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通知:2019 年 1 月 14 日前撤销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账户

2024-09-07
来源:网络整理

央行再次带来重磅消息,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劳而获赚取利息的日子,只剩下一个多月了。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发布紧急文件《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支付机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

据介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的部署,确保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平稳有序开展,支付结算司向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服务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中心支行发出通知,将制定账户关闭目标和计划。

同时,支付机构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关账计划,并与储备银行做好沟通,明确关账时间。

央行:取消客户准备金账户

《备用金通知》提出,凡能够依托银联、中国支付公司清算平台开展收款、支付等相关业务的支付机构,应当于2019年1月14日前注销其在备用金银行开立的人民币客户备用金账户,除按规定允许保留的账户外。

换言之,央行要接手这笔“巨额资金”,此次央行支付结算部门下发通知要求支付机构取消准备金账户,也被认为是对这一进程的加速。

根据《备用金通知单》,备用金银行或清算机构发现客户备用金出现异常时,应当及时督促支付机构纠正,并及时报告支付机构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

此外,《备用金通知》要求,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认真履行属地监管职责,依法对支付机构、备用金银行的客户备用金存管、核销工作进行非现场和现场检查,确保销户过程中支付业务的连续性和客户备用金的安全。

对于未按计划取消账户的,要求支付机构逐一说明无法取消的具体原因及解决办法。对无故拖延取消账户的,相关支付机构和相关储备银行应加强检查和监督。

支付巨头不劳而获的日子即将结束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支付机构的客户准备金。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在网上购物的时候,消费者要预先支付货款,这笔钱会放在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账户里,等到确认收到货之后,支付宝才会把这笔钱汇给商户,这笔预付的金额就是所谓的“备用金”,无数的备用金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笔巨大的基金存款,由此产生的利息收入让支付机构赚得盆满钵满。这实质上就是客户充值之后,还未进行交易的资金,也就是存放在支付机构账户里的资金。当客户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消费的时候,由于结算周期的时间差,会有一定数额的资金存放在备用金账户里,这部分资金的利息收入属于第三方支付机构,但只能用于银行存款和基金购买,不能用于借贷等投资。根据人民银行的要求,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存入商业银行的专用账户,但由于客户备付金是以支付机构的名义存放在银行的,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存款,为了争取备付金的存放,银行要向支付机构支付利息。

第三方支付备付金的利息收入,是支付机构不愿放弃的一块蛋糕。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及银行结算利息收入按照日均存入资金额度和协议存款方式计算,协议存款价格区间基本在年利率3%左右,最高可达4%以上。

对于支付机构来说,通过客户备付金赚取利息相当于无风险套利,只要吸收客户备付金,什么都不用做就能赚取利差,这个利差甚至比很多银行产品的利差还要高。

支付专业人士表示,对不少支付机构来说,利用备付金赚取利息是重要的利润来源。一般支付机构在银行开设两类账户,一类是备付金专项存款账户,一类是备付金收付账户。虽然监管规定备付金不计息,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用户每笔交易特别是预付卡业务的时间差,存款账户与收付账户之间会存在差额,这部分余额就有可能成为生息资产。余额越高,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议价能力越强,一般情况下年化收益率会略高于活期存款。

据媒体报道,支付宝、财付通两大支付巨头缴存的客户备付金总额约一万亿元,占全部支付机构备付金总额的90%以上。

对于不少支付机构来说,备用金的利息收入相当于当年的税后净利润,一旦备用金利息没了,公司的盈亏很可能就会发生逆转。”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规模已达近1万亿

支付机构在人民银行缴存客户备付金存款余额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非金融企业各项存款余额9956.91亿元,比9月末增加1200亿元。

非金融机构存款是支付机构存放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客户准备金存款。

按照现行75%的备付金缴存比例计算,10月末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总规模约为1.3万亿。

客户准备金集中托管比例:从零到全部

从不再集中交存准备金,到2019年1月全面实施,央行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结束了支付机构靠积累客户准备金赚取利息的盈利模式。

去年1月,央行发布《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缴存实施的通知》,规定自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一定比例缴存至指定机构的专用存款账户,该账户资金暂不计息,接受央行监管,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首笔备付金缴存比例平均为20%左右。

6月29日晚间,央行发布紧急通知,宣布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放比例至100%。

央行停止宣布支付宝使用了吗_央行宣布停止使用支付宝_央行将停止支付宝使用

据悉,这是国务院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部署之一,也是央行首次对支付机构集中缴存100%准备金提出明确的时间表。

公告主要内容为:

1.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至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2.交存时间为每月第二个周一(遇节假日顺延),交存基数为上月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跨境人民币备付金账户、基金销售结算专用账户、外汇备付金账户余额暂不纳入交存基数。3.支付机构应在与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或中国银联清算有限公司业务对接的基础上,于2019年1月14日前到法人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开立“集中备付金存款账户”,并于开户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关闭原委托备付金存管银行开立的“专项备付金存款账户”。 4.支付机构“集中备付金存款账户”的资金划转,应当通过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或中国银联清算有限公司办理。

时间表如下:

此前,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经过一轮爆发式发展后,往往选择在多家银行开设设备支付账户,尽管这一直备受争议,但由于缺乏明确的规定,存放在银行的备付金产生的利息收入“默认”归属于支付机构。

与此同时,银行对存款也“虎视眈眈”,在央行叫停直连之前,大型支付机构自然可以拿着数百亿的支付资金,到各个银行,甚至是同一家银行的不同分行去讨价还价,争夺网络支付服务费。

央行为什么这么做?

监管部门在2013年就明确提出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缴存办法,并于2017年1月规定20%的客户备付金须集中缴存,本次通知在2018年4月前将缴存比例调整为50%。

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利于引导支付机构回归支付业务本质,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一)挪用客户准备金

201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吊销了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支付业务许可证。该公司挪用客户备付金,造成资金风险暴露7.8亿元,涉及持卡人5万余人。此外,部分支付机构违规占用备付金购买理财产品等高风险投资。

201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对上海长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突击检查,发现其挪用备付金。2014年12月10日起,受宁波部分商户散布负面信息影响,持卡人突击消费现象首先出现在宁波,并逐渐蔓延至上海等地区。12月12日起,商户大面积停止受理长购卡。

据统计,此次长沟风险事件造成资金风险暴露7.8亿元,涉及持卡人5.14万户。201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吊销了长沟的《支付业务许可证》。

(2)超业务范围操作(同业清算)

一些支付机构在多家银行开设备付金账户,开展跨行清算,超出了法定业务范围。例如,一些支付机构将代销理财产品业务涵盖其中,客户通过备付金账户办理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完成资金划转流程,相当于人民银行或清算组织行使跨行清算职能。

(3)客户存款分散存放带来流动性风险

支付机构通常会在多家银行开设多个账户存放备用金,账户数量众多、存款分散不利于统筹管理和日常监管,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4)获取客户存款利息收入,偏离主营业务

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的协议存款利率价格区间在每年3%左右,二线支付机构的备付金日均存款额在30亿至50亿之间,可以计算出一家二线支付机构一年能赚到1亿多元的客户备付金利息,这笔可观的利息对于支付机构来说相当于无风险套利,因此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探索新的支付场景。

支付许可证的价值正在下降

随着国内支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媒体报道称,近半年来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大幅下跌,甚至缩水了50%。“一张一度被炒到30亿的第三方支付全牌照,价格大幅下跌,甚至缩水了一半。”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影响支付许可证价格波动的因素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首先,监管部门并未批量发放支付牌照,都是“逐案讨论”,加之一批牌照的取消,短时间内引发一波热潮,但随着监管趋严,支付业务的诸多环节开始受到限制,备付金分红大幅减少,导致市场价格下跌;

第二,互联网金融热潮中,大家都认为“谁有账户谁就得天下”,但真正拿到牌照之后,发现支付业务很难做,很多公司开始回归市场寻找专业的合作伙伴,逐渐回归理性。

三是近期对各类不合规支付机构的严厉监管,将导致其牌照价格下降;

第四,随着监管和市场的逐渐取消,很多别有用心的中间商的所谓“需求”减少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