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互联网人身保险、年金保险、意外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而互联网健康险2018年共实现保费收入122.9亿元,同比增长108.3%。互联网健康险保费从2015年的10.3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22.9亿元,三年增长了11倍。
与上述数据相符的是,目前头部的互联网保险平台均将重点布局健康险,而以支付宝、微保、水滴宝为代表的流量型平台也崛起成为行业“流量三险”,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流量型平台对保险用户需求的洞察更为深入和精准。
有分析认为,2019年整个互联网行业进入下半场后,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将成为互联网保险行业的核心竞争点,“三大流量保障”的优势将日益明显。
流量型互联网保险平台更贴近用户
长期以来,传统保险公司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产品、价格、渠道、品牌、服务等方面的竞争。随着互联网对保险行业的渗透越来越深,渠道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众多保险公司都在努力寻找更贴近用户的优势渠道。
按照目前互联网保险的市场格局,依托巨大流量渠道的支付宝、微保、水滴险成为互联网保险最强势的渠道。蚂蚁保险所在的支付宝、微保所在的微信分别覆盖超过10亿人,水滴险所在的水滴险目前拥有2.5亿独立付费用户。三者被业内形象地称为“流量三宝”。
目前行业内第三方互联网保险平台已经超过500家,一位与这些平台深度合作的互联网保险公司高层在一次对外分享中,将平台分为流量型、中介型、场景型三类:
中介:包括慧择、大同等,类似经营保险超市,更类似传统保险销售,相比产品,平台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更高;
场景化:滴滴、小米等是最典型的例子,它们通过场景构建保险渠道,关联性深,潜在需求巨大。但同时,这些渠道的“保险”只是锦上添花,即使不卖保险产品,也不能影响自身场景的用户体验。
流量型:以支付宝、微保、水滴宝为代表。区别于其他两类的是,流量型依托平台大流量,可以大规模触达客户,精准把握用户喜好,平台的风控能力相对更高。
显然,在三类互联网保险中,互联网流量平台凭借产品反馈快、用户规模大、订单转化率高、大数据风控能力强等优势更具优势。
“反向定制”将成为互联网保险
与传统保险公司合作的趋势
互联网保险平台更懂用户,因为长期以来都在对用户进行保险教育。自2014年互联网保险爆发以来,互联网保险平台便注重用户意识教育。以“三交险”为例,支付宝从金融支付切入保险行业,从家庭财产分配角度引领保险意识教育;微保则是依托微信强社交关系在互联网保险行业的新尝试;水滴保一方面充分利用微信社交场景驱动低成本流量获取,另一方面与同一公司的水滴筹、水滴互助平台合作,通过大病募捐、互助社区等方式唤醒用户投保前意识。
随着国民保险意识的增强,用户需求也随之增加,而保险产品供给端则相对滞后。以健康险为例,“百万医保”是目前市场上热销的报销型高保额医疗保险,但各大平台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如何突破这种同质化现象?传统保险公司代表、人保集团董事长缪建民在金融四十人论坛上表示,借助互联网保险平台定制保险产品将是突破手段,最终实现“千人千险,千人千险”。
在实际操作中,实现“千人千险”的必要条件是基于大流量采集的“大数据”,因此传统保险公司更倾向于与流量型平台合作。据零一财经统计,截至2019年3月36日,与支付宝(蚂蚁金服)合作的保险公司有35家;与腾讯(微博)合作的保险公司有18家;而据公开数据显示,与水滴保险达成合作的保险公司更是超过50家。
具体来说,2019年3月28日,太平财险刚刚宣布与水滴宝达成战略合作。太平财险选择水滴宝,是因为水滴宝能够提供大样本的客户数据,维度多、反馈及时,能够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共同定制符合用户需求、性价比高的保险产品。
互联网对保险行业的赋能与提升作用日益明显,用户在保险页面的每一次互动都将成为保险公司定制保险产品的参考,而抓取并分析海量用户数据也是“流量型”互联网保险平台的核心价值所在,二者的充分结合将进一步推动保险行业供给侧改革。
互联网保险供给侧改革或成普惠保险突破口
事实上,保险反向定制是保险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很多边缘市场被保险公司忽视,但这些用户却有着真实的保险需求,互联网保险的供给侧改革可以更好地弥补传统保险公司过去错过的市场,触达增量需求。
今年3月,水地保针对61-80岁老人推出百万医保,这款覆盖面广的百万医保弥补了该年龄段人群对综合医保的需求。今年4月,维身保推出“药身保”,解决恶性肿瘤患者买药贵、买药难、连续用药等痛点,并联合社保让患者用上低价抗癌药。
水滴宝和微保的这一尝试,不仅弥补了相关群体保障的缺失,更是互联网保险平台以用户为中心具体体现。水滴宝总经理杨光表示,未来互联网保险要更好地服务存量用户和更多潜在用户,从用户角度补充保险业务内容。要真正推出突破性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还需要做更多传统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还没有做的事情。
杨光表示,“五环外群体”的保险需求基本得不到满足,但这是中国非常大的、不容忽视的市场。保险产品应该更加精细化、下沉化,这是互联网渠道应该发挥的优势。这些下沉市场的用户恰恰是最需要保险的人群。无论是降低门槛,还是场景教育,水滴保都在进入代理商过去没有渗透的地方,捕捉增量需求。
这场以需求反向刺激供给的C2B供给侧模式改革,是一场基于流量的保险行业重塑。如果说互联网保险上半场的竞争是“谁能找到用户”,那么下半场的突破重点将是“谁更懂用户”。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