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秀峰
全文共4709字,建议阅读时间为18分钟
阿里钉钉 VS 腾讯企业微信,哪个更强?这是最近有朋友问我的问题。恰巧我目前也在用这两款产品,就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其实网上关于钉钉和企业微信的对比的话题和观点已经非常多了,这里我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谈谈个人看法,理解也是有限的。
01
一场疫情,让一些人欢喜,也让一些人悲伤!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蔓延,学校停课,企业停工,很多人在这场疫情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很多幸福的家庭从此失去了一隅,很多企业举步维艰,举步维艰。
居家学习、线上办公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手段,线上办公、网络会议软件一下子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目前我的个人电脑上就有十多个这样的软件,最常用的是钉钉、企业微信,还有Zoom、觅觅、飞书等。
新冠肺炎疫情给钉钉、企业微信等远程线上办公应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用户数量和流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
近年来,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探索和布局2B(企业服务)市场,在投资、并购、组织调整等一系列2B布局动作中,腾讯和阿里互不相让。
在IaaS领域,阿里云毫无疑问已经占据了先机。IaaS本质上就是服务器、网络、存储等基础设施的云化。我很好奇,为什么以前做域名注册、服务器托管、虚拟空间出租的IDC公司,比如大名鼎鼎的华夏海纳、新网、西部数据等,不发展IaaS呢?要知道IaaS就是在虚拟服务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初IDC都在发展虚拟空间的时候,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还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吧?
话题跑偏了,咱们回到正题上来!
在PaaS领域,由于平台层与基础设施层紧密相关,领先的依然是阿里云、华为云等公司,当然腾讯云也紧随其后。
随着互联网公司纷纷进攻2B市场,SaaS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有专家认为SaaS是云计算的未来,其实我觉得阿里、腾讯虽然一直在紧盯2B行业SaaS市场,但在疫情之前,我真的没想到他们能做得到。因为2B行业多样复杂,每个企业的需求都不一样,SaaS服务要做到通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也需要懂这方面的人才。
这次疫情给钉钉和企业微信都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但究竟谁能走得更稳、更远,还不得而知。
02
腾讯:从RTX到企业微信
RTX,全称是Real-time Tech,中文名是腾讯通信。这是我接触到的腾讯在企业服务领域第一个产品。
RTX定位为企业级即时通讯工具,提供文字信息、文件传输、直接语音对话或视频功能,满足不同办公环境下的沟通需求。
我们在为企业提供(企业门户)、AIM(统一身份认证)等信息化服务时,经常和RTX打交道,很多项目都需要RTX与统一用户的集成,因此,我们对RTX的运行机制相当熟悉,有一定的了解。
RTX分为客户端和服务端,由企业IT部门部署和管理,负责分配用户账号、分配权限、归档和监控信息。因此其产生的数据包括企业的组织人员信息、聊天记录、传输记录等。所有文件和文档都存储在公司的服务器中,公司对这些数据进行独立的管理和监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司的数据安全要求。
另外,RTX在界面设计、功能操作等方面与QQ基本一致,符合当时人们的操作习惯,因此这款产品在企业中销量不错,目前很多企业还在使用。
但RTX最初是作为企业即时通讯工具而设计的,只能用于企业内部沟通协作,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协同办公需求,因此企业微信诞生了!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人站出来反驳,企业微信的出现并不是因为RTX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而是为了和钉钉竞争,当然这也是腾讯推出企业微信的核心原因,钉钉的出现确实让腾讯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遭遇了重挫。
下面我们讲一下钉钉,我们再来看看企业微信。
企业微信的发展历程:
2016年4月,企业微信1.0正式上线,连接企业内部所有人。
2017年6月,企业微信2.0上线,打通公司内部办公系统。
2017年,企业微信开放生态,连接生态合作伙伴;
2018年实现企业微信与微信消息互通,开放硬件接口,为企业提供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2019年12月,企业微信3.0发布,提出连接微信生态的理念;
2020年2月,企业微信发布新版本,更新群直播、采集表单、在线会议、在线问诊、紧急通知、疫区等六大能力。
马化腾在2019年的《致合作伙伴的信》中提到,移动互联网下半场,腾讯要做好“连接者”。而连接,也成为了企业微信发展的主攻方向。
在企业微信发布会的品牌宣传视频中,有这样一段话:“企业微信是企业数字化的一条隐形路径,帮助企业延伸出无数触角,连接更多生态资源,连接更多创新灵感,连接更多商业机会。它把一小时变成一分钟,把壁垒变成协作,把封闭变成共享。千万个连接交织成企业的神经网络,能够快速感知和从容应对内外部变化,让企业发现新的世界,不仅仅是把世界带进企业,更是把世界带进企业。”
至于所谓的连接,我个人认为它最有竞争力的功能就是可以连接微信,通过这个功能,可以很方便的把微信里的联系人添加到企业微信中,并且可以对添加的人进行分组、创建群,再加上客户朋友圈、小程序、支付等功能,让这份“连接”更加紧密。
企业微信提供了一系列丰富的协作应用,比如打卡、微盘、微文档、流程审批、企业邮箱等等,从目前企业微信提供的功能来看,主要是以OA功能为主,并逐步向CRM延伸。
在OA—协同办公领域,企业微信和钉钉的功能区别不大,而且很多人都表示企业微信的功能更加人性化。
03
阿里巴巴:从来往到钉钉
互联网界一直有传言称,阿里巴巴是一家有社会阴谋,但没有社会基因的公司。
我们也看到,淘宝、支付宝两款拥有庞大用户群的产品,都具备社交功能,但尴尬的是,用户基本不会用它们来“交流”。
阿里巴巴心想:既然你们不用淘宝和支付宝里的社交功能,那我干脆弄个专业的社交APP,叫“来往”,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接地气吧?据说是功能和用户体验的结合,在这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微信和QQ(我只是听说,我自己没用过,哈哈哈,这里应该把支付宝里的社交功能加在“来往”后面,推出“来往”的真正原因是为了和腾讯竞争社交空间)。
据称,不缺钱的阿里巴巴在2013年至2016年期间,共投入10亿元用于“来往”的开发和推广。为了推广“来往”,阿里巴巴也是很用心了。
首先,阿里巴巴强制内部员工停用微信,改用来往。
其次,阿里巴巴发起活动,要求每个人都加100个厂外好友,否则就拿不到年终奖。
第三,让淘宝“淘宝妹”入驻,发布照片、视频,吸引粉丝观看,可以添加“淘宝妹”为好友,聊天互动,这一招很有效,一度掀起“来淘宝找淘宝妹做生意”的热潮。
四是邀请名人加盟。柳传志、史玉柱、赵薇、黄晓明、李连杰等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企业家、名人也纷纷支持“来往”。
第五,用“来往”来送福利——免费流量。这也是一个狠招,当年“免费流量”的诱惑力非常大。
…
阿里拼命推广来往,但用户似乎并不买账。众所周知,QQ是靠用户的“关系”来运作的,QQ用户过去有这样一种情怀:“以后,就算我不认识你,我也可以用你。我没有你的手机号,只要你的QQ号,我就可以随时联系你。”显然,马化腾更懂人性,微信的定位是熟人社交,强化了用户之间的关系。
因此,无论阿里巴巴如何努力,都无法撼动腾讯在社交领域的老大地位。
幸好,阿里巴巴“来往”团队吸取了教训,决定换个思路寻找出路,定位于企业社交的“钉钉”应运而生。
钉钉,钉中钉,似乎代表着一种倔强和不服输:“在社交上,就算我赶不走你,也要往你身上钉个钉子。”阿里巴巴的这颗钉子无疑是成功的。等到腾讯回过神来,发现钉钉早已牢牢确立了自己在2B领域——企业社交的霸主地位。
纵观钉钉的发展历程:
2014年1月开始策划,12月正式发布1.0测试版。
2015年陆续发布15个版本,版本更新至2.7,初步形成了企业社交网络+协同办公(OA)的服务能力。
2016年,钉钉升级至3.3版本,重点升级移动打卡、移动客服、邮件及聊天沟通、节日红包等移动办公功能。
2017年,钉钉发布4.0版本,提出软硬件智能融合理念,为用户提供企业智能升级的解决方案。
2018年,钉钉在北京举行秋冬季发布会,宣布基于办公场景的“人、财、物、物”全链路数字化解决方案。
2019年,钉钉发布4.5版本,推出“五在线”创新工作方式,即:在线组织、在线交流、在线协作、在线业务、在线生态。同年,钉钉重点布局在线视频校园招聘、在线教育培训等领域。正因如此,疫情爆发后,钉钉成为炙手可热的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平台。截至2020年3月,钉钉用户规模突破3亿,企业组织数突破1500万。
钉钉在过去几年确实发展迅速,从一个失败的社交平台转型为一个企业服务平台。
钉钉也有着很大的野心,下图是钉钉的产品功能:
很多人被钉钉的这个功能版图,以及钉钉推出的一系列2B解决方案给“吓傻”了。这是要干嘛?这架势,是要干掉凡维、蓝灵、致远,追上用友、金蝶吗?
但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似乎并非如此。
以OA为例,虽然钉钉提供了很多协同办公功能,但说钉钉能干掉任何OA系统厂商还是太天真了。差异化是存在的,从市场来看,容量有限,大部分已经被泛微、蓝灵、致远等众多小型OA系统厂商占领,想要抢占这块地盘是不可能的。从关系来看,传统软件厂商多年来积累、培育和维护的客户,是一道难以突破的门槛。
据说钉钉主打ERP,想要挑战用友、金蝶、SAP等,我个人认为目前基本不可能。
ERP不只是一款可以买来安装的软件,由于行业不同、企业规模不同、管理成熟度和管理方式不同,几乎每个客户都有个性化的需求、不同的标准化流程和不一致的数据。一个成功的ERP项目首先需要分析客户需求、梳理企业的业务流程,然后实施人员和企业管理者相互配合,基于软件平台共同完成项目的实施。
04
钉钉和企业微信,哪个更好?
知乎上有一篇比较企业微信和钉钉的文章,四张图分别从产品定位、后台功能、IM功能、移动端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比较全面,供大家参考:
1.产品定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