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跨境支付服务平台纷纷展现才华,积极帮助国内跨境电商卖家落实合规经营举措。
最近,国内跨境电商卖家王先生遇到了点“麻烦”——因为他的海外支付账户在6月份突然被冻结,导致他数十万元资金无法提现。
“本来我是打算复工复产,让公司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展重回正轨的,但这个举动一下子打乱了我的经营计划。”他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国内有类似遭遇的跨境电商卖家还有不少。
6月份,多家境内跨境电商B2C卖家被采取账号冻结措施,其中不乏通过独立网站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小微企业。据信,这些境内跨境电商卖家可能存在违反自身运营规则的行为,包括涉嫌侵犯其他公司商标、品牌等知识产权、通过发空包快递增加流量、通过价格战进行不正当竞争等。
“随着近年来跨境电商行业的持续火爆,一些国内小微企业在出海过程中确实存在合规意识不强等问题,比如会模仿生产海外热销产品进行销售,但这可能涉及侵犯其他企业知识产权;另外,一些国内跨境电商卖家为扩大业务收入,不惜大幅降价,但这可能引发其他海外同行的投诉,导致跨境电商支付清算平台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冻结账户。”一位国内跨境支付服务平台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要解决这些问题,跨境支付服务平台一方面需要“前置”风控,发现跨境电商卖家存在上述行为的,要迅速进行诫勉,帮助其规避这些经营风险;另一方面,需要通过线上线下案例分析,经常性地向跨境电商卖家灌输合规意识,引导其主动遵守海外跨境电商平台的相关规定,最大限度降低账户冻结风险。
“目前,我们在推进本地化运营的同时,也通过客户经理线下分享的方式,对国内跨境电商卖家进行合规教育,帮助他们尽快了解海外大型跨境电商平台、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的规则。”大中华区销售总经理秦桐向记者透露。
秦通提到,为了帮助国内跨境电商卖家更好地落实合规措施,跨境支付服务平台还提供增值服务,与全球知名电商平台合作,为卖家提供绿色入驻通道。增值服务之一就是为国内跨境电商卖家提供KYC材料预审流程全程指导服务,其中还包括全方位的运营指导等服务,帮助跨境电商卖家尽快完成从0到1的上线孵化。
上述境内跨境支付服务平台负责人认为,沟通对于更有效解决跨境电商卖家账户冻结问题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际操作中,部分知名电商平台、跨境支付清算机构不了解境内跨境电商卖家经营状况、业务流程,仅以物流收货不及时、客户投诉率高等理由采取账户冻结措施。在这种情况下,跨境支付服务平台需要与这些知名电商平台密切沟通,一方面协助合规经营的境内跨境电商卖家提起投诉,争取挽回账户冻结损失,另一方面也要让后者了解境内跨境电商卖家的经营行为,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跨境电商卖家的“意想不到的曲折”
近日,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联合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小企业出口贸易(B2B)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自5月中旬以来,国内中小外贸企业业务迅速扭转了疫情带来的业务下滑趋势,特别是6月份,中国外贸出口先行指数明显回升。一方面,这得益于国内疫情得到较快控制,供应链恢复,积压需求得到释放,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外贸景气度的恢复;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近期密集出台多项稳经济稳外贸措施,助力中小外贸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实现业务快速复苏。
报告显示,上半年国内中小外贸企业外贸收入同比增长8.8%,使其拥有更加充足的资金继续推动复工复产。
然而,突如其来的冻结账户措施,让一些国内小微跨境电商卖家突然面临新的资金周转压力。
王先生向记者透露,由于数十万外贸代收资金被冻结,他们现在面临无法与上游供应商结算货款、员工工资难以发放等问题,导致公司经营压力骤然增大。
此外,设立独立站的跨境电商卖家损失更大,他们花了大笔资金建立独立站,推广自己的品牌,如今账号被冻结,之前的投资可能打水漂。
记者从多方了解到,早在3月份,该公司就已对部分境内跨境电商卖家采取了账号冻结措施,但未能引起后者的足够重视;6月份以来,账号冻结范围和力度明显加大,不少设立独立站点的境内跨境电商卖家受到影响。
一位熟悉独立站运作的跨境电商服务机构业务经理向记者透露,由于跨境电商卖家通过独立站模式拥有较大的自主经营决策权和自主获客渠道,因此他们经常通过“空运快递包”来增加流量、打造知名度,并刻意压低产品价格来争夺市场份额。这些看似“正常”的举措最容易遭到知名电商平台和跨境支付清算平台的针对,以不正当运营为由对其账户进行冻结等惩罚措施。
“此外,知识产权侵权也成为被冻结账号的国内跨境电商卖家面临的一大问题。”他指出,为了增加销量,一些国内跨境电商卖家纷纷抄袭、生产一些海外热销产品,但这也引发了不少商标、品牌、产品等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只要海外企业投诉,国内跨境卖家很难逃脱处罚。
一家跨境电商服务机构的业务经理告诉记者,一些账户被冻结的跨境电商卖家处境很尴尬。按照处罚规则,一次违规就可能被罚款2500美元,其海外收款账户余额也可能被直接“清空”,让跨境电商生意“血本无归”。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跨境电商卖家决定关闭独立站点,暂时退出市场。
前述国内跨境支付服务平台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他们正在协助部分国内跨境电商卖家进行投诉,力争通过举证证明其清白,挽回尽可能多的经济损失。但与此同时,跨境电商卖家也需要审视自身的商业模式和运营行为,大幅增强合规运营意识,避免“踩雷”。
“随着全球反洗钱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合规监管愈发严格,不排除知名电商平台、跨境支付结算机构未来还会继续对违反其规则的行为采取冻结账户等惩罚措施。要完全规避这种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合规经营。”他直言。
跨境支付服务商助力企业合规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跨境支付服务平台纷纷展现才华,积极帮助国内跨境电商卖家落实合规经营举措。
“近期,我们在对跨境电商卖家的合规风险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其通过价格战进行不正当竞争、产品侵犯海外企业知识产权、快递发空包等行为,都会督促其及时整改。”一位国内跨境支付服务平台的风控总监告诉记者。
但要做好这些工作并不容易,首先,很多跨境电商卖家并不会主动告知自己的违规行为,跨境支付服务平台需要利用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及时全面了解跨境电商卖家的各项经营行为,及时发现其违规行为并给予建议;其次,跨境支付服务平台还需要构建自动化风控技术,一旦发现跨境电商卖家的违规行为,可以主动拦截相关交易,作为督促后者合规经营的重要举措。
“同时,我们也在尝试与阿里巴巴、阿里巴巴集团、eBay等平台进行深度沟通,让他们了解国内跨境电商卖家的某些商业行为,避免因误解而遭遇账户冻结等措施。”他告诉记者。这背后是跨境支付服务平台需要比跨境电商卖家拥有更前瞻性的视野。一方面,将全球最新的反洗钱法律法规、各大跨境电商平台的交易规则纳入自身风控体系,协助跨境电商卖家及时纠正某些违法违规商业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案例讲解等方式,让国内跨境电商卖家及时了解最新的跨境电商平台交易规则,优化自身商业模式,杜绝某些疑似违法违规交易行为。
秦童告诉记者,自201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派安英一方面推进本地化运营,一方面采用行业内高标准的金融安全技术,确保合规运营的客户能够收到款项,不用担心资金被无端冻结或盗用。另一方面通过账户经理线下分享的方式,对跨境电商卖家进行安全合规教育,引导卖家熟悉海外电商平台、跨境支付结算机构的交易规则,不断提升卖家的合规运营意识。
他认为,跨境电商卖家可以通过聘请合规风控专家严格审核自身业务,根据国内外监管合规政策进行业务调整,从源头杜绝违规行为,最大程度规避账户冻结风险。此外,还需要谨慎选择注重合规的跨境支付服务平台,依靠后者的经验和风控能力帮助自己规避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违规行为而引发账户冻结风险。
秦桐认为,跨境电商卖家合规经营意识的不断提升,将有助于中国小微企业在全球跨境电商格局中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报告还显示,通过对全球买家信任、产品吸引力、出口运营效率三个维度的综合测评,借助复工复产和政策支持,5、6月中国中小外贸企业竞争力指数快速回升,6月达到上半年最高点。
创始人兼CEO邓国彪向记者透露,如果国内跨境电商小微企业继续提高合规经营意识,国际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原因在于:第一,国内中小微外贸企业的经营策略相对灵活,能够较快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海外客户需求;第二,越来越多的中小微外贸企业注重打造自主品牌,使得“中国制造”不断吸引更多的海外买家;第三,国内中小微外贸企业的产品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向更高附加值和产业链升级发展,为自己拓展了新的业务发展空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