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清洁工,终于开始写一个晋升为保姆的垃圾清洁工了。
简介:我的苹果之旅
▼我的8P用了两年多了,当初是因为毕业想换手机,但是某品牌手机买不到,就花了4000+买了一台,后来用过S8+、S10e,最后又回归到256G版本,之后就没再换过手机。其实我并不是苹果粉,要不是华为芯片停产,我肯定一直在用二手的,太可惜了。
▼目前华为P20、屏幕碎裂、漏液的华为正在使用中。
你为什么买它?
▼我是草根博主,日常分享一些我正在用或者用过的好物。说实话,所有照片都是用8P拍的。发布后,我通过对比(13 vs. 12),多少被苹果的性价比所折服(真是定价和销售计划的极佳)。最主要的是,我看重Max的大底防抖相机,这个功能被带到了13系列上。
注意:所有照片都是带壳拍摄的,因为壳太难去除了。
▼价格方面,该系列目前还处于溢价状态,而13系列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价。相对来说,13相对来说更加小众,所以相对来说能够拿到大一点的优惠也是有可能的。于是在海鲜市场逛了几天,果然有收获,最终以4169元的价格买到了它。
我是谁
爹地是NAS玩家、垃圾收集员、捡便宜货爱好者,也是金融行业的打工仔。爹地的专栏《QNAP NAS非官方手册》和《手把手玩转NAS指南》不断更新,力图为大家提供保姆级教程,节省朋友们玩NAS的时间。垃圾收集专栏《垃圾收集员的日常》不定期更新,对玩NAS、捡垃圾、捡便宜货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关注爹地,不迷路哦~
相比那些“阉割”的屏幕尺寸,13的屏幕尺寸为6.1英寸,而13的屏幕尺寸只有5.4英寸,这个见仁见智,喜欢小屏幕的人更喜欢。电池容量2.54,和8p一样,相比8p,13的尺寸要小很多。续航方面,屏幕尺寸也小,所以从官方数据来看,13的续航和8p相差不大。单卡单待,这年头谁没有两张手机卡,可惜只支持单卡,先开箱上手对比体验一下
▼说白了就是没开箱,毕竟是二手的。刚收到手机的时候还是挺震惊的,真没想到苹果这么“环保”,手机包装盒超级薄, 8P的包装盒还在,对比太明显了,堪称“环保”先锋。
▼手机唯一配件就是数据线,太可惜了,SIM卡PIN也被之前的店家弄丢了。
改善握持感
▼从下面的照片可以明显看到它比8P小了好几个号,同时140克的重量比8P的202克轻了62克,这正好是两包韭菜味小厨师的重量。
▼ 从手感上来看,虽然直角边框没有 8p 的弧形边框舒服,但由于屏幕大小和重量的关系,拿在手里还是很舒服的。不过说实话,我更愿意称它为小屏苹果的 YYDS。
▼凯夫拉手机壳包裹的很严实,这个壳的手感超级好,防滑防指纹,壳内还有磁力环,从手机壳背面可以看到,不影响隔着壳充电。
▼虽然包裹性超强,但还是有得有失,外壳有点紧,拆起来也不太方便,不止我一个人有这个外壳。
啊,好顺滑啊!
▼使用 8P 时间长了之后,打开微信等应用有点困难,有时候打开应用会有点手忙脚乱。使用新手机之后才发现,手机性能从 A11 到 A15 提升了这么多。这里老爸的 iOS 系统版本是 14.3,8P 的系统版本是 15。另外该系列配备 4GB 运行内存,而 8P 是 3GB 运行内存。由于动图限制,只能用快手单应用来对比。
屏幕更亮,质量更好(?)
▼数据方面,8P 的最大屏幕亮度超过 600 尼特,由于屏幕使用多年老化,可能效果不是很好,屏幕典型亮度为 800 尼特,HDR 下峰值可以达到 1200 尼特。
拍摄设备为索尼相机,两部手机的屏幕亮度均调至最高,可以明显感受到亮度和色彩效果远胜于8P。
▼支持杜比视界,8P的屏幕像素密度是40.433,1.717的屏幕像素密度是1.387,不过肉眼是感觉不到差别的。
▼从数据和感官上看,8PN的屏幕素质远胜于8PN。不过,嗯...怎么说呢,反正我觉得LCD永远不会成为奴隶。大家有什么异议,欢迎提出,只要你提出,你就是对的。
不同的拍照策略带来不同的(人像)拍照体验
▼它采用了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而8P采用了广角镜头加长焦镜头,所以在拍照界面上你能看到的变焦范围是0.5x到1x,而8P的变焦范围是1x到2x。8P在拍摄稍远一点的物体时,可以使用长焦镜头。
▼常用的人像模式,8p的镜头角度不会拉远,而8p会切换到长焦镜头,通过广角镜头进行算法合成。这个区别意味着拍人像照片时不需要往后移动。拍静物时我爸就用人像模式虚化背景。用了之后手机和静物的距离缩小了很多,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
更佳的夜景拍摄效果
▼得益于更大的CMOS底部,在夜间拍照时可以明显感受到画质的提升。里面的夜景模式让夜间拍照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不过想想华为早就有啦,下面这张图你们不妨猜猜哪个是拍摄,哪个是拍照。
▲上图左边是 拍摄的,右边是 拍摄的。小伙伴们,你们猜对了吗?
▼由于我还没升级到8P,不知道拍照体验跟我的差别有多大,请见谅。用过之后才真正明白网友说的重影是什么意思。不过个人认为重影的存在对照片效果影响不大,同时避免过亮光源的直射也能避免重影的出现。
不一样的充电体验
▼是苹果的磁吸连接技术,这个技术最早是在爸爸的视频里用到的,就是用力一碰充电头就会掉下来的那种东西,爸爸上个月刚入手了伊拉克橙子一个,新款Pro也回归了这个设计。
▼第一次在手机上使用好像是在上网本上,有了它就可以用功能性充电宝进行无线充电,出门的时候就算忘记带充电线(数据线)也不用担心,体积这么小,移动电源比它还要长一点。
▼ 为了便携,老爸买了一个移动电源,这个移动电源使用C口可以实现20W PD快充,如果忘记带数据线或者干脆吸在手机壳上充电的话,可以提供7.5W的无线充电速度,虽然没有原装15W快,但便宜,而且比老款5V1A(5W)强50%。
▼磁吸充电宝搭配的是带线圈的手机壳,两者之间的吸引力非常强,稍微用点力气就能分开,也不用担心会掉落。
推荐有用的配件
▼趁着双十一,老爸花了不少钱,把之前看中的手机配件全都买了,主要有三个品牌,、、、,配件大部分都是充电用的,还有手机壳、扩展坞、iPad 等。
六合一无线桌面充电器
▼之前一直不太喜欢无线充电器,前几天看了何老师的视频后对无线充电器有点兴趣,也打算组个桌面,就买了这款桌面无线充电器。无线充电器的面板采用了和手机壳一样的凯夫拉材质,很适合黑色的桌面。面板下半部分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三线圈设计让手机摆放更加随意。左侧部分可以为额定功率5W的无线耳机充电。背部的支撑板和可切换端子头可以为iPad充电,同时可以当做平板电脑支架使用,非常方便。
▼ 桌面无线充电器侧面有1个USB-A口和1个USB-C口,A口支持QC协议,最大功率18W,C口支持PD+QC协议,最大功率18W,当充电设备较多时可以给其他设备充电,下图中爸爸正在同时给5个设备充电。
▼这个贴心的小收纳盒可以用来收纳U盘或者TF卡等小物件,另外这个小收纳盒还配备了灯。
充电宝
▼为了更搭配娇小的身材,移动电源是爸爸的首选,再加上带手机壳的模块也不能浪费,最终选择了磁吸式移动电源。
▼蓄电量不多但小巧便携,连接手机玩游戏非常方便,不受线材干扰,只有一个接口的设计非常简约,使用C转L数据线也能进行20W PD快充。
▼为了应对偶尔的外出,额外买了一个移动电源,选择这个移动电源的理由很简单,就是附赠数据线。
▼不使用移动电源的时候,线材可以轻松收起来,避免带了移动电源却没带数据线的尴尬,我觉得我有点沉迷于共享充电宝了。
充电套件
▼一方面得益于苹果的环保策略,另一方面,公司和家之间来回携带充电器确实很烦人,于是又买了的充电套装。充电器设计小巧,可以为手机提供20W PD快充支持,30分钟充电50%。苹果啊苹果,看看隔壁的安卓手机,30分钟就能给手机充满电。数据线采用高密度编织材质,结实耐用,手感也舒服。只是我很疑惑为什么没有MFI认证。
桌面式 65W GaN 插座条
▼这个主要是床头用,也可以放在书桌上使用,爸爸个人认为是旅行时最适合的使用场景。咪咪妈妈的手机是小米11,原装的充电头自从手机带回来之后基本就没见过,经常驻扎在办公室,再加上床头插头插座比较稀缺,所以就买了这么一个宝贝。这个小“口红”电源支持协议丰富:华为22.5W SCP、三星25W、小米27W都支持。一次可以给4台设备充电,C口还能给65W的笔记本供电,可惜我家缺一台可以用C口供电的笔记本。
▼既然叫插线板,自然是有插座的,五孔设计可以说非常人性化了,相对来说最适合的使用场景还是出门旅游带上:一个“头”,就能同时给四个设备充电,减少出门旅游时携带一堆充电头的繁琐。
▼俗话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线材肯定要乱一点,最好买自带的100W三头数据线。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用的话,请通过物联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