子使用的设备是否安装了私密聊天软件”。
隐秘聊天软件由于其加密通信的强私密性,特别是其“阅后即焚”功能,给犯罪分子销毁犯罪证据提供了方便,使隐秘聊天软件成为一种“灰色地带”。
未成年人不谙世事,犯罪分子利用甜言蜜语,诱骗未成年人在私聊软件上提供个人信息等内容,使其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帮凶”,甚至构成“帮助犯罪”,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什么是“教唆犯罪”吧!
01
何谓“帮助、教唆”罪?
“教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罪”即教唆、帮助实施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教唆、帮助实施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作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为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其他帮助,或者提供广告推广、费用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警方提醒
与协助和教唆罪相比
更常见的是网络欺诈
以下骗局针对的是学生
家长请注意
02
针对学生的网络诈骗
免费皮肤“大陷阱”
如今,很多孩子在玩游戏时,对“皮肤”尤为在意,因此一些骗子打着“免费皮肤”的旗号,利用孩子思维简单、不敢与父母交流的弱点,诱导孩子偷偷使用父母的手机进行转账。
红包返利《杀鱼盘》
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站、微信等渠道发布虚假红包返利信息,不少小学生信以为真,被拉入群。
骗子先以高额利润引诱,然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各种借口骗取钱财,当骗局被揭穿后,立即删除或屏蔽对方。
虚假“戒毒”骗局
如今,很多孩子想玩游戏却被“防沉迷系统”限制,总想着怎么破解,于是骗子们就以移除游戏防沉迷系统为借口,通过屏幕分享等方式,诱骗未成年人获取亲属的微信账号或者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再将绑定在银行卡上的财物转移,从而骗取钱财。
假明星发放“假福利”
现在很多孩子喜欢追星,特别相信偶像说的话。骗子通常会合伙或身兼数职,有的冒充明星,以免费福利为诱饵;有的冒充经纪人或粉丝团团长,骗取学生赠送偶像,甚至抢走家长手机,一步步实施诈骗。
常见的诈骗手段有:冒充明星让粉丝为其应援、投票、收取费用加入明星粉丝团等。
网警提醒
如何有效避免网上受骗?请各位老师、家长注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