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伟的日子越来越忙碌了。
他几乎每天都会接到粉丝的电话,有的甚至驱车数百公里来参观他的工厂。工厂后院的鸡舍里养满了土鸡——这些都是客人带来的礼物。
去年,张宏伟因拍摄《制造业老板的日常》系列短视频在抖音爆红,他的账号名是其公司名称:中山市歌雅光电,简介写道:“记录小工厂老板真实的日常工作生活。”
视频里的他,头发梳得油光满面,身穿深色polo衫和休闲裤,典型的广东老板形象。视频内容全部取材于现实生活:在工厂车间、会议室、办公室,他为员工重新订做工作服,为员工宿舍增加床位,但当员工犯错时,他也会严厉批评。
他拍摄的真实工厂生活迅速吸引了大批粉丝,无论是普通工人还是老板,都在他的抖音上找到了共鸣。如今,这个账号已有近400万粉丝。
在抖音百万博主中,张宏伟或许粉丝不算多,但在广东工厂老板眼中,他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工厂老板们突然意识到自己企业的脆弱,渴望拥抱新媒体,想成为下一个张宏伟。
如何将自己的流量变现、如何聚集想要创建抖音账号的工厂主,成为张宏伟近期思考的新问题。
声名鹊起
在中山市古镇镇,灰色和白色的工业建筑串联在一起。
这个名字有些难念的镇,位于中山市西北部,占地面积不足50平方公里,却生产了全国灯饰市场70%的产品并出口到世界各地,被誉为“中国灯饰之都”。这里有3.8万家灯饰企业,张宏伟的戈雅光电就是其中之一。
戈雅光电厂区。摄影:许诗琪
张宏伟出生于河南信阳,父母靠卖水果为生,没有大学学历的他,初入社会做过搬货、发传单、卖东西等零工。2005年,他靠着家里仅有的3万元和向亲朋好友借来的几万元,跟随亲戚来到中山,开始合作办厂。
他在广东一呆就是16年,其间他离开与亲戚合办的工厂,独自创办了格雅光电,工厂面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不断扩大。
戈雅光电生产的是大型发光树、发光花等户外景观照明,应用于市政工程、酒店、大型商场等。在这个单一产品领域,张宏伟说,“我们已经触及天花板”,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国内外订单比例大概是1:1。
戈雅光电户外照明产品。摄影:徐诗琪
这个行业淡旺季明显,订单集中在年底。相比室内照明厂家,他的生意没受到太大影响。受装修工程停滞、房地产政策收紧等多重因素影响,室内照明厂家受损更严重。张宏伟估计,“我们这个行业去年死了一半的企业。”
对于为何开始使用抖音,张宏伟坦言:一是跟风,二是想出名。
“以前老板们坐在一起都会问你今年赚了多少钱,现在都问你抖音有多少粉丝?我也没话说。”再加上他打拼多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还是有些炫耀的欲望,希望被更多人看到。于是,拍短视频在去年6月就被提上了日程。
最初,一位在媒体工作的老朋友跟他试水:“他之前帮其他公司做抖音,用航拍、推车等拍,演员都用上了。我说我们就简单点,用手机拍,能行就行,不行就算了。”
两人共同策划的第一段视频是用手机拍摄的,内容很简单:早上七点半,张宏伟站在厂门口抽查迟到的员工,员工迟到、站着吃早餐的场景都被拍了下来。有人夸他注重管理细节,也有人批评他“不信任员工”。
这就是后来爆红的《制造业老板的日常生活》系列。这个系列的共同特点是:从小事入手,拍摄争议性话题,评论总是褒贬不一,引发网友争论。
类似话题还有00后员工不服从管理、离职员工借钱创业、员工领奖金后被迫请客等等。
这个朴实的二人拍摄团队,保持着每天至少一篇更新的节奏,创作能力完全是在练习中提升的,简单来说就是看到什么就拍什么。
张宏伟后来总结,自己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热点话题,比如原材料涨价对工厂的影响;二是实景拍摄,就是实时记录每天在工厂里发现的有趣内容;三是演绎,就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重现,但这种类型的内容非常少见。
很多成熟的抖音、快手网红都会准备好脚本来保持更新,但张宏伟却不这样做。
“你看,”他指着厂区,“厂里每天都有事发生,不可能什么事都没有。你可以去看看,拍拍照片。”他转过身,又说:“你看,我们两个人坐在这里互相采访,拍的镜头够我发三天的了。”
他清楚地记得,从6月9日发布第一条视频开始,三个月后的9月20日,他的账号粉丝数已经增至200万。
工厂主,团结起来?
合伙人拿着手机紧跟在张宏伟身后,向刚刚抵达歌雅光电厂的两位粉丝打招呼。
他们从佛山开车两个小时来到这里,打开后备箱,发现一个纸箱里装着几只散养鸡。“这是你们送的一个小礼物。”一位粉丝笑着说。张宏伟走过去寒暄了几句,然后抱着纸箱走到后院,鸡扑通扑通地进了笼子。
张宏伟手捧粉丝来探望时送的土鸡。 徐诗琪 摄
不一会儿,又来了一批人,是从更远的东莞过来的,张宏伟的功夫茶桌前挤满了人,老板们互相递着中华烟。
这样的场景每周都会发生,他出名之后,有人找张宏伟帮他们宣传产品,请他吃饭,请他代言产品,请他分享经验。
他的第一感觉是“诱惑很多,但我还需要冷静。”因此,他也拒绝了很多邀请。
张宏伟尝试的第一个货币化方式非常保守,就是将工厂的灯饰产品卖给粉丝。
但大型灯具不好卖,往往有两三米高。张宏伟把产品挂在抖音橱窗里,确实有一部分粉丝购买。但产品本身属于耐用品而非消耗品,粉丝只购买单件,复购率极低。另外,灯具的包装和快递费用很高,如果出现退换货,公司可能要承担费用。
“我做了几次之后就放弃了,只是把产品留在那里作为企业促销。”张宏伟说。
后来,张宏伟改变了做法:在直播间卖书。这是想测试一下粉丝的粘性,看看自己的个人魅力够不够吸引粉丝付费,下一步就是在直播间卖其他商品。
这是他近期的经营策略:一方面孵化个人号,与现在的公司号分开,尝试转型做卖产品的网红,可以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赋能自己的网红经验,成立工厂主MCN,孵化更多和自己性格、个性相同的工厂主抖音号。
“今年我会把利润交给管理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换取我的时间和精力,专心做抖音。”张宏伟的媒体公司已经在注册中,按照他的计划,这个MCN初期会吸纳不超过20名“厂长”达人,如果一切顺利,收入将来自账号运营费以及公司向他们收取的带货佣金。
“张先生是广东最早成功的人之一。”功夫茶桌前的一位观众说,“去年11月,我们公司号粉丝30多万,张先生有200多万,后面一直在涨,我的就涨不上去。”这位粉丝经营着一家餐饮加盟培训公司,分店遍布全国,规模比歌雅光电还大,但他的抖音号一直难以发展。
另一位从事机械行业的粉丝说:“我敢说东莞、深圳的切割机有70%都是我们的。”但他也想利用抖音寻找新的商机。
张宏伟拿起功夫茶几上准备好的一张A4纸,说道:“别被公司束缚了,跟我一起成为高手吧。”
这张 A4 纸在大家中间传阅,老板们似乎很感兴趣。
中山的麻烦
张宏伟并不是孤例,抖音上爆红的还有另一位工厂老板,账号名为“下虎家族”。这是中山的一家服装厂。老板父子拍视频爆红后,聘请了直播团队,每天从早到晚卖自己生产的衣服,变现能力比张宏伟强。
中山是全国最早诞生一批制造业“网红”的城市,这或许与这个城市目前所处的尴尬境地有关——中山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的地步。
普华永道2020年发布的城市报告显示,中山在以灯饰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上具备优势,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齐全,但面临数字时代的优化升级压力。从产业比重来看,该市第二产业占比达50%,明显高于广东省整体水平,意味着该市仍以工业为主,发展相对滞后。
中山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全市GDP大幅下滑,从2017年的3430亿元,降至2019年的3101亿元,三年下滑10%。在广东省整体GDP领跑全国的大背景下,这样的表现被形容为“失位停顿”、“由辉煌走向平庸”。直到2020年,中山GDP增速才转正,达到3152亿元,但并未恢复到四年前的水平。
2019年,中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分行业看,优势服装业增加值下降11.5%,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11.9%。这意味着,中山最重要的第二产业——工业,依然陷在低端加工的泥潭中,创新能力弱,不仅没有实现产业升级,甚至还在倒退。
另一方面,如果说疫情之前电商的威力还未凸显,疫情的洗牌却给古镇灯饰企业带来了新的变革机遇。据证券时报2020年12月报道,受疫情影响,以出口、线下销售为主的古镇灯饰企业受到了较大冲击。行业洗牌之下,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尝试由出口转内销的企业尝到了甜头,业绩不降反升。
张宏伟的经历折射出中山小工厂老板普遍面临的困扰:环保政策收紧,原有粗放式制造方式面临淘汰,而多数老板又没有资金快速升级;员工社保成本是企业沉重的负担,缴纳社保后工资数字降低,看重实际工资的普工离职率会更高;电商给销售渠道带来冲击,上门拜访、展会、电话营销等方式的影响力远不及直播带货。
工人在抛光车间作业。 徐诗琪 摄
直播只是变革的开始,如果抖音、快手之后,出现新的流量大平台,张宏伟说,“我一定会马上去尝试。”
现在,张宏伟几乎每天都会开直播,卖的主要是剃须刀、墨镜等男士专用的小商品,利润不多,一个晚上的交易额大概在1万元左右。
从工厂老板到网红,他已经适应了身份的转变,偶尔也会有烦恼,比如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举止随便,被路人拍到会影响形象,被网友留言差评也会心有余悸。
但与名利相比,这些麻烦根本不算什么。
“后悔?那我肯定不后悔。我们都是商人,商人就是来赚钱的,能赚钱就没什么好后悔的。”张宏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