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月29日),有律师用户在微博上表示,已向央行等监管部门实名举报美团,理由是美团在未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情况下,从事第三方支付结算业务,该业务违反了我国《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规定》,甚至涉嫌违法经营。2月24日,该举报已报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经侦大队。美团当晚官方发布声明称,支付是完成上述O2O服务的重要一环,但不为美团平台外的任何第三方提供支付结算服务;此举被认为是间接承认从事第三方支付。不过,央行公布的267家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中,美团和大众点评并不在名单上。
美团支付是什么样的?
其实,美团支付上线已有一段时间,去年10月与大众点评合并后,曾有媒体报道称美团将微信支付接入旗下产品,并折叠支付宝支付选项,有提到美团主推“银行卡支付”。不过,这则消息淹没在轰轰烈烈的架构调整和张涛离职中,并未引发太多关注。
再来看,美团推行的“银行卡支付”并非此前大众认为的快捷支付、网银支付,而是诱导用户将银行卡绑定到美团钱包,直接通过美团支付。
(图片来自界面)
实际操作中,当用户下单进入支付环节时,会出现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和银行卡支付(除了这三种,在大众点评支付中也会出现QQ钱包支付),相比于其他支付方式,银行卡支付下用橙色框明确写着“美团推荐”,并提醒“支持储蓄卡、信用卡,无需开通网银”。
输入卡号、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后,还需要设置一个“美团支付密码”,用户即可启用指纹支付。绑定银行卡后,返回“美团钱包”页面,连接微信钱包,类似支付宝,会出现账户余额和银行卡。
美团支付业务背后的逻辑显而易见,目前美团拥有6亿用户、2亿活跃买家,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团购、外卖、电影票、酒店等方面,一旦用户习惯了美团支付,它就会成为一个移动消费入口,成为对抗阿里、腾讯、百度的护城河。
支付是第一步,美团支付体现了美团做金融的野心,美团月交易量逼近百亿,现金流巨大,双向授信需求,这么大的现金流不可能白白浪费。据了解,美团金融发展部已经开始筹备,京东或许是美团在支付之后推出面向用户和商家的小额贷款的一个很好借鉴。
美团是否违反了管理规定?
央行制定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即《非金融机构支付管理办法》,在第二条对支付服务进行了定义,本办法所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款人和收款人之间的中介机构提供的下列部分或者全部货币资金划转服务:(a)网上支付;(b)预付卡的发行和受理;(c)银行卡收单;(d)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
《办法》第三条还明确,提供支付服务的非金融机构,必须按照《办法》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支付机构依法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经营支付业务或者变相经营支付业务。
《办法》第四十七条还提到了责任,任何非金融机构或者个人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或者变相从事支付业务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责令其停止支付业务,依法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侦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专家意见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律师陈福申:
“无证从事支付业务确实是有问题的,这得看从事什么样的支付业务。”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刘春泉:
“第三方支付和银行不一样,门槛比较低。早期跟银行申请,审批流程比较简单。但现在随着相关法律的完善,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的审批难度加大,美团短期内也拿不到牌照。因此,购买牌照的成本就变得很高。”
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互联网媒体业务部主任吴飞:移动支付强调支付服务由中介机构提供,美团并不向第三方提供支付服务,其消费支付与普通第三方支付有一定区别,是否属于《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的支付服务,需要结合美团消费支付的具体操作情况来判断。《业务管理办法》已经出台,即将实施,办法中提出了支付业务的四个具体特征,对于作为收款方的美团来说,应该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在进入中国的背景下,如何准确界定第三方支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