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管理学会创立者揭秘:科技如何引领金融业发展与分化

2024-09-03
来源:网络整理

光明 ·国际金融管理研究所( of )的创始人、全球第一家无卡移动银行的创始人金在他广受好评的书《.0》中无意间透露,银行从1.0过渡到2.0花了500多年,从2.0到3.0花了27年时间,从3.0到4.0只用了10年时间。技术一直是金融行业历史上的一条隐藏线,现在这条线越来越清晰。

早在 2017 年,《经济学人》和《哈佛商业评论》就巧合地抛出了“中国将成为 [金融科技] 领导者”的观点。现实的发展也是如此,金融科技巨头层出不穷,金融行业正在创造新的差异化。

6月28日,天一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付”)在上海联合股权交易所挂牌上市,进行第二轮战略投资者引入。根据上市公告,第二轮项目第二轮战略投资者引入计划增资不超过3.45亿元,出资比例不超过35.2%,本次计划新增不超过10名投资者, 并同步实施对核心员工的股权激励。今年以来,金融科技巨头们动作频频,从蚂蚁金服更名为“蚂蚁科技”并宣布启动IPO,到京东数科创板计划落地,再到字节跳动拿下小额贷款牌照。未来的发展版图会是什么样子?

整合、开放、资本市场、巨头“通往同一终点的不同道路”。

巨头们的行动都是根据各自的发展阶段,虽然路径不同,但方向是相同的。

金融和技术正在融合。有流量、有技术的互联网公司选择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传统金融巨头也在积极寻求与互联网机构的合作。

基于合作需求,目前的金融科技巨头普遍没有“站稳脚跟”的想法,而是更加开放。第二轮增资,翼投为更广范围,接受不超过10家投资者,吸引国内民间股东增加战略合作的可能性,实现资源共享、能力互补和产业链整合,是开放的心态。作为国企混改的重要试点,ePay的开放思路也为国企混改带来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一系列更名的背后,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字,蚂蚁金服更名为蚂蚁科技,表明金融科技巨头更加重视科技赋能,以实现多方共赢。

巨头的合作与开放,优势互补,客观上将行业竞争变成了生态竞争,登陆资本市场也成为自然的选择。金融科技巨头越来越接近资本市场。除了已经上市的 360 财经;7月,京东数科进入筹备上市阶段;近日,蚂蚁集团宣布启动在科创板和香港联交所主板同步发行和上市的计划。本次融资的翼付也已经建立了退出机制,也可能计划进行 IPO 上市。

而且,随着金融科技巨头的陆续上市,优质标的越来越稀缺。在此次融资中,ePay 将把新投资者的数量扩大到不超过 10 人,这不仅体现了自身的战略考虑,也体现了 ePay 拥有更多的潜在投资者。领先机构的价值越来越受到追捧。

朝着融合开放的精神,资本化市场即将落地。这些趋势也在客观上导致了整个行业新的差异化,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金融生态,未来竞争的“赢家与输家”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未来的比赛将走向何方?基于坚实的基础、开放的心态和密集的布局,未来的竞争主要在于如何构建金融科技生态系统。

以 ePay 为例,其风控水平、产品研发、渠道拓展等领域近年来不断加强,具有坚实的基础。

金融科技本质上是金融服务,而风控是金融的基础。在 2018 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会上,ePay 的门户和 APP 自动攻击安全防护项目荣获“金融科技优秀解决方案奖”。去年,永辉成功获得:2013 年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再认证。今年,ePay 智能风控系统入选第二批“监管沙箱”,ePay 密集流安全计算平台通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MPC 产品评测认证。一系列智能信贷、智能风控、智能投商顾问、区块链核心应用进入深度探索技术研发阶段,并持续开展创新合作。毫无疑问,在生态竞争中,风控仍然是最基础的部分,而 ePay 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当然,风控技术是不断迭代的,风控模型的创建取决于技术的不断迭代和数据的持续滋养。技术创新是当前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技术创新涉及产品体验、渠道拓展等方方面面。

当微信和支付宝各自打仗时,Wing Pay 快捷代码实现了支付码、银联码、乘车码、扫码功能的集成,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支付体验。互联网思维在金融科技领域仍然不可或缺。结合用户的需求和互联网迭代更新的思路,金融科技公司最终会不断创造出更让用户满意的产品。

在渠道资源方面,ePay 服务中国电信产业链近 50 万家代理商和供应商,接入超过 800 万小微商户,为 5000 万月活跃用户提供生活、金融和支付服务。此外,该平台还积极依靠增资实现互补。2019年,ePay在第一轮增资中引入4家战略投资者,实现资源协同,实现年交易额超过1.75万亿元,2020年与中国银联展开全面战略合作,实现双方渠道资源共享,共同推动“普惠金融体系”和“移动支付便民工程”的实施。随着 10 家投资者的引入,ePay 正在继续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进一步提升其在渠道层面的竞争力。从长远来看,渠道层面的合作将有助于建立良性运行的机制,而利用流量扩展将带来越来越有价值的数据支持,推动技术层面和产品层面的进一步提升。

安全、高效、包容,金融科技的“未来世界”

基于这样的竞争趋势,未来的金融科技更多的是你我,我有你,共同服务整个市场需求。从行业来看,不会有单一的主导局面,但可能是众多巨头服务市场的格局。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优势互补、协同服务也将带来体验的巨大变化。金融科技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首先,金融将更安全、更规范、更可持续。不断加强风控,让资金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巨头被置于聚光灯下并受到用户的监督,任何违规行为都可能被发现。生态系统的构建,让生态中的每个参与者都能得到更加良性的发展。

以永薪第二轮增资带来的变化为例。随着合作的开展,ePay 的技术风控优势将向更多合作伙伴开放,而 ePay 完善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变现能力也将为合作伙伴赋能,从而构建更加立体的生活服务生态,为用户提供不断升级的安全服务,为在线消费过程中带来安全保障。

其次,生态将带来闭环高效的服务体验。生态系统的底层技术支持、完善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变现能力、开放的平台、营销渠道和协同资源,让生态中的更多机构专注于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生态客观上拥有更大的受众和更实时的反馈机制,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协调,及时了解用户反馈,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升级。基于此,可以更快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可能是科技驱动的金融将带给用户最直观的变化。

此外,金融科技巨头作为赋能者,也将带来普惠金融的长期发展。尤其是在当前疫情形势下,巨头拥有技术优势和渠道优势,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和确定民营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推动基层金融机构积极适应普惠金融需求,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同时,多方协作可以让银行更快地触达优质企业,企业也可以及时与银行对接,积极推动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真正将普惠金融政策引向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直接帮助,有助于在面对疫情等突发事件时快速反应,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恢复活力。最终,它将有助于整个经济的复苏。

如果说我们描绘了金融科技的未来,那应该是每个企业都应该基于自身独特优势,通过更加开放的合作,构建更安全的金融架构、更高效、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更普惠的金融体系。是用户服务体验的提升,是中小企业更加有效的支持,是更加智能、科学的经济助力。

纵观目前金融科技巨头的布局,蚂蚁科技、京东数科等机构正在加强与传统金融的合作,为互联网企业打造更加专业的金融服务生态圈。传统金融机构已经拥抱互联网机构,并探索了更丰富的赋权路径。作为国企混改试点,易付通正依靠更强的市场属性和更加开放的格局,走出一条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服务全生态链的道路。第二轮增资不仅是对混改效果的考验,也是对未来图景的进一步勾勒,未来的金融科技是靠科技更贴近金融本质。

▲向上滑动

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

专为记者打造的平台

行业热点丨媒体名人丨媒体动态

微信勾搭小助手

商务合作

上海:

北京:

长按右侧的二维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