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抢票”,不少人不惜花大价钱购买第三方软件的“加速”、“优先购票权益”服务,但这些真的有用吗?中国铁路总公司最新回应来了!
抢票加速包花的钱都浪费了吗?中国铁路总公司:第三方抢票软件已被限制
今天,一则关于“抢票软件已被限制”的话题引发关注:
据央视财经报道,为了买到回家的火车票,一些人求助于抢票软件。那么抢票软件是如何运作的呢?
据了解,第三方抢票软件不断刷新网站剩余车票信息,为消费者抢票,但第三方抢票软件存在安全隐患,个人隐私信息无法得到保护。鉴于此,中国铁路总公司也采取了相关措施。
据铁路总局介绍,这些第三方软件的机器特性已被识别和限制。也就是说,即使用户付费购买了加速服务,购票成功率也永远不会像各种抢票软件那样高。为了出行安全,最好不要通过第三方购票网站和手机客户端购票。
报道指出,目前铁路已推出“候补购票”功能,方便旅客购买火车票。据悉,候补购票是指旅客遇到车票售罄的情况,在平台上登记购票信息、支付预购款后,如有退票或剩余车票,系统将自动为其购票,其购票速度和成功率均优于抢票软件。
抢票加速靠谱吗?实测结果……
抢票软件真能出票吗?
据中新社10月10日报道,记者体验了目前市场上主流的8款抢票APP,包括高铁管家、智行火车票、携程、美团、飞猪、艺龙、去哪儿、途牛。
记者利用上述8款抢票APP,预订了2月2日(腊月二十八)北京开往南京的同趟高铁列车(测试期间此趟列车座位全部售罄,未使用加速服务,亦未进行跨站购票),并选取了前后4趟列车、一等座、二等座两种座位。
在记者实际测试中,各抢票软件均成功抓取了备选车次。
结果是,8款抢票APP都在备选列车上抢到了座位,并且一瞬间就完成了扣票,速度同样快。当范围缩小到那趟列车时,三天的测试中,没有一款抢票APP能够成功抢到票。
利用这种方法,乘客可以通过增加备选车次和座位来增加抢票的概率,但当没有剩余票的时候,抢票软件就无能为力了。
“优先购票权”有用吗?
据新京报报道,2018年12月底,黄女士在携程APP上预订了两张2月2日从广州到阳江的火车票。在邀请30位好友帮忙加速抢票后,黄女士达到了最高速度。“到了高速后,提示还需要两个人帮忙才能达到最高速度,但找人帮忙加速的页面却没有‘帮他加速’的功能。”于是黄女士花了18元购买加速包,并达到了最高速度。
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打到极速后,携程提醒我还有14个人没有达到光速,于是我又买了20元的加速套餐。最后打到光速还是没拿到票,携程又提醒我买88元的VIP年卡套餐。”这次经历让黄女士感觉自己不仅没拿到票,还让很多朋友帮她“免费给APP打广告”。
调查显示,在687名受访者中,38.5%的人认为“加速抢票与黄牛票本质上区别不大”,27.9%的人认为加速套餐“提高了抢票成功率,收取服务费可以理解”,33.6%的人认为“付费抢票体现了抢票难的现实问题”。
不少抢票APP都存在诱导收费的行为
机票预订平台的捆绑行为,尤其是默认捆绑行为近年来一直饱受诟病,并屡屡成为网络热议话题。这种默认捆绑行为现在有改观吗?
据中新社调查,今年以来,部分平台默认捆绑勾选框消失,并出现变相诱导点击等形式。
携程和去哪儿将没有加速套餐的预订按钮改成了不显眼的灰色,隐藏在黑色背景中。亮橙色的支付选项按钮被放在右下角。如果用户习惯点击右下角支付,可能会不小心多付了钱。
对于智行火车票,用户需要手动将“超快速抢票”调整为“慢速抢票”,避免被额外收费;高铁管家和智行火车票在用户取消加速服务时都会再次弹出,用户必须取消两次才能彻底避免付费加速套餐。
知行火车票默认设置是“超快速”抢票,用户需要手动调整为“慢速”。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增值服务在特定情况下不予退款,如携程“安心抢”,承诺用户未能在规定时限内抢票将补偿20元爱心金和100元优惠券,但如果用户自行取消预订,已支付的15元将不予退还。
网友:花钱买票,很无奈……
在很多人眼里,抢票软件的存在就和“黄牛”没什么区别,应该被取缔:
但反对者表示,花钱搞“抢票服务”其实很无奈:
回家过年的火车票你是怎么买的?
抢票软件受到限制。
您还会为加速服务付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