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水果,而不是纸巾、米饭或蔬菜?
来源 | 电商在线(ID:)
文 | 朱英丽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悄然间,浇水得免费水果的游戏,已经成为了电商巨头的标配。
天猫的“巴巴农场”、拼多多的“多多果园”、京东的“送水果”,甚至是美团的“送水果”,都在各自的首页占据着绝对显著的位置。
对于寸土必争的APP首页来说,资源位置传达着公司的意图,这些意图可以是战略重点和核心优势,也可以是正在推的弱势业务,甚至还可以体现目标消费群体的喜好。
例如,淘宝APP上的“新品”、“聚划算”、“天猫超市”等功能,恰恰对应了阿里“新品新客”、“下沉市场”、“本地生活”等战略方向;京东的“超市”、“到家”是其优势业务,服饰则需要更多的流量支撑;拼多多的“领现金”、“特卖”、“送好礼”等功能,精准锁定了目标人群。
那么,“免费水果”小游戏居中对于平台来说意味着什么?“免费水果”背后的供应链又是如何运作的?水果作为一种看似与电商平台完全不同的产品,同样是一种良莠不齐的商品,为何在这场游戏中,无人能敌的“非标品”却如此受欢迎?
相当于“免费水果”
距离晚上12点还有几分钟,王磊的“每日课程”仍未完成。
从去年元旦开始,她每天打开淘宝APP,进入首页的“巴巴农场”领免费水果,登录后,浏览商品,凑齐肥料,就开始施肥。
如果她坚持最快一个半月的话,就能得到一箱水果了。
2.5斤云南沃柑、12颗徐香猕猴桃、3斤越南翡翠芒果、3斤黄河蜜瓜,这些都是她半年来的成果,代价就是她每天都要打开APP,她觉得“挺好的”,毕竟一天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免费收获一些好吃的水果。
媒体从业者张超选择拼多多作为试验田,她断断续续玩了好一阵,花了近半年时间才拿到第一批果实。“也可以选择找朋友帮忙、团购来赚钱。种肥的话要转发链接,我感觉会骚扰别人。”
知乎用户JD.P正在玩京东的“免费水果”,感觉前几次速度还可以,大概一个月吧,但后面就越来越慢了,要两个多月才能拿到水果。
无论哪个平台,时间都是领取免费水果的必要条件,在一个月到半年的时间里,平台的规则都差不多,签到、浏览、购物、分享都可以兑换水滴/肥料,水滴/肥料浇灌着果树的生长,最终等到果树成熟,果实采收。
这一系列具象的游戏,最终都指向同一个逻辑:你的浏览、购买、分享,换取的是平台的“免费果实”。
天猫巴巴农场的服务员告诉我们,这些“免费水果”都是平台付费购买的,数量可以通过后台规则控制。目前天猫的兑换数量每天在几十万个左右,加起来每个月就有一万个真果,投入到黄金白银的资金更是高达几千万。
拼多多的逻辑也类似,一位水果供应商称,初步估算,拼多多每天也有至少10万单自产水果,也就是说每月的投入在4000万以上。
这值得吗?
从拼多多、天猫、京东、美团等均已上线该功能来看,投入产出比显然较高。
巴巴农场的服务员算了一笔账,发现每天有几千万的活跃用户进来,除了活跃度和留存率本身,农场发放的优惠券、红包的兑换率高达60-70%,这背后的原理就是几块钱的消费券能撬动整个消费市场。
“猫和狗”的不同算计
促活、刺激消费是平台的共同诉求,但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其供应的水果商家来说,天猫、京东、拼多多依然是熟悉的“猫狗”关系。
对比三者的游戏界面,天猫、京东的“简单”与拼多多游戏套件的复杂,分别对应了不同平台的业务诉求和人群特征。
对于天猫用户来说,想要自己的果树快速成长,需要浏览和购买商品,京东除了浏览和购物,还要求你下载京东金融,拼多多则把看视频、看直播、买火车票全部包含在套餐内,而且涉及的游戏元素更多,包括抽奖、开宝箱等。
不同的用户都很谨慎,只会坚持使用自己喜欢的平台。
王蕾是典型的天猫用户,女性用户,购买力强,生活在三线城市,空闲时间多,喜欢性价比高、物美价廉的商品。
她通过每天浇水、完成任务的方式种植果树,但很少让别人帮忙。成功收获果实后,她觉得很神奇,开始鼓励亲戚姐妹来玩,但并不一定鼓励别人来帮她。新客户大多是天猫的原有用户,强化的只是他们对平台本身的忠诚度。
作为“浇水就能结出果实”游戏的开创者,拼多多的用户群体完全不同,他们有更年长的用户群体,也有人们熟悉的小镇、县城世界,而这些正是拼多多的根基。
“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一个平台,如果不破坏游戏玩法的话,让这些用户迁移过来会很困难。”一位电商专家表示。
对于商家来说,“猫狗大战”也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潭江齐誉店是巴巴农场的水果供应商之一,作为甘肃省水果供应链的龙头企业,他们除了为华润、永辉超市供应水果外,还有大量出口中亚、俄罗斯的订单,并于6月份在天猫开设旗舰店,成为巴巴农场的水果供应商。
电商负责人李颖告诉记者,与平台合作的前提是水果品质、供应链能力以及一定的销售目标。
“4万到8万单的目标,必须在15到20天内完成,如果你达到了目标,就不会被取代。”
李颖对这种激励方式很认可。她认为,一方面,继续给农场供货,会拓宽他们的销售渠道。“天猫农场的供应商不多,基本上每个品类就几个,所以他们给我们的量很大。”
另一方面,她认为,有关部门在用游戏化的方式,把流量引流到他们这边,虽然跟他们的绩效差不多,但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让人有一种捆绑合作的感觉。
“首轮兑换期结束后,我们店就获得了1.5万名新粉丝,而且在评论中,很多收到免费水果的消费者的复购率非常高。”
与天猫必须满足KPI不同,拼多多比较轻松,商家利用农场作为清库存的渠道。
陶淼是“潭江奇遇”公司的代理商,之前在西安水果批发市场开摊,受疫情冲击后,今年4月在拼多多开店,经过竞标成为多多果园的供应商,“每天有2-3千单左右。”
他说,成为供应商的门槛不是很高,只要价格低、能保证交期就可以,“基本没什么要求,政府也不查你的水果品质或者服务能力”。
唯一的要求就是看评分,“低于4.6就不行,哪怕是4.59,我们也会立刻更换。”所以拼多多有很多供应商,陆续更换,他这样做已经有三个多月了,算是存活比较久的供应商之一了。
虽然解决了部分销售难题,但淘喵并不认同平台任由商家为所欲为的做法,“一个商品链接挂了,就换另外一个链接,一个店铺挂了,就注册另外一个店铺,没有任何管控,长期的不良竞争,对那些想做大做强的商家来说,一点都不友好。”
他举了一个同行的极端例子——有同行算了一下,在拼多多上违规的成本只有两万元,但得到的回报可能是数百万的收入。
凭借多年水果行业经验,淘喵有价格优势,仓储、包装、配送也都过得去。这几个月,他在拼多多的销量几乎已经达到线下销量的水平。可惜的是,他的水果销量大部分还是供应给多多果园,自己创业难度很大。
“按照单品的逻辑,我肯定没法把店经营好。”长期来看,他对平台靠低利润换取量的模式仍持悲观态度。
相比天猫、拼多多,京东的水果货源似乎还处于空白阶段。
知乎上,除了对京东免费水果兑换时间越来越长的抱怨外,“种完就说水果没了”、“水果都变成优惠券了”也成为主要指责。
“免费水果”同样占据C位,但决定谁能玩好这场游戏,还要看平台自身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
电商游戏,为何选择水果?
黄峥曾说,“游戏对于男生来说是消费升级,购物对于女生来说是最大的游戏。”无论男女,喜欢游戏的本质已经被讨论很多,并且被充分利用。
小游戏是平台小程序的一个类别,无需下载安装,即玩即玩,体验简单轻松,可以和好友一起玩,相互竞争,享受小游戏带来的乐趣。
小游戏的目标很明确——简单的交互、碎片化的游戏时间、弱成长机制,满足用户对于社交、趣味性游戏的需求,而这种需求的庞大体量早已被证明。
从老牌的QQ农场、开心农场,到支付宝的蚂蚁森林、微信的跳跳虎、拼多多的“多多果园”,游戏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划算的驱动用户行为的方式。
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无论是下沉市场还是一二线用户,可挖掘的流量已经到达顶峰,引流新用户的成本也逐渐上升,盘活存量用户成为当务之急。
而让用户一点击就能玩游戏、还提供水果免费配送服务的“水果农场”APP,则承担起了平台活动推广的任务,“包括吸引新用户、增加用户粘性、促进新消费,这些都是很好的驱动力。”专家说。
有意思的一点是,对于电商平台,甚至本地生活平台来说,为什么是水果?不是纸巾、不是蔬菜、不是米饭,而是水果。
《三级片》在运营课上曾经说过,如果用实物去激励用户,最好符合这三个标准:高频、刚需、易消耗。”这样才能保证你愿意玩游戏,并且持续产生果实,满足这些条件。
陶淼尝试解释水果的独特性,“水果是一个很有趣的东西,就像食物一样,有的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它。但水果也很有地域性,不同地方的差异很大,同一种水果有几十个品种。”
独特而新鲜,与标准产品相比,当谈到水果时,品牌让位于产品本身。
现阶段,电商平台已经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水果可以自由流通;同时,物流、冷链也达到了新的水平,线上卖水果成为一种新的途径。
过去几个月,疫情催生了线上生鲜平台的崛起,叮咚买菜、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等都成为了教育用户的前哨。习惯养成之后,无论“猫狗拼”上的哪个用户,都对线上买水果、免费领水果有了更高的期待。
水果取代蔬菜是可以理解的,除了保鲜效果更好之外,水果可以直接食用,是目前唯一一个在一二三四线城市都受到全年龄段人群喜爱的品类。
在水果自由越来越难以实现的今天,在电商平台上种一棵树,每天浇水施肥,等着果实成熟,这对平台、消费者和水果商来说,听起来是一个三赢的局面。