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董事朱纳在移动支付峰会上拿出钱包,一一列出里面的东西,包括信用卡、出入境大陆证件、房卡等多种卡种,然后拿出一部手机,举起来说:“以后我只需要带一部手机。”因为当移动支付大规模使用时,手机可以代替钱包里的各种卡完成支付。
7月12日至13日,第二届中国移动支付峰会在上海举行。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毅、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秘书长王利建、中国电信天翼电商罗来锋、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项目组总经理徐金耀、华旗集团全球企业支付部总经理楚文、易观国际副总裁葛伟英、东亚银行交易产品研发部总经理周进、网秦研究院副总裁邹世宏等十余人在会上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移动支付。
生在国外,是数据生意;生在中国,是金融生意
经过几轮竞争,移动支付的国家标准基本尘埃落定,最终中国银联倡导的NFC移动支付成为主导国家标准,而中国移动主导的NFC移动支付方案仅用于封闭的应用环境,不允许进入金融流通领域。不过,移动支付的国家标准要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具体和严格。
不过,对于标准之争和银联的介入,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毅有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移动支付本身应该更注重数据本身和数据挖掘,但在中国它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金融业务。在他看来,虽然中国移动的标准已经出炉,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封闭环境、城市或者小众行业还是可以运用的。
不过李毅对标准的出台并没有完全否认,他表示:“有标准总比没有标准好。”中国电信天翼电子商务副总经理罗来锋表示,国家政策的引导、标准的制定推动了移动支付的发展。其实在标准出台之前,相关方已经在加紧布局,三大运营商均成立了移动支付公司,比如中国电信就与产业链上多家银行、设备商、终端、商户等进行了合作。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项目组总经理徐金耀在会上透露,移动支付涉及的链条很长,包括通信、设备商、金融、软件公司等,“所以链条虽然长,但不能只发挥一个环节。”他认为,统一标准的制定对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移动支付在农村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在安徽一些农村地区,村民已建起了移动支付服务点,通过移动支付服务点可以办理手机、固话充值以及电信运营商农村专营店的代收资金等业务,而且在不久的将来还将开通电费等公用事业费用的缴费服务。
这对于远离城市电信营业厅的农村村民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因为在农村,手机普及率已经很高,几乎人手一部。但缴费却不是那么容易。农村手机服务站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原本费用高昂的缴费。服务站的模式主要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农村超市设立代理商,村民只需将费用交到代理商手上,再由代理商发短信给电信等部门,就能完成缴费。在安徽农村设立网点的上海捷银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说,移动支付服务站就像是一个微型银行。该公司以商铺、超市、小卖部、小作坊等人流量集中的场所为依托,在农村设立移动支付服务站,并选取与周边农户关系密切、信誉度高的农村人才、店主、村干部、乡村邮递员等人员作为“移动支付代理商”。这也给代理商带来了额外的收入。这些代理人可以通过代收费用来收取一定的佣金。
推动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市场发展也是李毅在会上反复提及的一点。他表示:“移动支付要更加重视农村地区,农村地区因为金融体系非常欠缺,基础设施也不强,所以对于这些简单的支付方式有更强烈的需求。而在城市,他认为移动支付只是锦上添花而已。”他还建议,可以借助中国运营商的网点来进行农村市场的布局,因为运营商的网点在农村地区已经布设得非常密集了。
在银行机构尚未设立分支机构的边远村庄,第三方机构的进入弥补了支付服务的不足,促进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
终端安全保障移动支付
会上,移动支付更多被提及的仍是手机支付。但据网秦研究院副总裁邹世宏介绍,当前手机安全形势日趋严峻。据网秦《2011年5月手机安全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共截获手机病毒3434个,仅5月份就新增手机病毒917个。它们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通过不断衍生变种、利用更多传播渠道扩大感染范围,威胁用户财产、隐私安全,尤其是支付安全。
邹世宏表示,目前手机病毒主要有键盘监听记录账号密码、截取短信分析其中隐私内容、模拟按键冒充用户进行交易、利用漏洞进行“钓鱼”诈骗等。以网秦“云安全”数据分析中心2010年11月发现的“终极密码窃取者”手机病毒为例,该病毒感染手机后,通过键盘监听监视用户的按键信息,从而窃取包括手机QQ、网银手机端、手机炒股软件等密码。
但关于这些支付交易所的安全问题,了解的人并不多,至于这些病毒到底是如何运作的,用户更是一头雾水。因此,邹世宏也表示,终端安全是移动支付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也将成为用户是否敢于使用移动支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