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了吗?抖音最近上线了学习频道,也会“逼”你学习。
据了解,抖音已上线学习频道,此前的所有常识性视频内容均已归类到学习频道,用户点击“同城”位置即可切换到学习频道。首次进入后,系统会弹出选择兴趣标签的界面,包括美食、汽车、时尚、人文社科、科普、科技、金融等领域。
其实,除了抖音,快手、知乎、哔哩哔哩等平台早已布局常识领域,而哔哩哔哩或许是其中做得最好的。自疫情以来,哔哩哔哩通过与名校联手播报知识课、以及今年几位up主视频的热播,加速了哔哩哔哩上“学习”的火爆。
如今,作为短视频领域的领头羊,抖音又上线了学习频道,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当抖音把之前所有的常识性视频内容都放到学习频道,能否成功打造出下一个B站这样的知识社区?
趋势与需求共同作用
事实上,抖音将此前的常识类视频全部整合,在学习频道上线,就是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据抖音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上抖音学习的人越来越多,近一个月在抖音上观看100个以上知识类视频的人数已达4.5亿。
将这些视频整合起来,推出单独的学习频道,也将方便公众集中观看视频。
除此之外,我们知道,短视频平台作为天然的流量池,近几年发展迅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截至2021年6月,手机互联网使用率已达99.6%,手机网民规模已达10.07亿。这也意味着,除去新生儿和老年人,中国网民规模基本已经触及天花板,即流量红利已经见顶。
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在存量用户基础上挖掘新的增量价值成为企业新的关注点。以短视频领域为例,平台上以娱乐为主的短视频内容已逐渐饱和,引入知识类内容不仅满足了大众的需求,也可以说是打破平台内容“过度娱乐化”的一剂良药。抖音从知识类视频领域入手,切入其所欠缺的中长视频领域,也可视为在其他平台冲击下构建更坚固的护城河。
此外,抖音或许还有另一层考量。随着近年来商业化的加速,大量品牌商家逐渐占据抖音、快手等平台,出现个人内容分享被挤出、流失的现象。短视频平台亟待打破现有的生态困境。
以抖音为例,自去年年底抖音正式推广企业直播以来,抖音达人的直播流量逐渐下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抖音企业直播占比70.13%,达人占比不足30%。随着达人的流失,必然会出现内容的减少,这就需要引入新的达人来平衡平台的内容生产。
这也是抖音一直致力于扶持知识分享领域项目的原因之一,除了传播多元知识,还能利用直播做起知识直播打赏和知识付费,帮助更多知识创造者在平台上变现,持续为平台用户提供价值和内容赋能。
最后,抖音推出学习频道也是受到行业推动。除了抖音,2021年6月24日,快手也推出“快手新知识播报”计划,用直播为知识传递提供新场景,覆盖快手金融、科技、法律、房产、家居等16个垂直领域。
早在2019年,哔哩哔哩就已将重心放在知识内容上,目前已有罗翔谈刑法、李永乐等一系列知识讲解UP主。如今,随着哔哩哔哩涵盖的知识内容越来越多。2021年6月,哔哩哔哩创始人陈睿表示,目前,常识类内容占哔哩哔哩全平台视频总播放量的45%,这也说明哔哩哔哩“在哔哩学习的年轻人”的标签正在被外界不断强化。
虽然B站用“学习”打破了圈层,但也为其他平台布局知识内容提供了模板,抖音能否成功“学习”B站,打造知识专区?
短视频行业的“全知社区”?
2020年6月5日,哔哩哔哩正式成立一级知识区,下设科普、社科人文、财经、校园学习、职场、野生动物技术协会等6个二级区,主要内容为知识、经验、技能、观点、人文等分享。相比之下,抖音将知识内容整合到学习频道中,模式上与哔哩哔哩的知识区非常相似,都是通过视频或直播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分享和讲解。
事实上,通过创作者发布视频再由官网导流的运营,已经拥有5.5亿MAU的抖音暂时不用担心流量问题。再加上抖音前期积累了不少用户,知识类视频的观看人数和播放量早已破亿,也为未来拓展知识领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还有一批擅长制作常识类视频的达人,比如以“知识直播”出道、拥有千万粉丝的刘媛媛、范登等。对于普罗大众来说,社交功能强的短视频或直播,提升了知识学习的趣味性,更容易在碎片时间吸引大众的注意力。
不过,尽管拥有流量优势,抖音仍面临不少挑战。
在用户层面,虽然抖音与哔哩哔哩的用户画像有所重合,但二者覆盖的用户群体重合度并不高。前者覆盖全年龄段,集中在25-35岁年龄段;而哔哩哔哩用户平均年龄在20-21岁。近两年00后、10后涌入增多,也导致处于学习期的Z世代用户的粘性强于其他年龄段。在选择上,由于使用习惯以及哔哩哔哩独特的学习属性,他们也会更喜欢在哔哩哔哩上观看知识类视频。抖音则因为短视频利用碎片化时间抓住了大众的观看点,对于大众而言,还是会更倾向于做娱乐平台。
另一方面,抖音的知识板块才刚刚建立,其知识版块各板块的视频创作者数量以及涵盖的视频内容范围与还有一定差距。
去年疫情期间,哔哩哔哩联合北大、清华、复旦等知名高校推出“停课不停学”直播,吸引了大批专业性强、知识性强、适合年轻人的名师,如戴建业等明星教授,极大激发了哔哩哔哩用户的学习热情。随后,哔哩哔哩还围绕中国载人航天等相关素材推出科普知识内容,将知识内容拓展到了航天领域。
此外,2021年4月,一位名叫蔡谦的UP主,虽然天赋并不高,却花了15天时间、20万元还原了三星堆黄金面具,得到了央视、人民日报等多家央媒的关注和认可;2021年6月,当红的何同学首播《》,带动了某公司股价上涨;12月,“周冠宇成为中国首位正式F1车手”话题登上热搜。这一系列赛车科普让很多人了解了F1赛车,间接体现了哔哩哔哩的知识边界在不断拓宽。
抖音作为普遍被认知为娱乐休闲的短视频平台,如今除了逐步改变用户的认知之外,还需要时间来构建知识社区。
创作者方面,哔哩哔哩正在不断吸引相关创作者加入,扩大知识视频创作者群体。据统计,哔哩哔哩所有PUGV中,常识类内容占比高达49%。2021年过去一年,知识类创作者规模增长92%,覆盖生物、医学、历史、文学等多个专业领域,哔哩哔哩学习人数突破1.83亿。
目前,已有超过300位名师、学者入驻哔哩哔哩,包括中科院院士王品先、屡屡登上新闻头条的法学教授罗翔等,800多个认证高校账号、近万个学院账号也纷纷入驻,为更多人提供免费、便捷的教育资源。
虽然抖音也已推出“开学公开课”直播活动,邀请清华、北大等高校8位教授开展电影、文学、病毒学、天文学等领域的公开课,以及“起航计划”“DOU新书季”等活动,丰富平台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但仍需继续成长。
总体来看,抖音像哔哩哔哩一样成为知识专区有其自身优势,但目前还存在一定差距,未来还需要在发掘、培养和吸引视频创作者方面继续努力。从抖音、快手在知识领域的不断布局和优化可以看出,这或许已经成为短视频平台探索新增长点的又一新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